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中,班固曾評價說:孝文帝時期,天下人都覺得酈寄是“賣友求榮”。所謂“賣友求榮”,就是出賣朋友、見利忘義。但是,酈寄的父親酈商是開國功臣,當時又被周勃、陳平強行挾持。所以,酈寄為了安定國家、拯救父親,不顧與呂祿的情誼,選擇去拯救皇帝,這其實是站在大義一方的。
史書已經明確說了,酈寄并不是“賣友”,這是史學家班固的評價。
那么,酈寄真的算是“賣友”嗎?
但是,酈寄真的不算是賣友求榮嗎?只怕未必!
咱們從現代人的角度再去思考這個問題,答案就不一樣了。
畢竟,班固是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寫史書的,所以,他的評價,對咱們來說,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我們再回顧一下酈寄和呂祿的交往。
酈寄和呂祿一直關系很好,親如兄弟。
而周勃、陳平劫持了酈商,讓酈商的兒子酈寄去勸說呂祿放下兵權,回到自己的封國,這樣就能安安穩穩地享受富貴。
呂祿相信了酈寄的話,打算把兵權交給周勃,還派人回家和呂氏家族的長輩們商量。
但呂氏內部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呂祿一直猶豫不決。
呂祿和酈寄的關系非常好,兩人經常一起外出打獵。
有一次,呂祿路過姑姑呂媭家,呂媭看到呂祿如此放縱自己,忍不住大罵呂祿,說他身為將軍卻離開軍隊,不負責任。將來我們呂氏家族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所以,呂媭把家里的金銀財寶全都扔了出去,聲稱不愿意替別人守著這些財富。
但是,盡管被姑姑呂媭痛罵,呂祿依然被沒有被罵醒,依然把酈寄當好哥們。
最關鍵的一次,是呂祿把兵權交出去,正是因為酈寄和劉揭的勸說,呂祿覺得酈寄不會騙自己,于是把將軍大印交給了劉揭,讓他把兵權交給周勃。
呂祿剛離開了北軍,周勃就進入北軍,掌控了軍隊。
隨后,周勃又派出了朱虛侯劉章誅殺呂產,以及呂氏的子弟們。
正因為呂祿對酈寄的盲目信任,最終導致了呂氏家族被滅族。
那么,你現在再想一想,酈寄算是“賣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