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67歲的劉建華顫抖著手放下手機,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剛才老同事王志遠發的那條朋友圈,徹底顛覆了他對這30年的所有認知。照片里,王志遠一家三代其樂融融地坐在價值千萬的別墅客廳里,而配文只有短短八個字:"感謝老領導當年提攜。"
劉建華看著自己穿了三年的超市工作服,想起剛才還在為一包過期的面包被顧客投訴而低聲下氣地道歉。
他猛地站起身,撕下胸前的工牌,大步走向超市經理辦公室:"我不干了!"
早上六點半,劉建華的鬧鐘準時響起。
他從1米2的單人床上爬起來,這張床已經陪伴他五年了,是從二手市場花80塊錢買的。妻子走后,這個30平米的老房子就成了他一個人的全世界。
洗漱完畢,劉建華從冰箱里拿出昨天剩下的半個饅頭,就著白開水當作早餐。
退休金3500元,房租1800,水電費200,剩下的錢要維持一個月的生活。如果不是在福潤超市打工,每個月額外收入2000塊,他連這樣的日子都過不下去。
"建華叔,又這么早啊。"鄰居小李剛好出門上班,看到劉建華也在鎖門。
"嗯,早點到能多干點活。"劉建華笑了笑,心里卻有些苦澀。
年輕人哪里知道,他這個年紀在超市打工,要比年輕員工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保住這份工作。
福潤超市位于老城區,主要服務周邊的居民。劉建華在這里干了整整三年,從最開始的理貨員做到現在的熟食區負責人。
"劉師傅,今天的鹵菜要多準備點,周末客人多。"超市經理小張交代著。
"知道知道,我這就去準備。"劉建華趕緊點頭。
在熟食區忙活了一上午,快到中午休息時間,劉建華才有機會坐下來歇口氣。他掏出那部用了五年的老年機,習慣性地翻看微信群里的消息。
退休職工群里偶爾有人發發養生文章,大部分時候都很安靜。突然,一條朋友圈的紅點提醒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王志遠發的。
王志遠,劉建華的老同事,兩人曾經在同一個車間工作了十五年。王志遠比劉建華晚入職兩年,按理說應該比他晚退休,可是五年前,王志遠就以"身體原因"提前辦了內退。
點開王志遠的朋友圈,劉建華眼前的景象讓他有些恍惚。
照片里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別墅,至少三層,門前停著一輛奔馳S級轎車。王志遠穿著名牌襯衫,摟著妻子和兒子,一家人笑得格外燦爛。
"新家落成,感謝這些年朋友們的支持。"
劉建華向下滑動,更多的照片映入眼簾:兒子在國外留學的畢業典禮、一家人在馬爾代夫度假、王志遠妻子戴著價值不菲的鉆石項鏈出席晚宴。
這些照片的時間跨度從三年前一直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
"怎么可能?"劉建華小聲嘀咕著。
他記得清清楚楚,王志遠退休前只是車間的一個普通技術員,工資和他差不多,退休金按理說也不會高到哪里去。這樣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每年幾十萬的收入。
下午的工作時間,劉建華心不在焉。
一位大媽因為買的鹵雞翅有點咸,在柜臺前大聲抱怨了半個小時。劉建華只能不停地道歉,免費給她換了一份,還搭上了兩個鹵蛋。
"真是的,這么大年紀了還出來工作,肯定是沒本事才落到這步田地。"大媽嘟囔著走了。
這話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劉建華心里。
是啊,同樣是從廠里退休,為什么王志遠能住別墅開豪車,而自己卻要在這里受氣?
休息的時候,劉建華又忍不住打開王志遠的朋友圈,這次他仔細看了每一條動態。
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王志遠的消費水平明顯超出了一個普通退休工人的能力范圍。劉建華粗略計算了一下,光是這套別墅就得上千萬,更別說其他的奢侈品消費。
他想起了一些往事。
三十年前,劉建華和王志遠都在國營機械廠工作。劉建華是技術骨干,王志遠剛從技校畢業,被分配到劉建華的班組。
"建華師傅,這個工藝流程我還不太熟悉,您能再教教我嗎?"王志遠當時總是這樣虛心請教。
劉建華人好,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了王志遠。后來車間進行技術改造,需要有人負責新設備的調試工作,劉建華主動推薦了王志遠。
"小王有天賦,讓他去試試吧。"劉建華當時這樣對車間主任說。
那次技改項目很成功,王志遠因此獲得了廠里的技術革新獎,還拿到了3000塊錢的獎金,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
后來的幾年里,但凡有好的機會,劉建華都會想著王志遠。培訓名額、技術比賽、甚至是入黨推薦,劉建華都為王志遠說過好話。
"建華哥,您對我的恩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王志遠曾經拍著胸脯這樣說。
可是現在看來,這些話都成了笑話。
晚上下班后,劉建華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小區門口的花園里坐了很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他突然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
妻子因為癌癥去世三年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十幾萬的債務。兒子在外地工作,收入也不高,劉建華從來不敢開口向兒子要錢。
而王志遠呢?他的兒子能出國留學,一家人住著別墅,過著他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越想越覺得憋屈,劉建華決定給王志遠打個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很嘈雜,似乎是在什么高檔餐廳。
"喂,建華?"王志遠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意外。
"志遠,看到你的朋友圈了,新家很漂亮啊。"劉建華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自然。
"哈哈,還行吧,就是離市區遠了點。你最近怎么樣?聽說還在超市上班?"
"是啊,閑不住,出來找點事做。"
"那挺好的,活到老干到老嘛。我這邊有點事,改天再聊啊。"
電話匆匆掛斷,劉建華握著手機愣了好久。
王志遠的態度明顯很冷淡,和朋友圈里展示的熱情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且,他刻意回避了關于自己現狀的話題。
第二天是周六,超市的客流量比平時大了很多。劉建華忙得腳不沾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中午休息的時候,他又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微信里有一條新的群消息,是退休職工群里有人轉發的一篇新聞報道。
標題是:"某機械廠原車間主任受賄案開庭審理"。
劉建華隨手點開,當看到報道內容的時候,整個人如遭雷擊。
報道中提到,某機械廠車間主任李某在擔任職務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設備采購、人員調動、技術改造等方面收受賄賂共計800余萬元。案件涉及多名相關人員,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李某,就是劉建華他們車間的原主任,退休已經五年了。
劉建華的手開始顫抖。他想起了那些年車間里的各種項目,想起了李主任對王志遠的格外照顧,想起了王志遠莫名其妙的快速升遷。
難道說...
他急忙翻出王志遠最新的朋友圈,那條"感謝老領導當年提攜"的配文,現在看來格外刺眼。
突然,一個更加可怕的念頭涌上心頭。王志遠為什么能夠提前退休?為什么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而自己作為技術骨干,為什么最終什么都沒有得到?
劉建華想起了當年技改項目的細節。那個項目不僅僅是技術改造,更涉及大量的設備采購。而設備供應商的選擇,正是在李主任的決策范圍內。
當他想到這里的時候,手機突然響了。
來電顯示:王志遠。
劉建華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名字,心跳得越來越快。
然而就在他準備接聽的時候,一個更加震驚的發現讓他徹底愣住了。
他無意中點開了王志遠的微信頭像,查看了對方的個人信息。在"個人相冊"里,有一張照片特別引人注目。
那是王志遠和李主任的合影,兩人舉著酒杯,笑得格外燦爛。照片的背景是一家高檔會所,拍攝時間顯示是三年前,正是李主任退休的前一個月。
而照片的下方,還有一行小字:"合作愉快,友誼長存。"
看到這張照片的瞬間,劉建華臉色瞬間變得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