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在一個創業者沙龍上,我見到了劉坤。他穿著一件皺巴巴的T恤,頭發亂糟糟的,眼神里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輪到他分享時,他苦笑了一下說:“去年公司差點倒閉,供應商催款,員工要工資,我每天都像走在懸崖邊,好幾次都想放棄。”
可就在大家以為他要講述失敗經歷時,他話鋒一轉:“但也是那段時間,我逼著自己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把所有問題列出來一個個解決,現在公司不僅活過來了,還比以前更穩了。”
聽了劉坤的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做自由撰稿人的那幾年。沒有了穩定的收入,稿費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筆,每天睜開眼就要面對房租、水電和生活費,壓力大到整夜失眠。有一次,我一氣之下,把剛寫好的幾千字稿子全部刪除,想就此放棄。可冷靜下來后,我又打開電腦,重新創作。
那段日子,雖然很辛苦,卻讓我學會了在壓力中尋找動力,就像我在《破局生長》一書里說的:“事實上,人人都有壓力,而且都有欲望,壓力和欲望并不可怕,只要了解相關知識,適時疏導,巧妙利用,壓力與欲望完全可以成為前行的利器。”
生活中,我們總以為壓力是洪水猛獸,避之不及。可實際上,更可怕的是我們面對壓力時的態度。就像劉坤,他沒有被壓力擊垮,反而把壓力當成了前進的動力,最終讓公司起死回生。這就是“反脆弱內核”的力量:在不確定性中成長,在壓力中變得更強大。
那么,什么是“反脆弱內核”呢?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壓力和挫折時,不僅能恢復原狀,還能變得更強大的能力。就像人體的免疫系統,偶爾感冒發燒,反而能讓免疫力更強;就像肌肉,經過適度的鍛煉和拉伸,會變得更結實。反脆弱不是抵抗壓力,而是和壓力共舞,讓壓力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
在《破局生長》中,我向讀者公開發出呼吁:善待壓力,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其實,很多成功者,都是在經歷很多壓力過后,進行深刻反思,最終從壓力中獲得成長。如果只有壓力沒有反思,就會被壓力壓垮;如果只有反思沒有壓力,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行文至此,大家肯定要問,打造“反脆弱內核”,到底有無可復制的實用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介紹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