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5月底的這個周五上午,27路公交車上擠滿了人,空氣中彌漫著汗味和焦躁。
李建華握著方向盤,心情已經糟糕到了極點。
從后視鏡里,他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王大爺拄著拐杖,緩緩走向后排,依然沒有投幣。
車上一個中年女人爆發了,她指著王大爺大聲質問道:
"憑什么我們都要投幣,他就能免費坐車?這不公平!"
李建華的手緊緊握住方向盤,青筋暴起。
兩年了,整整兩年了!這個老頭子天天坐他的車,從來不投一分錢。
今天,他再也忍不下去了!
車子停在路邊,李建華轉過身來,聲音顫抖著說道:
"老大爺,您這樣讓我很為難,我可能會被公司處罰的!"
王大爺愣住了,那雙渾濁的眼睛里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
他張了張嘴,最終只是搖了搖頭。
沒有人知道,這場看起來簡單的逃票糾紛,背后隱藏著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
1
三月的春風還帶著寒意,李建華已經當了兩年半的公交司機。
27路線是他最熟悉的,從市中心的人民醫院到郊外的松柏山,這條線路他每天要跑八個來回。
早上8點30分,人民醫院站。
李建華剛把車門打開,就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王大爺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手里拄著一根木制拐杖,步履蹣跚地走向車門。
車上的老乘客們都認識他,有幾個大媽小聲嘀咕著什么。
李建華通過后視鏡看著王大爺慢慢走到后排坐下。
整個過程中,王大爺沒有投幣,也沒有刷卡。
剛開始的時候,李建華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畢竟車上人多,可能老人家在前面就已經投過幣了。
但是連續幾天觀察下來,他確定了一件事,這個老大爺確實從來不買票。
李建華心里有些別扭,但看著對方花白的頭發和佝僂的背影,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畢竟是個老人家,也許有什么難處呢?
王大爺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上車,目的地永遠是終點站松柏山。
那里除了一片公墓,幾乎什么都沒有,李建華開始好奇,這個老人家每天去那里做什么?
一個多月過去了,王大爺風雨無阻。
李建華發現,老人家總是一個人,從不和車上任何人說話,只是靜靜地坐在后排,眼神空洞地看著窗外。
有時候李建華會想,這個老人家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他那雙眼睛里總是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悲傷,就像是在思念著什么人。
但無論如何,不買票就是不對的。
李建華是個有原則的人,他覺得無論什么理由,都不能成為逃票的借口。
李建華的家境并不寬裕,父親在他十五歲時因為工傷去世,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大。
為了供他上學,母親在工廠里做了二十年的清潔工,每天起早貪黑,手上的老繭厚得像樹皮一樣。
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歷,李建華對錢看得很重。
不是說他貪財,而是他深深地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當他看到王大爺每天坐車不投幣時,心里的那種不平衡感就像小石子一樣,一天天在心里積累著。
每天看著王大爺上車的時候,李建華都會下意識地觀察老人的衣著和神態。
王大爺的中山裝雖然舊,但洗得很干凈,褲子上還有熨過的痕跡。
他的皮鞋雖然款式老舊,但擦得很亮。
這些細節讓李建華覺得,這個老人家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貧困。
更讓李建華費解的是,他發現王大爺的口袋里確實有錢。
有一次,老人家在車上翻找什么東西,口袋里掉出了幾張零錢和一張銀行卡。
李建華親眼看到老人家彎腰撿起這些東西,動作雖然緩慢,但很仔細。
既然有錢,為什么不買票?這個疑問在李建華心里越來越大。
他開始留意王大爺上車時的每一個細節。老
人家總是從前門上車,經過投幣箱的時候會停頓一下,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就直接走向后排。
那種停頓很短暫,如果不仔細觀察根本發現不了。
李建華想過主動問,但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時機。
車上人多眼雜,當著那么多乘客的面質疑一個老人家逃票,似乎有些不合適。
況且,萬一自己猜錯了呢?萬一老人家真的有什么苦衷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建華發現自己對王大爺的關注越來越多。
他會注意老人家今天的精神狀態,會留意他下車時的背影,甚至會想象他去公墓是為了看望誰。
有時候,當車子經過松柏山站,看著王大爺拄著拐杖慢慢走向公墓的方向時,李建華心里會涌起一種復雜的情緒。
那是同情,是疑惑,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李建華的妻子王芳是個護士,工作很忙,兩人平時交流不多。
但是這天晚上,李建華忍不住把王大爺的事情告訴了她。
王芳聽了,皺著眉頭說:"老公,你確定那個老人家沒有買票嗎?也許他有什么特殊的證件,比如老年免費乘車證?"
李建華搖搖頭:"我查過了,我們這條線路的老年免費乘車證都是要刷卡的,而且還有時間限制。他什么都沒有刷。"
王芳想了想:"那也許他是有什么難處吧。老人家嘛,也不容易。"
李建華嘆了口氣:"可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萬一被公司發現,我的工作就保不住了,咱們剛買了房,還有房貸要還,我不能丟工作。"
王芳拍了拍他的肩膀:"要不你找機會和他談談?老人家應該會理解的。"
但是李建華知道,這件事遠沒有妻子想象的那么簡單。
每次看到王大爺那雙滄桑的眼睛,他就說不出話來。
那雙眼睛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沉重,讓人不忍心去打擾。
更重要的是,李建華隱隱感覺到,王大爺的故事遠比表面看起來復雜得多。
2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建華的內心越來越糾結。
作為一名公交司機,他有責任確保每個乘客都按規定購票。
但面對這樣一個孤獨的老人,他又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四月的一個雨天,情況發生了變化。
那天早上雨下得很大,王大爺上車時腳下一滑,差點摔倒。
李建華趕緊停好車,下來扶住了他。
老人家的手很瘦,握在手里輕得讓人心疼,李建華扶著他上車,心里五味雜陳。
王大爺對他點了點頭,嘴里輕聲說道:"謝謝你,小伙子。"
但是,他依然沒有投幣,李建華回到駕駛座上,心情更加復雜了。
這個老人家明顯不是故意逃票的那種人,他很有禮貌,也很感激別人的幫助,那為什么就是不買票呢?
下班后,李建華和同事們聊起這件事。
老張師傅搖著頭說道:"小李啊,你太心軟了,老人家也不能隨便逃票,這是原則問題。"
但是年輕的小王卻有不同的看法:
"人家一個老人家,能有多少錢?兩塊錢對我們來說不算什么,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頓飯的錢。"
李建華聽了,心里更加矛盾,他開始偷偷觀察王大爺,想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情況。
讓他意外的是,王大爺的衣服雖然舊,但洗得很干凈。
更讓李建華疑惑的是,有一次他看到王大爺的口袋里確實有零錢和公交卡。
既然有錢,為什么不買票?
這個問題在李建華心里越來越大,像是一根刺,讓他坐立不安。
李建華開始研究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想找到一些關于老年乘客優惠政策的條款。
他在員工手冊里翻來翻去,發現確實有一些特殊情況的規定。
比如殘疾人可以免費乘車,七十歲以上老人在非高峰時段可以享受優惠等等。
但是王大爺明顯不符合這些條件。
他看起來應該六十多歲,而且總是在早高峰時段乘車,按理說,他應該正常購票才對。
李建華甚至專門詢問了調度員張師傅,了解是否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特殊政策。
張師傅聽了他的描述,搖著頭說:
"小李,我在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從來沒聽說過有什么特殊的免票政策,要么刷老年卡,要么正常買票,沒有第三種選擇。"
這讓李建華更加確信,王大爺確實在逃票。但是為什么呢?
他開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王大爺。
有一天,他發現老人家的手指上戴著一枚很簡單的銀戒指,看起來像是結婚戒指。
李建華想起王大爺每天都去松柏山公墓,心里突然有了一個猜測:也許他是去看望已故的妻子?
這個想法讓李建華的心情更加復雜。
如果真是這樣,那王大爺每天坐車去看妻子,確實是一件很讓人同情的事情。
但是同情歸同情,規則就是規則,不能因為個人的遭遇就違反公司的規定。
李建華開始留意王大爺在車上的表現。老人家總是很安靜,從不和其他乘客交流,也不會制造任何麻煩。
他坐在后排的時候,總是望著窗外,眼神很專注,好像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車子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發生了輕微的追尾事故。
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車子要停下來處理。
其他乘客都顯得很焦躁,抱怨連連,但王大爺依然很平靜地坐在那里,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
這讓李建華對他的印象有了些許改變。
這個老人家確實很有修養,不像是那種故意占便宜的人。
但這反而讓他更加困惑:如果不是貪小便宜,那為什么要逃票呢?
李建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觀察是否準確。
也許王大爺真的有投幣,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開始更加仔細地觀察老人家上車時的每一個動作。
結果證實了他之前的判斷:王大爺確實沒有投幣,也沒有刷卡。
他從前門上車,經過投幣箱的時候會稍微停頓一下,但并沒有投入任何東西,然后就直接走向后排。
這種停頓很奇怪,好像是在猶豫什么,又好像是在思考什么。
李建華越來越好奇,這個停頓到底意味著什么?
隨著觀察的深入,李建華發現了更多的細節。
王大爺的衣服雖然款式老舊,但質量很好,而且保養得很不錯。
他的皮鞋雖然有些磨損,但每天都擦得很亮。
他拄的拐杖看起來是實木制作的,手工很精細。
這些細節都表明,王大爺的經濟條件應該還不錯,至少不會差到連兩塊錢車費都出不起的程度。
那么,他為什么要逃票呢?
李建華想過很多種可能性。也許老人家有老年癡呆,忘記了要買票?
但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來看,思維很清晰,不像是有認知障礙的樣子。
也許他以為自己有免費乘車的資格?但是他應該知道,如果有這種資格,需要出示相關證件或刷卡。
最讓李建華困惑的是,王大爺看起來是個很有原則的人。
從他每天風雨無阻地去公墓,從他對別人幫助的感激,從他在車上的安靜表現,都能看出他是個很有品格的老人。
這樣的人,怎么會做逃票這種事呢?
這種矛盾讓李建華夜不能寐。他開始覺得,也許這背后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情況。
但是無論如何,他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能視而不見。
3
五月份,事情開始變得復雜起來。
公交公司最近在嚴查票務問題,幾個司機因為管理不善被罰了錢。
李建華感受到了壓力,他知道如果被發現有乘客逃票,自己也要承擔責任。
更糟糕的是,車上的乘客開始有意見了。
那天是個周三,車上特別擠。
一個穿著職業裝的年輕女孩上車時找零錢找了半天,后面排隊的人都在催促。
就在這時,王大爺慢慢悠悠地上了車,直接走向后排。
女孩看到了,臉色立刻變了:"我們都要買票,憑什么他不用?這不公平!"
車上的議論聲越來越大,李建華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他通過后視鏡看向王大爺,老人家低著頭,一言不發。
下車后,女孩找到李建華:
"師傅,你怎么能讓人逃票呢?這樣下去我們還要不要買票了?"
李建華心里憋得慌,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解釋,他只能說道:"我會處理的。"
晚上回到家,李建華的妻子看他心情不好,問起原因。
李建華把事情告訴了妻子,妻子聽了皺起眉頭:
"老公,你這樣下去不行的,萬一被公司知道,你的工作怎么辦?我們還有房貸要還,孩子還要上學。"
妻子的話讓李建華更加焦慮,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心里想著明天該怎么面對王大爺。
第二天早上,李建華下定決心要和王大爺談一談。
但是當他看到老人家那雙疲憊的眼神時,話又說不出口了。
王大爺今天看起來特別憔悴,臉色蒼白,走路也比平時更慢。
李建華猜測,老人家可能是身體不舒服。
算了,再等等吧,李建華在心里對自己說。
但是這種等待讓他越來越痛苦。
每天早上8點30分,當王大爺出現在人民醫院站時,李建華的心就開始緊張。
他不知道今天會不會有乘客投訴,不知道公司會不會突然檢查。
調度員張師傅也開始旁敲側擊地詢問情況:
"小李,最近有乘客反映27路有逃票的情況,你知道嗎?"
李建華心里一緊,但還是點了點頭:"我知道,是一個老大爺。"
張師傅看了他一眼:"那你怎么處理的?"
李建華支支吾吾地說道:"我... 我還沒想好怎么說。"
張師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我知道你是個好心人,但是規矩就是規矩,你不能因為心軟就違反規定。這樣對其他乘客不公平,對你自己也不好。"
李建華心里明白張師傅說得對,但他就是開不了口。
每次看到王大爺,他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爺爺一樣。
李建華的壓力不僅來自公司,也來自家庭。
他的妻子王芳雖然表面上很支持他,但私下里也在擔心這件事對家庭的影響。
他們的兒子今年剛上小學,各種費用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們去年剛貸款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小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壓力很大。
如果李建華因為這件事丟了工作,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會陷入困境。
王芳是個很實際的女人,她理解丈夫的善良,但更擔心現實的問題。
有一天晚上,她主動和李建華談起這件事。
"老公,我知道你心地善良,不忍心為難那個老人家。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因為這件事你丟了工作,我們怎么辦?小明的學費怎么辦?房貸怎么還?"
王芳的話讓李建華很痛苦,他當然知道妻子說得對,但感情上就是過不了那個坎。
更讓他焦慮的是,公司的檢查越來越嚴格。
上個月,3路線的一個司機就因為有乘客逃票被罰了一個月的獎金。
那個司機的情況和李建華很相似,也是因為心軟沒有及時制止逃票行為。
李建華開始想象如果被公司發現的后果。
按照公司規定,司機有責任確保每個乘客都按規定購票。
如果發現有乘客逃票而不制止,司機要承擔連帶責任,輕則罰款,重則可能被解雇。
這種壓力讓李建華的工作狀態受到了很大影響。
他開始變得神經質,每天都在擔心公司會突然檢查,擔心有乘客會投訴。
有時候,他甚至會因為過度緊張而在駕駛過程中出現小失誤。
同事們也注意到了他的變化。老司機劉師傅有一天找到他:
"小李,你最近怎么了?看起來很疲憊的樣子。"
李建華不好意思說出真實情況,只能含糊地說:"可能是最近睡眠不好吧。"
劉師傅是個有經驗的老司機,他看出了李建華的心事:
"小李,做我們這行的,什么樣的乘客都會遇到,有些事情,該堅持原則的時候就要堅持,不能因為一時心軟就違反規定。"
李建華點點頭,但心里的糾結依然沒有解決。
更糟糕的是,其他乘客的投訴開始增多。
那個穿職業裝的女孩投訴之后,又有幾個經常坐車的乘客向公司反映了這個情況。
雖然還沒有人指名道姓地投訴李建華,但這種聲音越來越多,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有一天,李建華甚至開始考慮申請調換到其他線路。
如果不在27路線工作,就不用面對王大爺,也就不用為這件事煩惱了。
但是27路線是他最熟悉的線路,而且距離家比較近,調換到其他線路會帶來很多不便。
最讓李建華痛苦的是,他開始對王大爺產生了一種復雜的情緒。
一方面,他依然同情這個孤獨的老人,理解他每天去公墓的痛苦。
另一方面,他也開始埋怨老人家為什么要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困境。
有時候,當李建華看到王大爺上車時,心里甚至會閃過一絲怨恨:
為什么你不能像其他乘客一樣正常買票?為什么要讓我這么為難?
但這種想法又讓他感到內疚。
畢竟,王大爺從來沒有惡意,他只是一個孤獨的老人,每天去看望已故的妻子。
這樣的一個人,怎么能成為自己怨恨的對象呢?
這種內心的撕裂讓李建華越來越痛苦,他知道,這種狀態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必須要做出選擇。
4
五月底的那個周五,命運終于要李建華做出選擇了。
那天早上天氣悶熱,車上的人比平時多。
空調壞了,車廂里像個蒸籠一樣,每個人的情緒都很焦躁。
8點30分,王大爺準時出現在人民醫院站。
他今天拄著拐杖,走得比平時更慢。
李建華注意到,老人家的臉色很不好,眼圈有些發黑,像是整夜沒睡好。
王大爺慢慢走上車,依然沒有投幣,徑直走向后排。
就在這時,一個中年女人爆發了。
她是個看起來很強勢的女人,剛才因為找零錢耽誤了時間,被后面的乘客催促,心情已經很不好了。
女人指著王大爺,聲音尖銳地說道:"憑什么我們都要投幣,他就能免費坐車?這不公平!"
車廂里一下子安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王大爺身上。
老人家站在那里,手握著拐杖,身體微微顫抖。
李建華感到心臟劇烈地跳動,手心里全是汗,他知道,這一刻終于來了。
女人繼續大聲說道:"司機師傅,你怎么能讓人逃票呢?我們辛辛苦苦賺錢,還要買票坐車,他一個老頭子就能白坐?這是什么道理?"
車上其他乘客也開始議論紛紛:
"就是啊,這不公平。"
"老人也不能隨便逃票啊。"
"司機師傅,你得管管啊。"
李建華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的太陽穴突突地跳著,喉嚨干得冒煙。
他看了看王大爺,老人家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那副樣子讓人心疼。
但是乘客們的聲音越來越大,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
李建華知道,如果他今天不處理,明天就會有人投訴到公司,到時候他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想到妻子的話,想到家里的房貸,想到孩子的學費,李建華咬了咬牙,停下了車。
他轉過身來,聲音顫抖著說道:"老大爺,麻煩您投幣或者刷卡。"
王大爺聽到這話,慢慢抬起頭看著他。
那雙眼睛里有驚訝,有失望,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復雜情緒。
老人家看了李建華良久,最后只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李建華的心里像是被什么東西撕扯著,但他不能退縮,他提高了聲音:
"您這樣讓我很為難,我可能會被公司處罰的!"
王大爺緩緩站起身來,想要下車,但李建華已經騎虎難下,他攔住了老人家:
"您必須把該交的錢交了才能下車!"
車廂里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有人開始用手機拍視頻。
王大爺站在那里,身體因為激動而輕微搖晃,他的眼中閃著一種讓人心碎的光芒。
王大爺張了張嘴,想要說什么,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兩人就這樣僵持著,車廂里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
這場沖突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李建華的預期。
那個中年女人似乎把所有的怒火都發泄在了這件事上,她的聲音越來越尖銳,言辭也越來越激烈。
"這個社會怎么了?我們這些老實人辛辛苦苦工作,按規矩辦事,還要被人占便宜!"
"司機師傅,你今天要是不管這件事,我就投訴你!投訴公司!"
車上的其他乘客情緒也被煽動起來了,一個穿著工裝的中年男人大聲說道:
"就是!憑什么我們要遵守規則,他就可以例外?"
一個年輕的女學生也跟著附和:"老人家也要講道理啊,不能倚老賣老。"
只有少數幾個乘客保持沉默,他們看著王大爺那副可憐的樣子,眼中流露出同情的神色。
但在洶涌的指責聲中,這些同情顯得微不足道。
李建華感到自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他看著王大爺,老人家的臉色變得更加蒼白,整個人都在微微顫抖。
那一刻,李建華突然意識到,也許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王大爺那雙眼睛里的表情讓李建華心如刀絞。
那不是一般的失望,而是一種深深的痛苦和無奈。
就像是一個人最后的希望被徹底摧毀了一樣。
李建華想要說什么,但話到嘴邊又停住了。
他不知道該說什么,更不知道該怎么收場。
王大爺緩緩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兩元紙幣,那張紙幣看起來很舊,像是被反復折疊過很多次。
老人家的手在顫抖,花了很長時間才把紙幣展開。
車廂里突然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看著這個情景。
王大爺舉著那張紙幣,慢慢走向投幣箱。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就像是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就在王大爺要把錢投進投幣箱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聲音響起了: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