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有人說,命運是寫好的劇本,我們不過是按著前世的因果,一幕幕重演。
2006年,事業如日中天的陳曉旭在普陀山偶遇一位神秘僧人,被告知她的今生與三百年前一位比丘尼的命運緊密相連。
當她逐漸記起前世的片段——戰火中的寺廟、未了的情緣、染血的經書——才明白。
今生的榮華、病痛、乃至41歲的離世,或許并非偶然,而是一場跨越三世的因果償還。
這個故事,關于輪回,關于宿命,也關于一個人如何在今生解開前世的結......
01
2006年秋天剛來的時候,在普陀山,海風帶著燒香的味道吹過那些有幾百年歷史的寺廟屋檐。陳曉旭裹著一件米色的羊絨披肩,一個人慢慢走上通往法雨寺的石頭臺階。
這位剛過四十歲的商界女強人,眉宇間卻凝結著化不開的愁緒。
" 自《紅樓夢》一炮而紅后,廣告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可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問:"這就是全部嗎?" "施主面相清奇,似有佛緣。" 蒼老的聲音從身后傳來。陳曉旭轉身,看見石欄邊站著位灰袍僧人。老人約莫七十歲,白眉垂至顴骨,右手持著串油亮的紫檀念珠。 最令人心驚的是他的眼睛——像能洞穿紅塵般清明透亮。 "師父說笑了,我就是個俗人。"陳曉旭下意識摸了下腕間的翡翠鐲子。這是去年生日丈夫郝彤送的禮物,價值足夠在二環買套公寓。 老僧不答話,只是遞來一張泛黃的宣紙。紙上用朱砂畫著幅人像:柳葉眉、含情目,分明是林黛玉的扮相,卻穿著清代比丘尼的灰色海青。 "這...這是我?"陳曉旭手指微微發抖。 "三百年前,蘇州城外妙音庵有位妙常師太。"老僧的念珠咔嗒作響,"她圓寂那日正是癸未年五月十三,與施主生辰八字完全吻合。" 山風突然變得凜冽。陳曉旭眼前閃過零碎畫面:青燈古佛、染血的經書、硝煙中伸來的手...她踉蹌扶住石欄,保溫杯滾落臺階,在寂靜的山道上發出清脆回響。 "我叫明德,在此等候施主多時了。"老僧彎腰拾起杯子,"有些因果,該了結了" 02 北京協和醫院的檢查報告簡直讓人震驚。乳腺癌二期,檢查結果是2006年10月13日——正好是她從普陀山回來后的第七天。 "要不要告訴郝彤?"陳曉旭摩挲著病歷本,想起丈夫最近為上市案忙得焦頭爛額。診室窗外,銀杏葉正一片片凋零,像極了她拍《紅樓夢》時大觀園的秋天。 手機突然震動。陌生號碼發來簡訊:"明日卯時,龍泉寺觀音殿。"落款是"明德"。 "您到底是誰?"次日凌晨,陳曉旭在殿前攔住正要上早課的老僧。霜霧中,僧袍下擺已被露水浸透,顯然對方等候多時。 明德示意她跟上。穿過回廊來到藏經閣,他從樟木箱取出一冊破損的《金剛經》。翻開扉頁,暗褐色的指印清晰可見。 "咸豐三年,太平軍攻破蘇州城。"老僧枯瘦的手指撫過經書缺口,"妙常為護這部鎮庵之寶,被流矢穿胸而亡。" 陳曉旭太陽穴突突直跳。她分明看見火光沖天的黑夜,自己——不,是妙常——將經書塞給個小沙彌,溫熱的血不斷從胸口涌出... "啊!"她碰翻了案上油燈。火苗竄起的瞬間,更多記憶噴涌而來:妙音庵的晨鐘暮鼓,那個來養傷的年輕書生,還有藏在佛龕后的定情玉佩... "您是說...我有前世記憶?"她聲音發顫。 明德合十微笑:"不是記憶,是未盡的業。"他指向經書末頁的題記——"來世必續佛前緣"七個字力透紙背。 03 公司周年慶晚宴上,陳曉旭第三次把紅酒錯倒在餐巾上。 "陳總最近心神不寧啊?"商業伙伴王麗笑著遞來新酒杯。當對方俯身時,陳曉旭猛地攥緊桌布——王麗后頸有塊銅錢大的褐色胎記,與記憶中向清兵告密的王婆一模一樣。 "曉旭?"丈夫郝彤擔憂地握住她冰涼的手。燈光下,他輪廓分明的側臉漸漸與某個畫面重疊:破廟里,書生模樣的青年撕下衣襟為她包扎腳傷... "張...云亭?"她無意識呢喃。 郝彤表情驟變:"你怎么知道我曾用名?"見妻子面色慘白,他急忙解釋:"上大學前我隨母姓張,后來父母離婚才改跟父親姓..." 明德的話在耳邊炸響:"因緣聚會時,必現舊時人。" 當晚,陳曉旭發起了高燒。朦朧中,前世記憶如走馬燈般流轉:咸豐元年春,革命黨人張云亭負傷躲進妙音庵。 身為知客的妙常不顧清規,偷偷為他煎藥療傷。某個雨夜,書生握住她捻佛珠的手:"待山河重整,我必回來..." "你破戒了!"住持的戒尺狠狠落下。妙常跪在觀音像前,看著一縷青絲飄落蒲團。 還俗那日,王婆在庵門外冷笑:"小尼姑思春,呸!" 記憶最終定格在血與火交織的夜晚。 清兵沖進庵門時,妙常把經書塞給年幼的明德:"去找云亭大哥..."話音未落,羽箭已穿透她單薄的胸膛。 04 "醫生說...還能做化療。"郝彤蹲在病床前,手指深深插進發間。床頭柜上的企劃書積了薄灰,那是他們籌備三年的上市計劃。 陳曉旭望向窗外。春雪簌簌落下,像極了她演黛玉時的人工雪景。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導演喊"卡"。 "我要出家。"她平靜地說。 "你瘋了?現在醫療..." "上輩子沒走完的路,該走完了。"陳曉旭取出枕下玉佩——這是上周古玩市場"偶遇"的物件,與她記憶中張云亭所贈分毫不差。 2007年2月23日,長春百國興隆寺舉行剃度儀式。當剪刀掠過鬢角時,陳曉旭突然想起妙常還俗那天的情景。一百五十年過去,因果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圓。 "賜汝法號'妙真'。"住持將度牒遞來時,她在人群中看見明德含笑點頭。老僧衣袖翻飛間,腕間露出道箭疤——正是當年小沙彌接經書時被清兵所傷的位置。 三個月后,陳曉旭安詳離世。殯儀館里,郝彤發現妻子手中攥著張字條:"這一世,我終于把經書護住了。" 同日,明德法師在普陀山圓寂。 弟子整理遺物時,在《金剛經》夾頁中發現張發黃的照片:1987年《紅樓夢》劇組里,少年群演模樣的明德,正遠遠望著扮黛玉的陳曉旭梳頭。 興隆寺的丁香花開得正盛時,陳曉旭的病情突然惡化。 那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樣在禪房抄寫《金剛經》,突然咳出大口鮮血,染紅了宣紙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