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公元前 782 年,在位四十六年的周宣王,在病榻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氣。消息傳開,鎬京內外一片哀戚,朝堂之上,眾臣皆憂心忡忡,不知這偌大的周王朝,在新的君主帶領下,將走向何方。
年僅十四歲的太子姬宮湦,在眾臣的簇擁下,身著華麗的冕服,頭戴九旒冠,緩緩登上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王座。他眼神中帶著幾分懵懂與好奇,卻又強裝鎮定,接受著群臣的三拜九叩之禮,正式成為了周王朝的新君主——周幽王。
次年,春日融融,鎬京的宮廷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周幽王站在高臺之上,看著下方盛大的儀式,嘴角微微上揚。今日,他要正式冊立妃子申氏為王后。申氏出身申國貴族,舉止端莊,容貌秀麗,自入宮以來,便深得周幽王寵愛。而申后所生之子宜臼,聰慧伶俐,也被立為太子,成為周王朝未來的儲君。朝堂之上,眾臣紛紛向周幽王與申后道賀,一時間,宮廷中充滿了歡聲笑語。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流早已涌動。公元前 78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關中大地的寧靜。一日,大地突然劇烈震動,仿佛一頭沉睡的巨獸在蘇醒。鎬京的宮殿搖晃起來,瓦片紛紛掉落,百姓們驚恐地四處奔逃,哭聲、喊聲回蕩在街頭巷尾。涇、渭、洛三條大河也受到震動,河水洶涌澎湃,掀起滔天巨浪。
這場大地震只是災難的開端。隨后,關中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烈日高懸,炙烤著大地,土地干裂,莊稼顆粒無收。原本波濤洶涌的涇、渭、洛三川,水位急劇下降,最終竟完全枯竭,河床裸露,一片荒蕪。百姓們失去了水源和糧食,生活陷入了絕境,餓殍遍野,民不聊生。與此同時,岐山這座周王朝的龍脈之山,也在這場災難中轟然崩塌,巨大的山石滾落,揚起漫天塵土。
宮廷中,太史伯陽甫面色凝重,匆匆趕到王子友的府邸。王子友乃周宣王之弟、周幽王之叔,為人正直,心懷天下,此時正為國家的災難憂心忡忡。見太史伯陽甫前來,連忙迎上前去,急切地問道:“太史,如今關中大地震、大旱,三川枯竭,岐山崩塌,這究竟是何征兆?”
太史伯陽甫長嘆一聲,緩緩說道:“王子啊,周朝將滅亡了。夫國必依山川,山川乃國家之根基。如今山崩川竭,此乃亡國之征啊。昔日,河洛之水枯竭,夏朝隨之滅亡;黃河斷流,商朝也走向了覆滅。如今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周朝滅亡之日,已不遠了。”
王子友聽后,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后說道:“太史所言,讓我想起當年之事。宣王老年得子,也就是如今的幽王,但卻是一個早產兒。當時群臣皆言,此子將來必然亡國。不知現今這些征兆,是否也應了當年之言?”
太史伯陽甫微微點頭,說道:“正是如此。當年宣王得知此言后,心中驚恐萬分,為了避免王國之禍,竟命人丟棄孩子。幸得中山父極力阻止,他說:‘即便是將來導致周朝滅亡,那也是上天的意思。天子老來得子,乃是天賜之福,如果丟棄了,沒有什么好處,反而可能觸怒上天。’宣王聽后,才放棄了丟棄兒子的想法。”
王子友聽后,心中愈發憂慮,又問道:“那依太史之見,周朝滅亡,將在何時?”太史伯陽甫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十年之內,必見分曉。”
而此時的周幽王,卻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對國家的災難和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他聽聞虢石父善于逢迎,便命其四處搜尋美女,以充實后宮。虢石父領命后,欣喜若狂,立刻命令各諸侯國進獻美女。
王子友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匆匆趕到宮廷,求見周幽王。見到周幽王后,王子友跪地懇求道:“大王,現今天下大旱,三川枯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當務之急,應是先救民于水火之中,解百姓燃眉之急,而非搜尋美女,沉迷于享樂啊!”
周幽王聽后,臉色一沉,不悅地說道:“王子友,你莫要多管閑事。本王身為天子,享受天下之供奉,搜尋幾個美女,有何不可?你退下吧,莫要再諫。”
王子友見周幽王不聽勸阻,心中悲憤交加,再次叩首道:“大王,若繼續如此,周朝必將亡于大王之手啊!望大王以天下蒼生為念,收回成命。”
周幽王大怒,拍案而起,喝道:“大膽王子友,竟敢詛咒周朝,詛咒本王!如果不看你是王叔,定不輕饒!來人,將他趕出宮去!”侍衛們聞言,立刻上前,將王子友拖出王宮。王子友心中對周幽王的昏庸愈發失望。
不久之后,虢石父興高采烈地回到宮廷,向周幽王稟報:“大王,微臣已搜尋各地美女,請大王過目。”周幽王看看一廳美女,雖然個個容顏靚麗天生麗質,但并沒有讓他眼前一亮之女,不由得搖了搖頭。
虢石父忙上前道:“大王乃天下共主,尋常美女難以入大王法眼。微臣聽聞褒國有一絕色美女,名曰褒姒,其容貌傾國傾城,世間罕有。只是褒國君主卻并未主動獻上來,想來是他想自己留著享用。”
周幽王聽后,眼中閃過一絲貪婪與憤怒,大聲說道:“好一個褒國,這是不將本王放在眼里嗎?”立即征調大軍,命令虢石父率軍討伐褒國!虢石父領命,立刻撰寫討褒檄文,羅織褒國種種“罪狀”,聲稱褒國心懷不軌,蓄意謀反,危及周王室安全。隨后,虢石父率領周朝大軍擇日出征,浩浩蕩蕩地向褒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