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副總理上午好,我是李肇星,還記得我不?”
這聲中氣十足又帶著一絲雀躍的聲音,是從北京一所小院里傳出來的,聲音的主人正是90年代中國外交部一把手,李肇星。
此刻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只因他見到了亦師亦友的前領導錢其琛。而錢其琛在聽見李肇星的話后,也慢悠悠的開口道:“怎么會不認識,你小子,這才一兩年沒見,水平就不行了啊,四個字就說錯了三個。”
這是怎么回事?李肇星說錯的又是哪三個字呢?
“鐵嘴鋼牙”李肇星
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官不少,但能夠被人們真正熟知的卻不多,李肇星算一個。
你可以不知道李肇星為何許人也,但你一定聽過這么幾句話:
“你來過中國嗎?你認為你了解中國嗎?你知道我們的國家從一窮二白,到現在幫助了6億以上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嗎?”
又或者是這一句:
“中國人的成就從來不是靠偷和搶,而是我們自己的老百姓,我們14億中國人靠著智慧和汗水一步步奮斗出來的!”
這鏗鏘有力的話語正是出自李肇星之口,也正因為他在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宣傳了真正的中國,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民認識到中國,李肇星本人更是在外交舞臺上叱咤風云,人送外號“鐵嘴鋼牙”。
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外交之路的呢?
李肇星出生于1940年的山東省膠南縣,他出生時的中國尚處于未被解放時期,李肇星對中國的認知更是感觸頗深,作為看著中國一步步成長的那代人,他的心中滿是熱血。
他也時刻牢記著周總理說的那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雖然家里條件不是很好,但并不妨礙他對于學習的熱愛。李肇星對學習的熱愛程度可以說是瘋狂,那究竟有多狂熱呢?
只要是住在他們村附近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瓦屋村出了個“讀書狂”。因為讀書而出名,這李肇星也算是村里的第一人了。
就算是家里沒條件,李肇星也要自己創造條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因為他的家里經濟拮據,沒錢買油燈。李肇星為了不妨礙自己看書,干脆跑到河邊的柳樹上借著月光讀書。
要是沒錢買書也沒關系,那就泡在學校的圖書館里讀免費的書,李肇星這份對讀書的執著得到了圖書館管理員的支持。據說這圖書館原本只是給干部開放,外人不能說隨意進入,但圖書管理人員看李肇星這股勁,給他開了不少“后門”。
或許正是因為李肇星從小就讀書積累的緣故,他的知識面非常寬,也為他在往后的外交生涯里奠定了基礎。
上中學后,李肇星成績更是一騎絕塵,尤其是外語和中文。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或許在李肇星的心里很小就有了目標,這些經歷似乎都在為他成為中國外交官鋪路。
在李肇星順利考入中國最高學府后,他依然沒有松懈,反而在經過四年的苦讀后,再一次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
時間不會辜負努力的人,李肇星的努力終于讓他有所收獲,他獲得了在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工作的機會,這也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接觸關于外交方面的工作。
1967年,李肇星被派往非洲肯尼亞,加入了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這是李肇星第一次遠離國門,但也正是這一次的歷練,使得李肇星在外交工作上更加如魚得水。
直到1977年,他的外交事業再次迎來新機遇。這一年中國為了改革開放,主動接觸和融入世界,需要精通外語的人才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于是開始對外語人才進行選拔。
李肇星作為既精通外語,又有十年外派經驗的重點人才,自然成為了香餑餑。他很快被傳調回國,并成為了外交部新聞司科員。
李肇星的“貴人”
進入外交部,讓李肇星有充分發揮實力的余地,這簡直是踩在他的專業上。在這里,李肇星不僅迎來事業高峰期,也遇上了他的“貴人”,就是文章開頭的錢其琛。
和剛步入外交部的李肇星不同,此時的錢其琛可是重量級人物,不僅是元老,還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代表。李肇星再怎么沉穩,在錢其琛面前也是“毛頭小子”,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當方平在帶著李肇星認識了外交部的同事后,突然伸手指著一位坐在眾人中間的中年男道:“肇星啊,那邊那位就是咱們的司長錢其琛,你應該看過他的照片,我帶你正式和錢司長認識一下。”
說完,方平抬步向錢其琛走去。雖然自己已經不是工作小白,但這畢竟是第一次見聞名已久的頂頭上司,李肇星緊張的說話都有些不利索,只聽他脫口而出:“錢司長您好,我是李肇星,以后請您多指教。”
當時李肇星的話一出口,周圍都安靜不少。就在李肇星疑惑的時候,方平笑著解釋道:“肇星啊,你不用這么拘束的,我們都稱呼錢司長為‘老錢’。”
聽到方平這么說,李肇星總算是松了口氣,但這一次見面卻也讓他印象深刻,對在外交部更是充滿了期待,這是一個和諧友好的團隊。而李肇星和錢其琛也開啟了“亦師亦友”,長達幾十年的友誼。
李肇星雖然剛加入外交部不久,但在工作上卻極有自己的特點,再加上他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師。剛加入外交部,錢其琛就發現了李肇星的能力,時常會有意無意地指導他處理一些外交事務,似乎有意培養李肇星。
李肇星本人也非常有悟性,錢其琛的只言片語都能讓他醍醐灌頂,并很快找到解決辦法。正因為如此,李肇星對錢其琛是打從心眼里感到佩服。別看錢其琛平時非常溫和,但處理工作時一點都不會拖泥帶水,考慮問題更是面面俱到。
而對李肇星影響最深的一次是在1982年,錢其琛在發布會上的一次外交講話。
1982年的3月,錢其琛作為我國首位新聞發言人,在面對外國記者各種“長槍短炮”,說話依然穩如泰山。彼時的李肇星有幸作為翻譯陪同參加,也見證了錢其琛這一高光時刻。
相比于他的忐忑不安,錢其琛不愧是外交部的一把手。面對如此聲勢浩大的陣仗,錢其琛不僅簡明扼要地表達了我國的立場,在面對一些不懷好意的問題時,更是言辭鋒利,展現大國態度。
此后,外交部更是在錢其琛的帶領下,不斷的創造外交輝煌,使得中國外交道路越來越穩。而李肇星也完美地繼承了“師父衣缽”,在從錢其琛的手中接過外交部后,青出于藍勝于藍。
四個字說錯三個字
錢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他,其中還發生了不少的趣事。
由于當時的錢其琛年歲已高,意識并不十分清醒,李肇星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恩師,只能開口試探:“錢副總理上午好,我是李肇星,還記得我不?”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錢其琛意識清楚,當即回答道:“這不是小李嘛,怎么才多久沒見你的水平就下降了?四個字說錯三個字。”李肇星露出疑惑的神情,剛準備問怎么了的時候,錢其琛笑著說:“我早就離休了,哪里還是什么副總理,不過我倒是姓錢。”
李肇星聽后哈哈大笑,說:“是我糊涂了,錢老真是抱歉啊!”他只用三言兩語就扭轉了氣氛,也難怪能成為外交部的一把手。
2017年5月9日,錢其琛去世,享年9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