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部分細節經過藝術加工,但核心事實保持真實。
"爸爸,我不想去醫院,我怕..."5歲的小雨緊緊抓住門框。
"必須去!你看你把自己抓成什么樣了!"張強強行抱起女兒。
深夜急診科,小雨哭聲不斷:"癢...好癢..."
"孩子說身上癢,抓了好幾天了。"張強對醫生說。
當兒科主任李醫生掀開孩子衣服的那一刻,整個人如遭雷擊般僵在原地,眼珠瞪得滾圓。
01
一周前的那個晚上,張強還在客廳看電視,突然聽到女兒房間傳來哭聲。他趕緊跑過去,看到小雨在床上不停地抓撓著胳膊。
"小雨,怎么了?"張強心疼地問。
"爸爸,我好癢,這里癢,這里也癢。"小雨指著胳膊和腿,眼淚汪汪地看著他。
張強仔細看了看,發現女兒的皮膚上確實有一些紅色的小疹子,分布在胳膊和腿上。他想起最近換季,很多孩子都容易過敏。
"可能是過敏了,爸爸明天帶你去買藥。"張強輕輕拍著女兒的背。
第二天一早,張強就帶小雨去了附近的藥店。藥店的老板娘看了看小雨的癥狀,建議買一些抗過敏的藥膏和口服藥。
"這個季節很多孩子都會這樣,用幾天就好了。"老板娘很有經驗地說。
張強買了兩種藥膏,一種是專門治療兒童濕疹的,另一種是止癢的?;氐郊液?,他按照說明書給小雨涂抹。
鄰居王阿姨正好從樓下上來,看到張強抱著女兒。
"小雨怎么了?"王阿姨關心地問。
"皮膚過敏,已經買了藥。"張強解釋道。
"現在的孩子皮膚都嬌嫩,我孫子前段時間也是這樣。你要注意給她換純棉的衣服,少吃海鮮。"王阿姨熱心地建議。
"謝謝王阿姨,我會注意的。"
當天晚上,張強給小雨洗了澡,換上了純棉的睡衣,然后仔細涂抹藥膏。小雨起初還配合,但涂藥的時候總是說癢。
"爸爸,還是癢。"小雨皺著小眉頭。
"藥膏要慢慢起作用,明天就會好一些。"張強安慰她。
第二天,幼兒園的李老師給張強打電話。
"張先生,小雨今天上課總是在抓癢,注意力不太集中。她說身上很癢,你看看是不是需要請假休息?"
張強有些擔心:"老師,我已經給她用藥了,應該很快就好。"
"那你觀察一下,如果嚴重的話,建議去醫院看看。"李老師善意地提醒。
下午接小雨放學的時候,張強特意問了李老師小雨在學校的情況。
"她今天吃飯還好,就是總忍不住要抓。我們已經提醒她不要抓破皮膚。"
回到家,張強發現小雨的癥狀確實沒有明顯改善。他開始懷疑是不是藥膏不對癥。
晚上,小雨又開始哭鬧。
"爸爸,我忍不住,真的好癢。"
張強看著女兒痛苦的樣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給前同事老劉打了電話,老劉的愛人是兒科護士。
"老劉,我女兒皮膚過敏,用了藥膏兩天了還是很癢,你愛人有什么建議嗎?"
"你等等,我問問她。"
過了一會兒,老劉回電話:"我愛人說,如果用藥兩天沒效果,可能不是普通的過敏。建議你去醫院皮膚科看看,有時候濕疹和其他皮膚病容易混淆。"
張強決定第二天帶小雨去社區醫院看看。
第三天上午,張強請了半天假,帶小雨去社區醫院。皮膚科的王醫生是個五十多歲的女醫生,經驗很豐富。
"孩子什么時候開始癢的?"王醫生詢問。
"三天前晚上開始的,主要是胳膊和腿。"張強詳細描述。
王醫生仔細檢查了小雨的皮膚,看了看那些紅疹的分布和形狀。
"看起來像是濕疹,但也有可能是蕁麻疹。你們家有過敏史嗎?"
"我小時候對花粉過敏,她媽媽...她媽媽沒什么過敏史。"張強有些尷尬地提到前妻。
"那可能是遺傳的過敏體質。我給你開一些更專業的藥,外用加口服。"
王醫生開了一種進口的兒童濕疹膏,還有抗過敏的口服液。
"這個藥效果比較好,但要堅持用一周。如果一周后還沒好轉,就要考慮其他原因了。"
張強拿著藥回到家,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小雨用藥。口服液是甜的,小雨倒是不抗拒。但涂藥膏的時候,她還是會說癢。
當天晚上,張強特意給小雨換了新買的純棉床單和被套,希望能減少刺激。
王阿姨晚上遛彎的時候遇到張強,關心地問:"小雨好點了嗎?"
"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是濕疹,開了專業的藥。"
"濕疹確實頑固,我鄰居家的孩子去年也得過,用了快兩個月才完全好。你要有耐心。"
"希望不要那么久。"張強苦笑。
第四天,小雨的情況似乎有些好轉,至少晚上沒有哭鬧。但到了第五天,她又開始抓癢了。
幼兒園的李老師再次給張強打電話:"張先生,小雨今天在午睡的時候把胳膊抓破皮了,流了一點血。我們給她處理了一下,但你最好重視一下。"
張強心里一沉:"謝謝老師,我晚上再看看情況。"
接小雨回家的路上,張強發現女兒確實把一處地方抓破了,有結痂的痕跡。
"小雨,老師說你把皮膚抓破了?"
"我控制不住,真的很癢。"小雨委屈地說。
"那爸爸給你戴個手套睡覺,這樣就不會抓破了。"
當天晚上,張強確實給小雨戴了薄手套,但半夜她還是哭醒了。
"爸爸,手套里面也癢,我想脫掉。"
張強沒辦法,只能脫掉手套,繼續給她涂藥膏。他開始懷疑是不是應該換個醫院看看。
02
第六天,張強決定帶小雨去市里的兒童醫院看專家。他提前請了假,一大早就帶著女兒坐公交車去醫院。
兒童醫院的皮膚科專家是個四十多歲的男醫生,姓陳。陳醫生的診室里貼著各種皮膚病的圖片,看起來很專業。
"孩子多大了?癥狀持續多久了?"陳醫生問。
"五歲,已經六天了。"張強把之前用過的藥都帶來了,"這些都用過,效果不明顯。"
陳醫生仔細查看了小雨的皮膚,還用放大鏡觀察了一些細節。
"確實是皮炎的癥狀,但分布有點特殊。你們家最近有沒有搬家或者接觸什么新東西?"
張強想了想:"沒有搬家,但前段時間給她買了一些新玩具。"
"什么材質的玩具?"
"塑料的,還有一些毛絨玩具。"
"毛絨玩具容易藏塵螨,塑料玩具如果質量不好也可能有化學刺激。建議你把新玩具先收起來,看看癥狀會不會改善。"
陳醫生給小雨開了更強效的藥膏,還有一種新的口服抗過敏藥。
"這種藥效果更好,但可能會讓孩子有點困倦,是正常反應。"
從醫院回來的路上,小雨在公交車上就睡著了。張強看著女兒疲憊的小臉,心里很心疼。
回到家,他按照醫生的建議,把小雨最近的新玩具都收到了柜子里。然后開始給她用新的藥。
當天下午,王阿姨又來關心情況。
"去大醫院看了嗎?怎么說?"
"醫生說可能是新玩具引起的接觸性皮炎,把玩具收起來了。"張強解釋。
"那就對了,現在的玩具質量確實參差不齊。我孫子之前也因為一個塑料玩具過敏過。"
晚上,張強給小雨洗澡的時候,發現她對洗澡有些抗拒。
"小雨,洗澡能幫你把身上的細菌洗干凈,對皮膚好。"
"但是水碰到皮膚會更癢。"小雨不情愿地說。
"那爸爸用溫一點的水,輕輕洗。"
洗澡的過程中,張強確實發現小雨的皮膚在碰到水后會變得更紅。他想起醫生說過,皮炎期間皮膚會比較敏感。
用了新藥兩天后,小雨的癥狀似乎有所緩解。至少晚上能睡得安穩一些了。
幼兒園的李老師也反映,小雨上課時抓癢的頻率降低了。
"看起來好轉了,再堅持幾天應該就完全好了。"張強對自己說。
但好景不長,到了第九天,小雨的癥狀又開始加重。而且這次不僅是癢,還出現了輕微的發燒。
張強用體溫計一測,37.8度。
"可能是抓破的地方感染了。"他擔心地想。
他仔細檢查小雨的皮膚,發現確實有幾處抓痕看起來有些發炎。
"小雨,你有沒有覺得不舒服?除了癢還有別的感覺嗎?"
"有點累,不想吃飯。"小雨無精打采地說。
張強意識到情況可能比預想的嚴重。他給陳醫生打了電話。
"醫生,我女兒用藥九天了,現在不僅還癢,還發燒了。"
"發燒多少度?"
"37.8度。"
"可能是繼發感染,你最好今晚就帶她來急診看看。皮膚破損后容易感染細菌。"
掛了電話,張強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去醫院。他給小雨準備了換洗衣服和水杯。
"小雨,我們要去醫院讓醫生再看看。"
"我不想去醫院,醫生會給我打針嗎?"小雨害怕地問。
"不一定,醫生先檢查一下。如果你配合醫生,爸爸給你買你最喜歡的草莓蛋糕。"
王阿姨聽到動靜,從門口探出頭來:"怎么了?這么晚要出門?"
"小雨發燒了,要去醫院看看。"
"發燒了?那確實要緊急處理。我在家,你們放心去。"
張強抱著小雨下樓,打了出租車直奔兒童醫院急診科。
車上,小雨靠在爸爸懷里,小聲說:"爸爸,我是不是生了很嚴重的?。?
"不會的,就是皮膚發炎了,醫生給你用點藥就好了。"張強安慰她,但心里其實也很擔心。
到了醫院急診科,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急診科里還有不少患兒,有的在咳嗽,有的在哭鬧。
掛號的時候,護士問:"主要什么癥狀?"
"皮膚過敏持續九天,今天開始發燒。"張強回答。
"好的,先測體溫,然后等叫號。"
體溫計顯示38.1度,比在家測的時候又高了一些。
等待的過程中,小雨趴在張強懷里昏昏欲睡。張強輕撫著她的背,心里默默祈禱不要有什么大問題。
03
終于輪到他們了。急診科的值班醫生是個年輕的女醫生,姓周。
"孩子什么情況?"周醫生問。
張強詳細說明了小雨的癥狀發展過程,以及之前用過的各種藥物。
"我看看孩子的皮膚狀況。"周醫生讓小雨坐到檢查床上。
當周醫生掀開小雨的衣服時,張強注意到她的表情變得嚴肅了一些。
"這些紅疹分布確實比較特殊,而且有幾處明顯的抓痕感染了。"周醫生說,"我建議做個血常規檢查,看看感染的程度。"
"需要抽血嗎?"張強問,他擔心小雨會害怕。
"是的,需要抽一點血化驗。"
聽到要抽血,小雨開始哭:"爸爸,我不要抽血,我怕疼。"
"小雨乖,就像蚊子咬一下,很快就好了。"張強安慰她。
抽血的過程中,小雨哭得很厲害,但很快就結束了。護士給她貼了個可愛的創可貼。
"報告要等半個小時,你們先在外面等一下。"周醫生說。
等待檢查結果的時間很漫長。小雨因為發燒和抽血,顯得更加虛弱。她靠在張強懷里,不時地說癢。
"爸爸,我還是很癢,而且感覺熱熱的。"
張強摸了摸她的額頭,確實很燙。他去護士站要了個體溫計,測出來已經38.5度了。
"護士,我女兒燒到38.5度了,需要先處理一下嗎?"
"等會兒醫生看了血常規結果會處理的?,F在可以先用物理降溫,用溫毛巾擦拭額頭和手心。"
張強按照護士的建議,用溫毛巾給小雨做物理降溫。
半小時后,血常規結果出來了。周醫生看了結果,眉頭皺了皺。
"白細胞有些偏高,確實有感染。但感染的程度不算很嚴重,應該是皮膚破損引起的細菌感染。"
"那怎么治療?"張強問。
"需要用抗生素,我開點口服的藥。外用的也要換成有抗菌作用的藥膏。"
周醫生開了處方,張強去繳費拿藥。
"這種情況多久能好?"
"如果用藥得當,三到五天應該能控制住感染,但皮炎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全好。"
拿到藥后,張強在醫院給小雨吃了第一次抗生素,然后帶她回家。
回到家已經快十一點了,小雨累得直接睡著了。張強把她輕輕放到床上,給她蓋好被子。
第二天早上,小雨的燒退了一些,但還是37.5度。張強決定請假在家照顧她。
"今天不去幼兒園了,在家好好休息。"
上午,張強按時給小雨吃藥、涂藥膏。新的藥膏確實有效果,那些感染的地方看起來好了一些。
王阿姨來看望小雨,還帶了一些孩子愛吃的水果。
"昨晚去醫院怎么樣?"
"醫生說是皮膚感染了,開了抗生素。"張強解釋。
"那就好,有了抗生素應該很快就好了。"
下午,小雨的精神好了一些,體溫也降到37.2度。她開始有胃口吃東西了。
"爸爸,我想吃蘋果。"
"好,爸爸給你削蘋果。"
看著女兒有食欲了,張強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到了晚上,情況又有了變化。小雨洗澡的時候,張強發現她的皮疹似乎擴散了一些,不僅在胳膊和腿上,背上也出現了一些。
"小雨,你背上癢嗎?"
"有一點,但沒有胳膊上那么癢。"
張強仔細觀察,發現背上的疹子和胳膊上的看起來不太一樣,顏色更淺一些。
他開始懷疑是不是藥物過敏,或者病情本身在發展。
"明天再觀察一天,如果還不好轉,就換個醫院看看。"他決定道。
第三天,小雨的發燒基本退了,但皮疹的情況依然沒有明顯改善。而且她開始對一些日常活動表現出抗拒。
"小雨,換件干凈衣服吧。"
"我不想換,換衣服的時候衣服會蹭到皮膚,很不舒服。"
張強理解她的感受,但也擔心不換衣服會影響皮膚康復。
幼兒園的李老師打電話關心情況:"小雨怎么樣了?什么時候能來上學?"
"還在治療中,可能還需要幾天。"
"那你注意觀察,如果一直不好,建議換個專科醫院看看。"
李老師的建議讓張強更加堅定了要換醫院的想法。
當天下午,他給幾個朋友打電話詢問,哪家醫院的皮膚科比較好。
老同學小李推薦了市第一人民醫院:"那里的皮膚科很有名,我表妹之前得過嚴重濕疹,就是在那里治好的。"
張強決定明天帶小雨去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看。
晚上,他和小雨商量:"明天我們換個醫院,讓別的醫生也看看。"
"又要去醫院?我不想去。"小雨有些抗拒。
"這次的醫生可能更厲害,能更快地讓你好起來。"
"那我不癢了就不用去了嗎?"
"是的,等你完全好了就不用去醫院了。"
04
第四天一早,張強帶著小雨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家醫院比兒童醫院規模更大,皮膚科在五樓。
掛號的時候,張強特意選擇了主任醫師李建國。李主任是這個科室最有經驗的醫生,從醫三十多年了。
等待就診的過程中,張強和小雨坐在走廊里。小雨看起來比前幾天好了一些,至少沒有那么煩躁了。
"爸爸,這個醫院好大。"小雨觀察著周圍。
"是的,這里的醫生很厲害,應該能治好你的病。"
終于輪到他們了。李主任是個五十多歲的男醫生,頭發有些花白,看起來很和藹。
"小朋友,讓叔叔看看你的皮膚。"李主任溫和地說。
張強詳細向李主任介紹了小雨的病情發展過程,包括用過的所有藥物和各家醫院的診斷。
李主任仔細聽著,不時點頭。然后他開始檢查小雨的皮膚。
"這些疹子的分布確實比較特殊。"李主任一邊看一邊記錄,"孩子,你除了癢,還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嗎?"
"有時候會覺得熱,還有點累。"小雨老實地回答。
李主任又檢查了小雨的淋巴結和口腔。
"從癥狀來看,確實像是皮炎,但我建議做一個更全面的檢查。"
"什么檢查?"張強問。
"包括過敏原檢測、真菌檢查,還有一些血液生化指標。這樣能更準確地找到病因。"
"需要抽血嗎?"
"是的,需要抽血化驗。另外還要取一點皮膚組織做檢查。"
聽到要取皮膚組織,小雨有些害怕:"會疼嗎?"
"只是取一點點,像指甲蓋那么小,用了麻藥就不疼了。"李主任耐心解釋。
張強考慮了一下:"如果能找到確切病因,那就做吧。"
李主任安排了各項檢查。首先是抽血,小雨這次表現得比較勇敢,只是輕輕哼了一聲。
然后是皮膚組織取樣。李主任選擇了小雨胳膊上一個比較典型的疹子,先用局部麻醉,然后很快取了一小塊組織。
"好了,很勇敢。"李主任夸獎小雨。
"這些檢查結果什么時候出來?"張強問。
"血液檢查明天下午出結果,皮膚組織檢查要三天。"
"那我們明天再來?"
"可以先看血液檢查的結果,根據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從醫院出來,張強帶小雨去吃了她喜歡的小餛飩。
"小雨今天很勇敢,檢查的時候都沒有哭。"
"因為醫生叔叔很溫柔,而且說能找到我為什么癢的原因。"
下午回到家,小雨的狀態還不錯。她甚至主動要求洗澡。
"感覺好一點了嗎?"張強問。
"嗯,沒有前幾天那么癢了。"
王阿姨晚上來串門,聽說他們去了更大的醫院。
"市第一人民醫院確實好,我去年體檢就是在那里做的。醫生怎么說?"
"要等檢查結果,明天下午出來。"
"那就好,總算能找到確切原因了。"
當天晚上,小雨睡得比較安穩,只在半夜醒了一次說癢,但很快又睡著了。
第二天,張強照常給小雨用藥,然后在家等待下午去醫院看結果。
上午,幼兒園的李老師又打來電話。
"小雨好些了嗎?班上的小朋友都在問她什么時候回來。"
"昨天去做了詳細檢查,今天下午看結果。"
"那太好了,希望能查出原因。"
下午兩點,張強帶著小雨再次來到醫院。李主任已經拿到了血液檢查的報告。
"血常規基本正常了,說明感染控制住了。"李主任說,"但過敏原檢測有一些發現。"
"什么發現?"張強緊張地問。
"孩子對幾種常見的過敏原都有反應,包括塵螨、花粉,還有一些化學物質。"
"那怎么治療?"
"首先要避免接觸這些過敏原,然后繼續用抗過敏藥物。我給你開一些效果更好的藥。"
李主任開了新的處方,包括口服藥和外用藥膏。
"這些藥用多久?"
"至少要用兩周,然后根據情況調整。"
"皮膚組織的檢查結果呢?"
"還要等一天,不過從血液檢查來看,應該就是過敏性皮炎。"
拿到新藥后,張強帶小雨回家。路上,他去藥店買了一些防塵螨的床上用品。
"回家后要把床單被套都換成防螨的,還要經常開窗通風。"他對小雨說。
"那我的毛絨玩具也不能要了嗎?"小雨有些失落。
"先收起來,等你完全好了再說。"
回到家,張強開始給小雨用新藥。新的藥膏質地更溫和,涂上去小雨說沒那么刺激。
當天晚上,小雨的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了,幾乎沒有因為癢而醒來。
第三天,張強發現小雨的皮疹確實在好轉,顏色變淡了,而且新的疹子也沒有再出現。
"感覺怎么樣?"他問女兒。
"好多了,沒有那么癢了。"小雨高興地說。
下午,他們再次來到醫院看皮膚組織檢查的結果。
李主任拿著報告單,仔細看了一遍。
"組織檢查證實了我們的判斷,確實是過敏性皮炎。"
"那現在的治療方案對嗎?"
"是的,繼續按現在的方案治療。不過我建議再做一個更詳細的檢查。"
"什么檢查?"張強有些疑惑。
"全身皮膚的詳細檢查,看看有沒有其他部位的異常。"
"為什么要做這個檢查?"
李主任解釋:"因為孩子的疹子分布比較特殊,我想確保沒有遺漏任何異常情況。"
張強想了想,覺得既然來都來了,做個全面檢查也好。
"那就做吧。"
李主任安排護士準備檢查室,然后讓小雨換上檢查服。
"小雨,醫生叔叔要仔細看看你全身的皮膚,你配合一下好嗎?"
"嗯,我不怕。"小雨很乖地點頭。
檢查室里,李主任戴上放大鏡,開始仔細檢查小雨全身的皮膚。他檢查得很仔細,每個部位都不放過。
張強在一旁看著,心里想著總算快要找到確切原因了。
檢查進行了大概十五分鐘,李主任的表情一直很專注。
"檢查完了嗎?"張強問。
"還需要再等一些化驗結果。"李主任說,"我剛才取了一些樣本送去化驗,二十分鐘后出結果。"
"什么樣本?"
"皮膚分泌物的化驗,能更準確地判斷病因。"
他們在外面等待的時候,小雨靠在張強懷里,看起來有些累了。
"爸爸,檢查完了我們就能回家了嗎?"
"是的,很快就好了。"
二十分鐘后,檢驗科的報告單送到了李主任手中。護士長陪同在旁,張強焦急地等待結果。
"應該就是普通的過敏性皮炎吧?"張強問道。
李主任接過報告單,目光快速掃過各項數據。剛開始還算平靜的表情,突然間凝固了。他又仔細看了一遍,手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
這次全身檢查后的結果,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這...這個數值..."李主任猛地倒吸了一口涼氣,"快,快報警..."
李主任整個人瞬間僵住,臉色變得慘白如紙,報告單從他手中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