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致遠,你真的決定了嗎?”小杰壓低聲音問道。
林致遠握緊手中的資料,望向窗外淅瀝的春雨:“我想試試,那邊的人工智能專業真的很強,全球排名前三。”
“但是你爸媽那邊呢?”
“先別讓他們知道,等我準備好再說。我不想讓他們擔心,也不想因為他們的反對而放棄夢想。”
兩個十八歲的男孩在教室角落小聲討論著,窗外的雨聲掩蓋了他們的對話,誰也沒想到這個決定會帶來怎樣的人生轉折。
1
2023年春季的臺灣新北市,櫻花盛開的季節里,高三學生林致遠正面臨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作為年級前三的尖子生,他的成績足以申請臺灣任何頂尖大學。
然而致遠心中卻有著不同想法。他對人工智能領域充滿熱情,每天放學后都會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最新技術發展動態。
在一次深度搜索中,他發現大陸某知名大學的AI專業在全球排名前列,擁有多位國際知名學者,研究成果令人矚目。
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已,仿佛找到了人生方向。同時也讓他陷入深深矛盾,因為他清楚家人對此事的態度。
林建國是傳統制造業老板,五十二歲的他思想保守,一直希望兒子繼承家業,或者至少在臺灣本地穩定發展。
致遠母親陳美玲是高中數學教師,雖然性格理性溫和,但對讓孩子到大陸求學這件事,她同樣充滿擔憂疑慮。
只有二十二歲的姐姐林致華思想開放,在知名科技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更能理解弟弟對前沿科技的追求向往。
在一次周末家庭聚餐中,致遠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提起大陸高校話題。他假裝無意地說:“聽說大陸有些大學科技專業發展很不錯呢。”
父親林建國立即皺眉,放下筷子:“好好的臺灣學校不讀,提這些做什么?我們這里大學哪里不好了?”
母親陳美玲也擔憂地說:“那么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萬一出什么事怎么辦?而且教育方式也不一樣。”
姐姐致華察覺到弟弟的心思,但在父母面前沒有表態,只是給了致遠一個理解的眼神。
致遠看到父母強烈反應,心中失落可想而知。他意識到,如果想追求自己理想,可能需要采取特殊方式。
當晚,致遠在房間里反復思考到深夜。窗外夜色深沉,他內心也經歷著激烈斗爭。是選擇安全穩妥道路,還是勇敢追求心中夢想?
他想起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熱愛,想起那些令人興奮的研究項目,最終下定決心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2
幾天后,致遠做出大膽決定。他開始秘密準備申請大陸高校材料,這個過程充滿緊張刺激,也讓他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獨立感。
每天放學后,他都花時間研究招生政策,了解申請流程細節。需要準備的材料很多,包括成績單、推薦信、個人陳述等等。
為了不被父母發現,致遠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來準備。他甚至偷偷參加了幾次線上招生說明會,認真記錄每個細節。
在這個過程中,同班好友小杰也表達了類似想法。兩個男孩成為彼此支持者,互相鼓勵,共同面對這個充滿挑戰決定。
“你覺得我們這樣做對嗎?有時我覺得對不起爸媽。”小杰時常會懷疑自己選擇,內心充滿矛盾。
“我覺得我們有權為自己未來做決定。十八歲了,應該為自己人生負責。”致遠回答總是堅定而充滿信心。
他們經常在放學后到圖書館討論,查閱各種資料,甚至聯系了一些已經在大陸求學的學長學姐,了解真實情況。
姐姐林致華很快察覺弟弟異常。作為過來人,她理解致遠此時心情處境。在一次深入談話后,她決定暗中支持。
“我會幫你,但你要保證,無論發生什么都要對自己選擇負責。這條路可能很艱難。”致華認真對弟弟說道。
申請過程遇到許多困難。各種證明文件準備讓致遠頭疼,面試準備更讓他緊張得夜不能寐,經常在夢中練習自我介紹。
最困難的還是心理壓力。每天瞞著父母,讓致遠感到內疚不安。他知道父母愛他,也知道他們擔憂合理。
有時候看到母親疲憊的身影,看到父親為了家庭辛苦工作,致遠會懷疑自己是否太自私了。
但每當想起自己的專業理想,想起那個可能改變人生的機會,他又重新堅定了信念。
3
然而命運往往充滿意外。就在致遠以為一切按計劃進行時,真相被意外發現了。那是個陽光明媚的周末上午。
母親陳美玲在整理致遠房間時,無意中發現了藏在書桌抽屜深處的申請材料。還有幾份打印的招生簡章和個人陳述草稿。
看到那些文件瞬間,陳美玲感到既意外又憤怒。她不敢相信一向乖巧聽話的兒子竟然背著家人做這樣的決定。
她立即拿著材料找到正在客廳看報紙的丈夫林建國。“你看看這是什么!”陳美玲將材料摔在茶幾上,聲音帶著明顯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