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情節皆為虛構,人物、地點、事件是基于藝術表達的創作,與現實無關。所用圖片并非真實人物影像,僅作輔助敘事。本文借虛構故事傳遞積極價值觀,呼吁讀者遵紀守法,弘揚友善、正義等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嘀——”
刺耳的緊急制動聲,像一把尖刀,劃破了川南市地鐵一號線晚高峰的嘈雜。
車輪與軌道摩擦,迸發出焦糊的、令人牙酸的聲響。緊接著,是站臺上人群爆發出的、混雜著驚恐與不解的尖叫聲。
市局刑偵支隊的陳凱趕到時,現場已被警戒線封鎖。站臺的空氣里,彌漫著一股金屬和血腥味混合的、令人作嘔的氣味。
“什么情況?”陳凱扒開人群,問向最先到場的派出所同事。
年輕的民警臉色發白,指了指車頭下方,聲音發顫:“隊長……是個女的,跳下去了。”他咽了口唾沫,補充了一句讓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話,“據目擊者說……她是為了上廁所。”
01.
死者身份很快就確認了。
劉倩,女,24歲。一年前從川南下屬的一個小縣城,來到這座省會城市打拼。在附近的一棟寫字樓里,做著最普通的行政文員工作。
陳凱帶人走訪了她租住的地方。那是一個典型的、專供“蓉漂”年輕人的合租公寓。三室一廳,被分隔成五個獨立的房間。劉倩住的是最朝北、最沒有陽光的一間,不到十平米。
房間很小,但收拾得異常整潔。書桌上,還攤著一本翻開的《職場溝通技巧》,旁邊用可愛的便簽紙,貼著明天的工作備忘錄。床頭,放著一個織了一半的毛線玩偶。
一切的跡象,都指向一個努力、本分、對生活抱有小小期待的普通女孩。
陳凱詢問了她的室友,一個同樣年輕的女孩。室友的反應是全然的震驚和不可置信。
“倩倩?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室友的眼睛瞪得很大,“她……她是我們這里面最守規矩、最膽小的一個人!”
“她連過馬路都要等綠燈的最后三秒倒數完才肯走,平時說話都細聲細氣的。你說她會自己跳下地鐵軌道?還為了上廁所?陳警官,這說不通啊!”
室友提供了一個關鍵信息:“倩倩她……好像一直有點說不出口的毛病。她腸胃不太好,有時候會突然肚子疼得厲害,但她又愛面子,總是不好意思跟我們說,也舍不得花錢去大醫院看。”
陳凱在本子上記下了“腸胃不好”四個字。
從房間的陳設,到室友的描述,一個清晰的人物形象建立起來:劉倩,一個內向、節儉、嚴謹到甚至有些刻板的女孩。
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用一種最不合常理、最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兩者之間巨大的反差,像一團迷霧,籠罩在陳凱心頭。
02. 第二天,陳凱帶隊走訪了劉倩所在的公司。
公司的同事們,對劉倩的死同樣感到惋惜和震驚。在他們眼中,劉倩是個沉默寡言、但做事認真負責的“便利貼女孩”。誰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她總是有求必應,但很少提及自己的事。
“陳警官,要說異常……”一位和劉倩關系稍近的大姐想了想,說,“小劉最近一個月,確實看著心事重重的。她看手機的次數明顯變多了,有時候會對著手機屏幕發呆,表情很……很糾結。”
“對對對,”旁邊另一個同事也補充道,“上個星期,她還找主管預支了下個月的工資,說是家里出了急事,等著用錢。我們還以為是她父母生病了。”
“家里急事?”陳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
“是啊,但具體什么事,她也沒細說。她就是那么個性子,什么都自己扛著。”
回到警局,技術隊的同事恢復了劉倩辦公電腦里的部分瀏覽記錄。
記錄顯示,在近一個月內,劉倩的搜索歷史,充滿了焦慮和痛苦。
“急性腸胃炎的癥狀”
“不用去醫院,快速緩解腹痛的方法”
“腸易激綜合征能根治嗎?”
“本市24小時公共廁所分布圖”
這些搜索記錄,似乎都在印證著那個“為了上廁所”的說法。一個長期被腸胃疾病困擾、又內向隱忍的女孩,在某個瞬間,被生理的極限痛苦擊垮,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這個邏輯鏈條,看起來是成立的。
但陳凱D依然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一個把“規矩”刻在骨子里的人,一個寧可預支工資也要把錢寄回家的孝順女孩,真的會因為一時的生理窘迫,就選擇一種近乎自毀的方式去解決嗎?
這不像是一時沖動,更像是一場被逼到絕路的、絕望的奔赴。
03.
為了還原悲劇的全過程,陳凱和同事們,在地鐵監控中心,調取了事發當天站臺的所有錄像。
監控畫面是冰冷而客觀的。
下午六點十五分,劉倩走進了地鐵站。她穿著一身得體的職業裝,但步履有些虛浮。她用一只手,緊緊地按著自己的小腹,另一只手,攥著手機,眉頭緊鎖。
六點十七分,她在站臺的自助售票機前徘徊,似乎想買票,但很快又放棄了,徑直走向站臺的公共衛生間。
監控的死角,恰好就在衛生間門口。但幾分鐘后,劉倩從那個方向走了出來,臉上的表情,比之前更加痛苦和焦急。
陳凱立刻派人去核實。地鐵工作人員證實,事發當天下午,站臺衛生間因為管道堵塞,正在進行緊急維修,門口掛著“暫停使用”的牌子。
監控畫面繼續。劉倩在站臺上開始來回踱步,像一只困在籠子里的野獸。她的身體,甚至出現了輕微的佝僂,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她似乎向一位站臺工作人員求助。工作人員指了指地鐵出口的方向,口型像是在說“外面有”。
但劉倩并沒有離開。她看了一眼出口長長的樓梯,又看了一眼站臺上密集的人流,臉上閃過一絲極度的羞恥和絕望。
六點二十三分,一輛列車即將進站的廣播聲響起。
劉倩的身體,猛地一顫。她下意識地,向后退了兩步,似乎想遠離人群。她靠在站臺的立柱上,大口地喘著氣,身體因為痛苦而微微發抖。
她環顧四周,眼神里充滿了無助。然后,她做出了那個讓所有人震驚的舉動。
她看了一眼軌道深處、那片代表著“禁止”和“危險”的黑暗,又看了一眼自己不爭氣的、正在“背叛”自己的身體。
她的眼神,在一瞬間,從痛苦,變成了某種可怕的、破釜沉舟的決絕。
她沒有絲毫猶豫,在周圍人還沒反應過來時,快走幾步,翻身越過安全護欄,跳了下去。
整個過程,不到五秒。
三秒后,列車進站的燈光,照亮了她消失的地方。
陳凱反復地看著這段錄像,心情無比沉重。錄像里,劉倩的每一步,都被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壓力所驅使。這確實像是一場被逼上絕路的意外。
案件的初步結論,似乎已經可以確定:死者劉倩因突發急性腸胃疾病,在無法及時找到衛生間的情況下,精神崩潰,選擇跳下軌道……最終導致列車擠壓身亡。
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城市里的個人悲劇。
04.
案件的初步報告,很快就遞交了上去。
“劉倩死亡事件”在網絡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媒體的報道,大多聚焦于“城市公共設施的人性化”和“年輕人健康問題”的討論上。大部分網友,都對這個年輕女孩的遭遇,表達了同情和惋惜。
這起案件,似乎就要這樣,以一個“意外”的結論,塵埃落定。
但陳凱的心里,卻始終有一根拔不掉的刺。
那個眼神。
劉倩在跳下去之前,那最后一個眼神。那不是單純的痛苦,里面還混雜著解脫、決絕,甚至……是某種被計劃好的“奔赴”。
這種感覺,讓陳凱夜不能寐。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刑警的直覺,告訴他,這潭水的下面,可能還藏著更深的東西。
他做出了一個在同事看來“多此一舉”的決定。他要繞開“意外死亡”這個結論,以“待查案件”的規格,申請對劉倩的財務狀況和通訊記錄,進行一次徹底的、深度的調查。
他想搞清楚,那個所謂的“家庭急事”,到底是什么事。
申請很快被批準了。
兩天后的一個深夜,陳凱一個人坐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里,分析著銀行和通信公司傳真過來的、厚厚一沓資料。
劉倩的銀行流水,很簡單。每個月五號,會有一筆四千多元的工資入賬。然后,她會立刻轉出三千元,到一個固定的賬戶上。剩下的錢,就是她一個月所有的生活開銷,節儉得讓人心酸。
那個固定的收款賬戶,戶主名叫“劉建國”,是劉倩的父親。這印證了她是個孝順懂事的女孩。
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
陳凱耐著性子,一頁一頁地往前翻。當他翻到最近三個月的流水時,他的瞳孔,猛地收縮了。
他發現,除了每個月固定轉給父親的三千元之外,在這三個月里,劉倩的賬戶,還密集地、向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個人賬戶,轉出了十幾筆錢。
這些轉賬,金額都不大,幾百到一兩千不等,但頻率極高,有時候三四天就有一次。備注上,寫著“還款”二字。
陳凱立刻將這個陌生的收款賬戶戶主“張偉”,輸入了警務系統的內部關聯查詢。
同時,他開始核對劉倩的通話詳單。詳單顯示,她和這個“張偉”的電話號碼,聯系得異常頻繁。尤其是在她死前的最后一個星期,幾乎每天都有數個通話記錄。
陳凱點燃了一根煙,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變得愈發銳利。一個年輕女孩,背著家人,在外面欠了錢?是網貸?還是……
就在這時,電腦屏幕上,關于收款人“張偉”的關聯查詢結果,彈了出來。
屏幕上只有短短幾行字,和一張黑白色的證件照。
陳凱盯著屏幕上的信息,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他把煙蒂按在煙灰缸里,湊近屏幕,一個字一個字地,又看了一遍。
當他徹底看清那些文字所代表的含義時,他感覺自己的血液,在一瞬間,從頭涼到了腳。
他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椅子發出“嘎吱”一聲刺耳的呻吟。
他扭過頭,看著辦公桌上劉倩那張清秀、靦腆的證件照,又轉回頭,看著電腦屏幕上那個名字和與他關聯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案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