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顧氏集團董事長顧天成病逝的消息傳出后,整個商界都在關注他的遺產分配。
作為身家超過10億的商業大亨,他的遺囑內容成為了所有人議論的焦點。
律師事務所里,顧天成的獨子顧明軒坐在第一排,準備聽取父親的最后安排。
然而,當律師宣讀遺囑內容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根據顧天成先生的遺囑,顧氏集團全部股份以及個人財產,將轉讓給陳志國先生。"
顧明軒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
陳志國?那個給父親開了20年車的司機?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角落里的那個樸實男人......
顧明軒今年35歲,是顧天成唯一的兒子。
從小到大,他就像生活在父親巨大的陰影下。
顧天成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業中,對家庭關懷很少。
對于兒子顧明軒,顧天成的態度始終是冷淡的。
不是不愛,而是不會表達,也沒有時間表達。
"錢,我會給你最好的。教育,我會給你最好的。但其他的,你要自己爭取。"這是顧天成對兒子說過的為數不多的話之一。
確實,在物質方面,顧明軒從來沒有缺少過什么。
最好的私立學校,最好的家教老師,最好的生活條件。
但在情感方面,父子倆的關系一直很疏遠。
顧天成很少出席兒子的家長會,很少關心兒子的學習情況,更別說陪伴和交流了。
即使在家里,父子倆也很少說話。
顧天成總是在書房里處理工作,顧明軒則在自己的房間里學習或者玩游戲。
兩個人就像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爸爸不愛我。"這是顧明軒從小就有的想法。
雖然父親給了他優越的物質條件,但他更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和認可。
可是無論他成績多好,表現多優秀,顧天成總是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
漸漸地,顧明軒也不再奢望得到父親的關愛了。
相比之下,陳志國在顧家的地位反而顯得特殊。
陳志國今年50歲,為顧天成開車已經20年了。
他不僅是司機,更像是顧天成的貼身助手和朋友。
每天早上7點,陳志國會準時出現在顧家門口,接顧天成去公司。
晚上無論多晚,他都會等在公司樓下,送顧天成回家。
20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老陳是我見過最可靠的人。"顧天成經常這樣評價陳志國。
確實,陳志國不僅工作盡責,為人也很好。
他話不多,但做事認真,從來不會多嘴多舌,也從來不會泄露顧天成的任何秘密。
最重要的是,陳志國對顧天成非常忠誠。
這20年來,有很多競爭對手想要收買陳志國,獲取顧天成的商業信息,但陳志國從來沒有動搖過。
"顧總對我有恩,我不能做對不起他的事。"這是陳志國的原則。
而顧天成對陳志國的信任,也遠遠超過了一般的雇主關系。
很多重要的商業會議,顧天成都會讓陳志國陪同。
一些機密文件,顧天成也會放心地讓陳志國代為保管。
甚至連顧天成的私人銀行賬戶密碼,陳志國都知道。
這種信任程度,讓顧明軒既羨慕又困惑。
"為什么爸爸對一個司機都比對我好?"他心里一直有這個疑問。
顧明軒大學畢業后,按照顧天成的安排進入了顧氏集團工作。
從基層做起,經歷了銷售、市場、財務等多個部門。
顧天成的想法很簡單:兒子必須了解公司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但顧明軒對這種安排并不滿意。
他覺得以自己的身份,不應該從最底層做起。
而且父親對他的要求特別嚴格,比對其他員工都要苛刻。
"別人犯錯可以原諒,你犯錯就是能力問題。"顧天成這樣說過。
這種雙重標準讓顧明軒感到很委屈。
他努力工作,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但顧天成總是挑剔他的不足。
即使他做得很好,顧天成也只是淡淡地點個頭,從來不會夸獎。
而其他員工如果表現優秀,顧天成反而會給予表揚和獎勵。
這種差別對待讓顧明軒越來越失望。
"也許在爸爸心里,我永遠都不夠好。"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更讓顧明軒不解的是,父親對陳志國的態度始終很好。
無論什么時候,顧天成和陳志國說話都很客氣,很少發脾氣。
有時候陳志國犯了小錯誤,顧天成也是一笑了之。
這種對比讓顧明軒心里更加不平衡。
幾年前,顧天成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讓他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
醫生建議他減少工作量,多休息,但顧天成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在照顧顧天成的過程中,陳志國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細心和體貼。
他學會了量血壓、測心率,隨身攜帶著各種藥物。
每次顧天成感到不適,陳志國總是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處理。
有一次,顧天成在外地出差時突發心臟病。
當時只有陳志國在身邊,他立刻把顧天成送到醫院,并聯系了最好的心臟科醫生。
在醫院里,陳志國寸步不離地陪護著顧天成,比親人還要用心。
"老陳,這次多虧了你。"顧天成康復后這樣說。
從那以后,顧天成對陳志國更加信任和依賴。
反觀顧明軒,雖然也會關心父親的身體,但由于工作忙碌,不能時刻陪伴。
而且他和父親的關系一直比較疏遠,在照顧方面也沒有陳志國那么用心。
這讓顧天成更加感慨陳志國的珍貴。
"有些人雖然不是親人,但比親人還親。"顧天成曾經這樣感嘆。
去年,顧天成的病情開始惡化。
醫生說他的心臟功能已經嚴重衰竭,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面對死亡的威脅,顧天成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把太多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東西。
特別是和兒子的關系,他開始感到后悔。
"也許我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在病床上這樣想。
但此時再想彌補,似乎已經太晚了。
顧明軒雖然會來醫院看望,但父子倆之間還是缺乏真正的溝通。
兩人坐在一起,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尷尬。
顧天成想說些什么,但不知道從何說起。
顧明軒也想和父親談心,但又擔心觸及敏感話題。
就這樣,父子倆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深入交流的機會。
相比之下,陳志國和顧天成之間的交流就自然得多。
陳志國會和顧天成聊工作上的事,聊生活中的瑣事,甚至聊一些人生感悟。
"老陳,你覺得我這一輩子值得嗎?"顧天成曾經這樣問。
"顧總,您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給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機會,當然值得。"陳志國回答。
"但我卻沒有做好一個父親。"顧天成嘆息。
"每個人都有遺憾,重要的是不要讓遺憾繼續下去。"陳志國說。
這些對話讓顧天成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顧天成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他秘密地修改了自己的遺囑。
原本,他打算把全部財產都留給兒子顧明軒。
但經過深思熟慮,他改變了主意。
"明軒不缺錢,他需要的是成長的機會。"顧天成這樣想。
"而老陳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應該得到回報。"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把全部財產都留給陳志國。
但這個決定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顧天成知道,如果把財產直接留給兒子,顧明軒可能會安于現狀,失去奮斗的動力。
而且以顧明軒目前的能力,還不足以管理這么大的企業。
相比之下,陳志國雖然學歷不高,但為人可靠,而且對公司非常了解。
最重要的是,顧天成相信陳志國會善用這些財產,不會揮霍浪費。
當然,顧天成也為兒子做了安排。
他給顧明軒留下了一封信,解釋了自己的決定,也表達了對兒子的期望。
這封信,將在遺囑宣讀后交給顧明軒。
遺囑宣讀現場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顧明軒坐在那里,臉色蒼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萬萬沒想到,父親會把全部財產都給一個外人。
律師繼續宣讀:"同時,顧天成先生還留下了一封信,指明要在遺囑宣讀后交給顧明軒先生。"
律師把一個密封的信封遞給了顧明軒。
顧明軒接過信封,手在顫抖。
他看了看坐在角落里的陳志國,又看了看手中的信封。
陳志國也是一臉震驚的表情,顯然他也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
"這......這不可能。"顧明軒終于開口了,"爸爸不可能這樣做。"
"遺囑是真實有效的。"律師說,"顧天成先生的簽名和指紋都經過了公證。"
顧明軒看著手中的信封,猶豫著要不要打開。
他害怕看到信里的內容,害怕面對父親最后的話語。
但最終,他還是撕開了信封。
信紙是父親熟悉的筆跡,字跡有些顫抖,顯然是在病重時寫的。
"我的兒子明軒:
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了。我知道你一定很震驚,也很憤怒。你可能覺得我偏心,覺得我不愛你。
但請相信我,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太愛你了。"
顧明軒的眼淚開始往下流。
這是父親第一次明確地說愛他。
他繼續往下讀:
"這些年來,我一直對你很嚴格,很冷淡。不是因為我不愛你,而是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愛。
我的父親也是這樣對我的,所以我以為這就是父愛的表達方式。
但現在我明白了,我錯了。我欠你太多的關愛和陪伴。"
看到這里,顧明軒的心情開始復雜起來。
原來父親不是不愛他,而是不會表達。
"關于財產分配,我有我的考慮。老陳跟了我20年,他值得這些回報。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他會善用這些財產。
而你,我的兒子,你需要的不是財產,而是成長的機會。"
信還沒讀完,但顧明軒已經開始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