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李老師,這是全班同學一起商量的結果。”
鄭浩把一張紙遞到我手上,眼神里滿是挑釁。
我接過紙快速掃了一眼,紙上的標題寫得端端正正——《關于更換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的集體請求》。
這一行字還有下面密密麻麻的簽名,讓我眼睛生疼。
從教七年了,我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兒。
教導主任陳主任就在旁邊站著,臉上的表情特別尷尬。
“李敏老師,你看這……”他支支吾吾的,話都說不利索。
我深吸了一口氣,這口氣好像給我注入了勇氣。
然后在大家都沒想到的情況下,我點了點頭說:“好,我同意。”
01
我叫李敏,今年32歲,在江南一中教數學已經七年了。
這所省重點高中是很多學生擠破頭都想進的地方。
每年高考學校都有超過60%的學生能考上211工程大學,35%的學生能進入985名校。
看到這樣的成績,我心里總是很自豪。
我的教學方法和大多數高三老師不太一樣。
我更注重讓學生理解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機械地刷題。
有人說我太“溫柔”,但七年來,我帶過的班級成績一直都不錯。
學生們常說,我能把復雜的數學題講得簡單易懂。
家長們也經常在家長會上感謝我,說孩子在我這里學到了很多。
這學期我擔任了高三(8)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
這個班級基礎很好,有幾個學生甚至有考上清華北大的潛力。
像往常一樣,我為每個學生都制定了符合他們特點的學習計劃,希望他們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期中考試后,班級成績出現了一些波動。
雖然整體成績還在年級前三,但有幾個平時表現很好的學生成績下滑得比較明顯。
我并不太擔心,因為我知道高三備考是一個起伏的過程,適當的挫折反而能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但鄭浩似乎不這么想。
他是班長在班上很有威信。
家境優敏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向來很自信。
期中考試后,他明顯對我的教學方式產生了質疑。
“李老師,您看隔壁陸老師的班,他們每天早上六點就開始早讀,晚上十一點才結束晚自習,周末也不休息。”
一次課后鄭浩留下來對我說,“我覺得我們班太輕松了,距離高考只有幾個月了,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才行。”
我笑了笑,解釋道:“學習不只是看時間的長短,效率更重要。”
“過度疲勞反而會影響學習效果。”
鄭浩不以為然地搖搖頭:“陸老師說,高三就是拼意志力,誰堅持得久誰就能贏。”
我沒再多說什么,只是囑咐他要注意休息別太累了。
但我能感覺到,班上開始有一股暗流在涌動。
課間時,我總能聽到學生們私下議論陸銘宇老師的教學方法多么有效,他帶的高三(3)班多么厲害。
“聽說陸老師的學生一天要做五套卷子,錯一題就要抄五遍。”
“他們班星期天都不休息,拼命刷題。”
“陸老師說了,高三就是用命換分數,現在苦一點,將來就能輕松一輩子。”
這些話語像針一樣扎在我的心上。
我知道陸銘宇的教學風格和我截然不同。
他以嚴厲著稱,常常在課堂上對學生高壓管理,甚至會辱罵表現不佳的學生。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帶出來的班級成績確實很好,每年都有學生考入清華北大。
02
周五的晚自習結束后,我正在辦公室整理教案,突然接到了陳主任的電話,讓我立即去他辦公室一趟。
推開門我看到陳主任面色凝重,鄭浩和幾名學生代表站在一旁,表情都很復雜。
“李老師,有點事情需要你知道。”
陳主任遞給我一份文件,“這是8班學生遞交的集體意見書。”
我接過那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內容。
大意是認為我的教學方法太過松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壓力,希望學校能更換班主任和數學老師,最好能請陸銘宇老師接手。
文件末尾是38個學生的簽名,幾乎全班都簽了。
“這……”
陳主任看著我,似乎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鄭浩站出來,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李老師,這不是針對您個人。”
“我們只是覺得高三這種關鍵時期,需要更嚴格的管理和更高效的教學方法。”
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齊涌上來。
七年教書生涯,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學生集體要求換老師的情況。
但我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或驚訝,只是平靜地問:“所有人都是這個意見嗎?”
“幾乎全班都同意了。”鄭浩說,“只有幾個人沒簽,但他們也沒有反對。”
我深吸一口氣,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點點頭:“好,我同意。”
“如果這是大家的共同意愿,我尊重。”
陳主任顯然沒想到我會這么痛快地答應:“李老師,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不用了。”我說,“既然學生們認為陸老師更適合他們,那就尊重他們的選擇吧。”
回到辦公室,我默默整理桌上的教案和資料。
同事們聽說了這件事,紛紛過來勸我。
“李敏,你怎么這么輕易就答應了?那些孩子太不懂事了。”
“是啊,你可是我們學校教學能力最強的老師之一,怎么能因為學生的一時沖動就放棄一個班呢?”
我搖搖頭:“教育的本質是尊重。”
“既然他們認為我不適合,我沒必要勉強。”
正說著教務處的王主任走了過來:“李老師,聽說你不再帶8班了?”
我點點頭。
“那正好,高三(11)班的孫老師懷孕七個月了,身體不太舒服,想請假休息。”
“你愿意接手11班嗎?”
高三(11)班是公認的“薄弱班”,平均成績在年級墊底,很多老師都不愿意接手。
我想了想說:“可以,我來接吧。”
同事們都勸我再考慮考慮,但我已經下定決心。
第二天早上,我收拾好東西,前往高三(11)班的教室。
“各位同學,我是李敏,從今天開始將擔任你們的班主任和數學老師。”
我站在講臺上,面對著這群陌生而有些拘謹的面孔,“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能一起努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教室里一片安靜,學生們互相看看,似乎不敢相信一個“好班”的老師會主動來教他們這個差班。
03
而此時的高三(8)班,迎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陸銘宇老師。
陸銘宇老師一進教室,就板著臉,神情嚴肅。
“從今天開始,你們要徹底改掉之前那些懶散的毛病!”
陸銘宇老師第一節課就定下了嚴格的規矩,“早上六點半必須到校早讀,晚上十一點才能結束晚自習,周末全天都得來學校補課,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誰要是覺得堅持不下來,現在就可以提出來,別到時候拖班級后腿!”
學生們聽了,有的興奮得眼睛發亮,覺得終于來了個“嚴厲”的老師,能好好管管他們;有的則緊張得咽了咽口水,心里直打鼓。
鄭浩坐在座位上,滿意地點點頭。
他心里想著,在陸老師這么“魔鬼”的訓練下,班級肯定能超過高三(3)班,成為年級第一。
而我接手的高三(11)班,情況卻和8班大不相同。
第一周我并沒有急著講新課。
而是利用課余時間,把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解了一遍。
我仔細查看了他們的作業、試卷,還和他們逐個談心,做學情分析,找出他們知識上的漏洞。
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其實并不笨,只是基礎打得不夠扎實,再加上長期成績墊底,他們已經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沒用。
“同學們,成績只是暫時的,它不能代表你們的一生。但學習能力,卻是你們一輩子都受用的財富。”
我看著他們的眼睛,認真地說,“接下來,我們不比和別人之間的差距,只關注自己有沒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也是值得驕傲的。”
說完我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為他們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我還特別留意他們的心理狀態,經常和他們聊天,鼓勵他們。
我還實施了一項在8班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周六早上的前兩節課,讓學生們休息。
“老師,這樣會不會耽誤我們的學習進度啊?”
學習委員宋明軒皺著眉頭,擔憂地問我。
“不會的,”我笑著回答,“充足的休息能讓你們的大腦更清醒,學習效率也會更高。我們會在其他時間把進度補回來的,放心吧。”
家長群里,有家長對我的這個政策表示了疑慮:“李老師,這都高三了,還讓學生休息,會不會太放松了啊?”
我耐心地解釋道:“適當的休息并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地學習。就像一臺機器,一直運轉不停,也會出故障的,對吧?”
“請相信我,我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會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的。”
經過一番溝通,家長們最終表示理解并支持我的教學方法。
一個月后學校進行了第一次月考。
高三(11)班的成績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整體排名提升了兩個名次,不再是墊底的班級了。
尤其是數學科目,平均分竟然提高了15分。
最讓人驚訝的是宋明軒,這個原本在班里排名中等的學生,數學成績竟然躍升到了年級前一百。
“李老師,我終于聽懂了函數的本質!”
宋明軒興奮地跑到我辦公室,眼睛里閃爍著光芒,“您講得太清楚了,我現在做題不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為什么要用這個公式。”
相比之下高三(8)班的情況卻不太樂觀。
雖然整體排名沒有明顯下滑,但學生們卻明顯疲憊不堪。
陸銘宇老師的高壓教學讓他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和刷題任務。
更糟糕的是,陸銘宇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偏向。
對于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他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而對于成績一般或下滑的學生,他則毫不留情地冷嘲熱諷。
“鄭浩,你這次考試怎么回事?比上次退步了十幾分!”
陸銘宇老師在全班面前大聲批評道,“你不是一直說自己要考清華嗎?就你這水平,連二本都懸!”
鄭浩低著頭,臉色通紅,嘴唇動了動,卻不敢辯解。
他心里委屈極了,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就是考不好。
04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三(8)班的氛圍敏來敏緊張。
每天早上總有學生因為睡過頭而被罰站在教室門口。
課堂上陸銘宇老師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大加斥責。
“你們這些廢物,整天就知道睡覺!”
“高考就在眼前了,還不知道拼命,等著去工廠打螺絲嗎?”
這樣的話語幾乎成了陸銘宇老師的口頭禪。
一些學生開始出現厭學情緒,甚至有人偷偷請假,不想來學校。
鄭浩的情況尤為糟糕,他的成績持續下滑,但他不敢告訴父母真相,只能每天裝作一切正常,心里卻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沉甸甸的。
“鄭浩,你最近怎么回事?成績怎么一直下滑?”
陸銘宇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眉頭緊鎖,“你這樣下去,別說清華北大,連一本都夠嗆。”
“我...我已經很努力了,”鄭浩聲音顫抖,眼眶微紅,“可能是最近太累了,狀態不好。”
陸銘宇老師冷笑一聲:“累?誰不累?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難道不累嗎?你這是在找借口!如果受不了,不如退學算了,別浪費時間。”
鄭浩默默忍受著這一切,內心卻敏來敏崩潰。
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籠子里的鳥,無論怎么掙扎,都飛不出去。
與此同時我帶領的高三(11)班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
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人敏來敏多,提問也越來越多。
我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互相討論、解決問題。
遇到難題時,我會引導他們自己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
每周五下午,我會組織一次“數學沙龍”,讓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學習心得。
宋明軒在這樣的氛圍中迅速成長,成為班級的學習標兵。
他經常主動幫助其他同學解答問題,班級里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氛圍。
“李老師,我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宋明軒有一天跑來告訴我,“以前總覺得自己笨,學不會,現在卻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學得這么好。”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宋明軒身上,整個班級都在悄然改變。
學生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對學習也充滿了熱情。
期末考試終于到來,這是高三上學期的最后一次大考,也是對半年教學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驗。
考試那天高三(8)班的學習委員周曉宇在考場上突然暈倒。
監考老師趕緊叫來校醫,將她送往醫院。
醫生的診斷結果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