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閨怨》中說: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最后一句“悔教夫婿覓封侯”,是很多陪著老公白手起家的原配的心聲。曾經一心輔佐老公,幫助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希望他出人頭地。可當老公成功后,很多男人是“上岸第一劍,先斬原配妻子”啊!所以說,悔教夫婿覓封侯。
今天我們講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這種情況。她賢惠、善良,默默資助老公,照顧好公婆,守好家,可最后換來的卻是老公停妻再娶,“加娶”他人為妻。
這個女人便是吳舜蓮,她老公是國軍黨高級將領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得意部下。
1896年,吳舜蓮出生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北山區鶴云鄉烏云村,家里在種田的同時,還做些生意,所以經濟上比一般村民要富裕得多。
吳家是很傳統的家庭,他們按老規矩,給吳舜蓮裹了小腳,還教育她要遵守三從四德,要賢惠善良,將來相夫教子。所以吳舜蓮沒有讀過書,不識字,但擅長于做女紅,操持家務等。
1917年,吳舜蓮已經21歲了,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大齡了。吳家人一直在為她物色婆家,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家。
吳舜蓮的三哥吳子漪,有個老同學叫陳誠,吳子漪覺得陳誠這人不錯,就跟家里人說了。
1898年,陳誠出生在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一個農民家庭里,父親陳希文曾當過縣立敬業高等小學的校長。
陳希文家有5個孩子,陳誠是長子,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所以陳誠小學畢業后,陳希文就讓他不要讀書了,在家里做點小本生意,貼補家用。
一年后,陳誠偷偷跑出去報考了省立第十一師范學校,竟考取了,陳希文就不得不繼續供他讀書。
1917年,陳誠從師范學校畢業,適逢青田敬業高等小學缺少體育老師,別的老師就提議讓陳誠來當體育老師。
可陳希文怕人家說他以權謀私,就拒絕了。陳誠也不愿意去當體育老師,他還想繼續讀書,但家里的經濟條件供不起他了。
正在這時,吳子漪便給自己妹妹吳舜蓮和陳誠牽線搭橋了。兩人相親后,覺得挺滿意的,雙方家長也沒意見。
吳舜蓮比陳誠大兩歲,家里的條件遠比陳誠家要好得多。陳誠個子不高,只有1米6,但吳舜蓮并不計較,因為三哥跟她說,陳誠這人很能干,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吳舜蓮
2
1918年,在雙方家長的張羅下,22歲的吳舜蓮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了20歲的陳誠。
新婚之夜,陳誠對吳舜蓮說,他還想去讀書,可他家里已經沒錢了,父親不再支援他去讀書了,他希望吳舜蓮能支持他。
吳舜蓮是個傳統的善良女子,對她來說,在娘家時,聽父母和哥哥的話,嫁到了婆家,當然要聽丈夫和公婆的話的,現在丈夫想去讀書,她豈有不支持的道理?
但吳舜蓮說,想跟著丈夫一起去,她聽說現在有陪讀的了,她可以照顧陳誠的生活起居。可陳誠不同意,他覺得自己出去讀書,還帶著老婆,這太丟人了!
既然丈夫不同意,吳舜蓮也不勉強,但她還是支持老公去讀書的。于是,吳舜蓮拿出自己陪嫁的錢,交到了陳誠的手上,說如果錢不夠,可以把其他嫁妝也賣了。
幾天后,陳誠便離開家,去報考杭州的體育專科學校了。
陳誠從體育專科學校畢業后,又考入了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成了第8期炮兵科的學生。
1922年夏天,陳誠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浙江省第二師第六團當見習排長。
自從陳誠離開家后,很少回家,吳舜蓮一直在家里默默地等著陳誠。她服侍公婆,照顧小叔子和小姑子等,操持家務,還要去田里干農活。
有時,陳誠給父親寫信回來,吳舜蓮就聽公公讀信。陳誠不給吳舜蓮寫信,因為她不識字,陳誠總在給父親的信上,末尾寫上一句:代問舜蓮安好!
1923年除夕,陳誠要回青田老家過年了,吳舜蓮很高興!
這幾年,陳誠很少回家,即使回來了,也是馬上就要走的,對吳舜連的態度是一次比一次冷淡和疏遠,他還跟吳舜蓮分房睡了。
所以吳舜蓮想這次過年,陳誠肯定會多住一些日子的,她要跟陳誠好好培養感情。
可陳誠回家后,對吳舜蓮的態度,比以前更冷淡了。吳舜蓮湊過去跟他說話,他總是不搭理的,還有意識地疏遠吳舜蓮。
吳舜蓮給陳誠做了好吃的,擺在桌子上,可陳誠從外面回來,連看都不看一眼,扔下一句“我累了”,然后就進書房了,門“呯”的一聲就關上了。
陳誠
3
本來說好,陳誠這次在家里住7天的,可到第5天時,陳誠就要走了。吳舜蓮問他,為什么要提前兩天走?他說路途遙遠,晚了,就不能按期回部隊了。
吳舜蓮從未去過省城,不知道從青田到省城到底有多遠,猜想可能要兩天時間吧!后來,她偶然從親戚那里得知,青田到省城,最多也就一天的時間。
吳舜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明白陳誠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所以提前走的。可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陳誠要這樣冷淡她?
如果家里的事情,沒有吳舜蓮在照顧著,陳誠根本沒辦法輕輕松松地待在外面,可以安心打拼事業的。
1924年6月,黃埔軍校成立,陳誠被該校教練部副主任鄧演達、學生隊副隊長嚴重援引,于9月調到學校任上慰特別官佐(即候差軍官),擔任教育副官之職。
1925年5月,陳希文病逝,陳誠趕回來奔喪。在料理喪事期間,吳舜蓮很想借這次機會懷上個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就指著孩子過了。
可陳誠根本不進她的房間,她如何懷得上孩子呢?后來,她吞吞吐吐地跟婆婆洪氏說了,洪氏明白她的心思。
吳舜蓮盡心盡力地服侍公婆,公婆都是很喜歡她的,婆婆總說:舜蓮孝順!
洪氏就逼著陳誠去吳舜蓮的房間里睡覺,她對陳誠說:“你爹走了,這個家還要靠你延續香火呢!”
洪氏硬是把兒子塞進了兒媳的房間里。可陳誠進房間后,倒頭就睡,根本不理會吳舜蓮。吳舜蓮主動去接近陳誠,無比溫柔和性感,可陳誠卻一腳把她踹下了床。
吳舜蓮的心,瞬間墜入冰窯,眼淚奪眶而出。
她終于明白,這個男人一直在外面,心早已野掉了,已不在她身上了。她就是再好,也沒辦法走進他的心里,捂熱他那顆心了。
那些年陳誠在外面讀書,她變賣了嫁妝,將錢寄給陳誠。可現在,這個男人有出息了,當了大官了,就這樣回報她,她心寒透頂,悲憤交加!
吳舜蓮想著想著,就不想活了,所以她拿起一把剪刀,刺向了自己的脖子,鮮血頓時汩汩而流。
陳誠發現后,異常冷靜,命人去請來當地的郎中陳茂相。
陳茂相馬上先給吳舜蓮止血,再命人將活雞去毛,剝下雞皮糊貼在傷口上,再敷上金瘡傷藥,吳舜蓮才僥幸保住了性命。
陳誠和譚祥
4
吳舜蓮自殺的事,讓族里人都很心疼她,紛紛指責陳誠。族里的長輩說,如果沒有吳舜蓮在幫陳誠打理后方,陳誠哪會在外面混得那么好?
大家罵陳誠忘恩負義,希望把他罵醒了。可哪知道,第二天陳誠就走了,這一去就像風箏斷了線一樣。
在事業上,陳誠平步青云,官運亨通,成了蔣介石的得力部下。
1931年,蔣介石為了拉攏陳誠,就和宋美齡為陳誠和譚祥牽線搭橋了。
譚祥25歲,年輕貌美,是個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她出身顯赫,父親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闿,家里是大戶人家,有權有勢。
那時,譚延闿和夫人都已去世。譚延闿在臨終時,把三女兒譚祥托付給蔣介石和宋美齡,讓他們幫譚祥找個好對象。
譚延闿去世后,譚祥就認宋美齡當干媽了。其實,她只比宋美齡小9歲,但她“干媽!干媽”叫得很順溜,宋美齡就心花怒放。
為了讓陳誠配得上譚家千金,蔣介石還馬上升陳誠當十八軍軍長了。
娶譚延闿的女兒當老婆,這就像搭上了皇親國戚一樣,陳誠當然求之不得的。這對他在仕途上的發展,完全是神助力了。
但明擺著,像譚祥那樣的女子,是不可能屈尊給人家當小老婆的。所以,陳誠得要先解決掉吳舜蓮,現在吳舜蓮是他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了。
陳誠馬上給吳舜蓮寫了一封信,說:為了國家,為了大義,我們應各走各路。也就是說,他要跟吳舜蓮離婚,讓吳舜蓮簽字。
吳舜蓮在陳家一忍再忍,忍了這么多年,今天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她又沒有犯錯,她克守婦道,侍奉公婆,做好一個兒媳的本分,陳誠憑什么要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