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歲的楊妞花被鄰居余華英以買毛衣為由拐走,歷經打罵與輾轉,被賣至1800多公里外的河北邯鄲。
在陌生的王家,她被改名李素艷,常遭打罵,還被灌輸是被父母拋棄的謊言。
但兒時的夢與本名“楊妞花”成為她堅持的信念。
隨著成長,村子里的謠言與輟學打工的遭遇,讓她尋親的決心愈發堅定。
婚后婆家人的支持讓她踏上尋親路。
2012年起,她在尋親網站登記、采血,卻屢屢失望。
直到2021年,她通過社交平臺發布尋親視頻,終于與親姐姐桑英相認。
可是喜悅背后是無盡悲痛,因她被拐,父母先后離世。
得知真相的楊妞花悲痛欲絕,跪在父母墳前泣不成聲。
她發誓要找到人販子余華英,為父母報仇...
1.
余華英這個名字在1993年成為了眾多家庭破碎的源頭,她的販賣行為致使 17 名兒童與家人分離,12 個家庭因此支離破碎,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在眾多被拐兒童中,楊妞花的經歷尤為特殊且令人揪心。
1995 年,那時楊妞花年僅 5 歲,正是天真無邪、在父母身邊撒嬌玩耍的年紀。
她的鄰居余華英,平日里看起來并無異樣,但她的內心卻潛藏著卑劣的念頭。
這天余華英以買只漂亮毛衣為誘餌,哄騙著楊妞花跟她出門。
涉世未深的楊妞花哪里知道這背后的險惡,便跟著去了。
可一路上,余華英完全變了一副模樣,她對楊妞花又打又罵,不斷恐嚇著這個幼小的孩子。她們輾轉多地,路途的顛簸和恐懼讓楊妞花不知所措。
最終楊妞花被帶到了離家 1800 多公里的河北邯鄲,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在那里一位王姓老太花了 2500 元將她買下。
從此楊妞花有了新的身份,被叫做李素艷,而王老太也成了她所謂的 “奶奶”。
王老太有個聾啞兒子,她時常對楊妞花強調,她是被父母拋棄、賣掉的。
可在楊妞花的內心深處,卻始終有著對家的模糊記憶與思念。
“我當時做了一個夢,夢到媽媽在山上喊我妞花妞花。” 而這個夢,成為了她在黑暗日子里的一絲微光,讓她堅信自己不是被父母遺棄的。
2.
在這個新家里,楊妞花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挨打就像家常便飯,每一次棍棒拳腳落在身上,她都滿心疑惑與委屈,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還不來接她。
但即便生活如此痛苦,她始終牢牢記住自己叫楊妞花,這個名字是她與過去家庭的唯一聯系。
隨著妞花漸漸長大,楊妞花到了上初中的年紀,卻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村子里開始流傳各種關于她的謠言,說她是買來做媳婦的。
而這些謠言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折磨。
她渴望逃離這個家,更下定決心要尋找親生父母,她堅信只有找到家,才能擺脫這痛苦的生活。
楊妞花清楚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可她的“奶奶”卻擔心她讀書多了會飛走,便在她小學畢業后,也就是 13 歲那年,讓她輟學外出打工。
19 歲時,楊妞花經人介紹認識了男朋友,并結了婚。
幸運的是,她的婆家為人厚道,婚姻生活也相對平靜,這讓楊妞花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全與溫暖。
在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前,她鼓起勇氣向家人訴說了自己的身世。
婆家人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給予了她極大的鼓勵和支持,讓她踏上了艱難的尋親之旅。
婆家人紛紛行動起來,公公、婆婆、姑姑、嬸子、叔叔都全力幫忙,這讓楊妞花感受到了家的力量與溫暖,也更加堅定了她尋找家的決心。
3.
2012 年,楊妞花在尋親網站上登記信息,并前往公安部門采血,滿心期待著能早日找到家人。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換來的都是失望,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
但她沒有放棄,她憑借著兒時的記憶,記得家附近的小木橋、火車道、小賣部,還記得爸爸叫楊新民,外婆在方言里的獨特叫法,以及媽媽的發音。
這些記憶碎片,成為了她尋找家的寶貴線索。
直到 2021 年 4 月,楊妞花學會了使用社交平臺,她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她在平臺上發布尋親視頻,向廣大網友求助:“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我是一名被拐兒童,我出生于 1990 年左右,在 1996 年的冬天,農歷 11 月底被拐到河北邯鄲,我記得我爸爸好像叫楊新民,我叫楊妞花、楊妞妞,我姐姐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本名,我就喊桑英這樣的發音,我外婆,我喊外婆是阿布戴,阿布戴這樣的發音,喊媽媽是媽一媽。”
也許她受到了命運的眷顧,大約半個月后,這條視頻被她的堂妹看到了。
楊妞花就這樣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親姐姐桑英。
可是相認的喜悅背后,卻是令人悲痛的真相。
因為她被拐賣,39 歲的爸爸郁郁而終,32 歲的媽媽也因心碎過度,在爸爸去世后僅隔 4 個月也離開了人世。
姐姐桑英在 11 歲時就成了孤兒,和楊妞花一樣,早早地外出打工,獨自承受著生活的艱辛。
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楊妞花悲痛欲絕,她跪倒在父母的墳前,泣不成聲。
她心中充滿了自責與悔恨,如果自己沒有被拐,父母是不是就不會遭受這樣的痛苦?
同時她也在心底發誓,一定要找到人販子,為父母報仇,讓這個毀了自己家庭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