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長輩講很多年前的往事,細思極恐。
一個人為自己有過病史的小兒子犯愁,擔心他以后娶不上媳婦,于是跟一戶風評很差的人家作親,對方的女兒也是二十多歲嫁不出去。
周圍的人都勸他不要跟這樣的人做親家,“是找罪受”,但他一意孤行,讓兒子跟對方的女兒成了親。后來幾十年風波不斷,鬧得一大家子雞犬不寧,這個人后悔莫及,可孫子都大了,他也無可奈何。
其實他不是沒有猶豫過,可總是心存僥幸,覺得自己可以應付,而結果證明他還真的是應付不來。
一個重大的決策做錯了,由此帶來綿延不斷的損害,讓三代人不得安寧,這樣的后果讓人想起來真的是感到萬分恐懼。
人到中年:你不能一邊救當下的火,一邊埋將來的雷!(發人深省)
還有個身邊朋友的例子,此君風流成性,他信奉一句話“今朝有酒今朝醉”,經常勸我們要及時行樂,否則以后老了想行樂也是力不從心。
我們有次聊天,我就說你這樣對身體虧損很大啊,為了一時的快活付出很重的代價不值得,要知道一句話,“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時造的。”
他沉默片刻嘆息道,“我不是不知道這個理,可有時候就是不由人,根本管不住自己,也許這就是積習難改吧。”
還不到40歲的時候,他的身子就垮了,或許是怕大家的憐憫,他從此深居簡出,一個人在家養病。據說他本來想跟前妻復婚,也沒有成功。
家庭、婚姻和身體關乎人的根本,對此不能不慎重對待,否則真的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果。
多少中年人都是陷入到了“溫水青蛙”的窘境。
跟一個退休的前輩交流,他就感嘆自己大半生都在蹉跎歲月,“我年輕時候雄心萬丈,也想要大展宏圖,但就是下不了決心,結果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他說在單位就跟籠子里的鳥一樣,工作穩定,未來一眼看到頭,但有時候也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比那些在私企打工的人強,至少有保障,退休也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