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情節存在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李慧芳站在村口的那棵老槐樹下,手里緊握著一份合同,臉色蒼白如紙。
"李老師,您不能就這么走啊!"村長王大柱急得滿頭大汗,身后跟著一群村民。
"十五年了,您教出了我們村這么多大學生,現在說走就走?"
李慧芳深吸一口氣,望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面孔,心如刀絞。她想起剛來時村里的貧窮模樣,想起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想起這十五年來的點點滴滴。
可現在,一切都變了。
"四十三萬,一分不能少!"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
李慧芳的手顫抖了一下,那份合同差點掉到地上。她萬萬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01
時間回到三個月前,李慧芳剛剛度過了自己在青山村的第十五個春節。
"媽,您又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電話里,女兒林婷的聲音帶著明顯的不滿,"您都五十三歲了,還要在那里待多久?"
李慧芳坐在村小學的辦公室里,透過窗戶看著操場上嬉戲的孩子們。
"婷婷,媽媽答應過這些孩子,要把他們都送進大學。"
"您都送走多少個了?還不夠嗎?"林婷的語氣越來越急躁,"爸爸一個人在家,身體又不好,您就不能回來照顧照顧?"
李慧芳沉默了片刻。確實,這十五年來,丈夫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女兒也是自己帶大的。
"再給媽媽一年時間,好嗎?這一屆學生畢業了,媽媽就回去。"
掛了電話,李慧芳走到墻邊,那里貼滿了學生們的照片和大學錄取通知書。從2008年她剛來時的第一張某師范大學錄取通知書,到去年最新的某大學醫學院錄取通知書,密密麻麻貼了整整一面墻。
"李老師,您又在看這些寶貝疙瘩呢?"校長劉建國推門進來,手里端著一杯熱茶。
"老劉,你說我這樣做值得嗎?"李慧芳接過茶杯。
"值得!太值得了!"劉建國豎起大拇指,"您來之前,我們村十年都沒出過一個大學生。現在呢?八十七個!個個都是您親手教出來的。"
李慧芳笑了笑,但眼中卻有一絲憂慮。
"老劉,我想問你個事。"李慧芳猶豫了一下,"村里這些年變化挺大的,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也......"
"您是說什么?"劉建國有些不解。
"沒什么,就是隨便問問。"李慧芳搖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
02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一個月后。
"李老師,李老師!"村民趙大嬸急匆匆跑進教室,"快去看看吧,村口圍了好多人!"
李慧芳放下手中的粉筆,跟著趙大嬸往村口走去。還沒到地方,就聽到激烈的爭吵聲。
"憑什么不給我們分紅?"
"就是!李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現在都是城里的大老板,賺大錢了!"
"她在我們村待了十五年,這些學生成功了,我們村也有功勞!"
李慧芳擠進人群,看到村長王大柱正和幾個村民爭論著什么。
"大柱叔,出什么事了?"李慧芳問道。
王大柱看到李慧芳,臉色有些尷尬。
"李老師,您來了。是這樣的,剛才有幾個從外地回來的人,說是要拍什么紀錄片,采訪您教學的事。"
"拍紀錄片?"李慧芳有些意外。
"對,他們說您的故事很感人,想拍成片子在電視臺播。"王大柱咽了咽口水,"還說可能會有獎金什么的。"
人群中有人接話:"李老師,您看啊,您在我們村教了這么多年書,我們村也算是出了名了。這要是真上了電視,那獎金咱們是不是應該分一分?"
李慧芳愣了一下:"分獎金?"
"就是啊!"又有人附和,"您教的那些學生,現在都發達了,在城里買房買車的。說起來,他們能有今天,我們村也出了力氣。"
"怎么出力氣了?"李慧芳反問。
"這還用說嗎?我們村提供了場地,提供了學生,您要是在別的地方教書,能有這么大成就嗎?"
李慧芳環視四周,發現說話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個個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
"李老師,您也別覺得我們過分。"村民老張站出來,"這些年您在村里,吃的喝的用的,哪樣不是我們提供的?現在您出名了,總不能忘了我們這些老鄉吧?"
"就是!那些學生現在都是大老板了,隨便給點就夠我們分的了!"
李慧芳感覺有些恍惚,眼前這些人,真的是她教了十五年書的村民嗎?
03
那天晚上,李慧芳一個人坐在宿舍里,翻看著手機里學生們發來的信息。
"李老師,聽說有人要拍您的紀錄片,太好了!您終于要出名了!"
"老師,您辛苦了這么多年,應該得到應有的榮譽!"
"李老師,我現在在某科技公司當工程師,月薪兩萬多,都是您的功勞!"
看著這些信息,李慧芳既欣慰又苦澀。學生們的成功確實讓她感到驕傲,但今天村民們的反應卻讓她始料未及。
第二天一早,村長王大柱就敲響了她的門。
"李老師,昨天的事您別往心里去。"王大柱賠著笑臉,"大家也沒別的意思,就是覺得這么多年了,您也應該享享福了。"
"大柱叔,我從來沒想過要什么回報。"李慧芳給王大柱倒了杯水,"教書育人本來就是我的職責。"
"話是這么說,可是李老師,您也要理解大家的想法。"王大柱喝了口水,"這些年村里確實窮,看著那些出去的學生一個個都發達了,大家心里......"
"心里怎么了?"
"就是覺得有點不平衡。"王大柱撓撓頭,"您看,那個考上某大學的小劉,現在在省城開公司,聽說身家幾百萬呢。還有那個小王,在某銀行當領導,一個月工資就頂我們一年的收入。"
李慧芳皺起眉頭:"然后呢?"
"然后大家就想,這些學生能有今天,咱們村也算是出了力的。您說呢?"
李慧芳沒有回答,而是問道:"大柱叔,您還記得十五年前我剛來的時候嗎?"
"記得,記得!"王大柱連連點頭,"那時候您才三十八歲,年輕漂亮,城里來的大學生老師!"
"那時候村里是什么樣子?"
王大柱的表情有些尷尬:"那時候...那時候確實比較困難。"
"不是困難,是非常困難。"李慧芳站起身,走到窗邊,"我剛來的時候,學校連像樣的桌椅都沒有,孩子們趴在破桌子上寫字,冬天教室里連取暖的設備都沒有。"
"是,是這樣。"王大柱低下頭。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年冬天,小雪花的手凍得連筆都握不住,我給她買了副手套,她媽媽還說我多管閑事。"
王大柱的臉更紅了。
04
接下來的幾天,李慧芳明顯感覺到了村里氛圍的變化。
走在路上,總有人指指點點;去村委會辦事,工作人員的態度也變得冷淡;就連平時關系不錯的幾個同事,說話也開始拐彎抹角。
"李老師,您真的不考慮一下大家的建議嗎?"年輕的語文老師小趙找到李慧芳,"畢竟您在這里這么多年,大家也確實幫了不少忙。"
"什么忙?"李慧芳直接問道。
小趙支支吾吾:"就是...就是平時生活上的照顧啊,還有工作上的配合。"
"小趙,你入職才三年,你知道我剛來那會兒是什么情況嗎?"
小趙搖搖頭。
"我剛來的時候,村里人對外來老師很排斥。我在村里租房子,房東三天兩頭漲租金;買菜的時候,菜販子故意抬高價格;甚至有家長直接說,不相信城里來的老師能教好農村孩子。"
小趙聽得目瞪口呆。
"我堅持下來,不是因為村里人幫我,而是因為那些渴望學習的孩子。"李慧芳的聲音有些哽咽,"第一批學生畢業的時候,全班三十二個人,二十八個考上了高中,十五個最后考上了大學。你知道當時的升學率是多少嗎?"
"多少?"
"百分之二!整個縣的升學率才百分之二!"
小趙徹底愣住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喧嘩聲。李慧芳和小趙走出去一看,發現校長劉建國正和幾個村民在爭論什么。
"老劉,你也別裝糊涂了!"村民老張指著劉建國,"李老師這些年在村里,我們沒少照顧她吧?現在她要出名賺錢了,分我們一點怎么了?"
"就是!"另一個村民接話,"那些學生現在都發達了,隨便拿點出來,夠我們全村人分的了!"
劉建國氣得臉通紅:"你們這是什么邏輯?李老師教書育人,那是她的本職工作!學生成功了,那是人家自己努力的結果!"
"什么本職工作?她拿的是國家的工資,我們村又沒給她發錢!"
"對!我們村就是提供了平臺,現在要求分紅,天經地義!"
李慧芳聽著這些話,感覺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樣。
05
一周后,那個拍紀錄片的攝制組真的來了。
"李老師,您好!我是省電視臺的記者王明。"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熱情地握住李慧芳的手,"聽說了您的事跡,我們想為您拍一部紀錄片。"
"謝謝,不過我覺得沒必要。"李慧芳客氣地回應。
"怎么會沒必要呢?"王明激動地說,"您一個人堅持支教十五年,培養出八十七個大學生,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就在這時,村長王大柱帶著一群村民圍了過來。
"王記者是吧?"王大柱滿臉堆笑,"我是這里的村長,李老師這些年確實不容易,我們村里人也給了她很大幫助。"
王明點點頭:"是的,村民的支持很重要。"
"既然您要拍紀錄片,那肯定會有獎金什么的吧?"村民老張直接開口問道。
王明有些疑惑:"獎金?"
"就是拍了片子,上了電視,國家會給獎勵吧?還有那些學生,現在都發達了,肯定也會表示表示。"
王明終于明白了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這位村民,您是不是誤會了什么?"
"誤會什么?"老張理直氣壯,"李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們村功不可沒!現在要分享成果,理所應當!"
其他村民也紛紛附和:
"就是!我們村提供了場地,提供了學生!"
"李老師這些年吃的用的,都是我們村里提供的!"
"那些學生現在都是大老板了,應該感謝我們村!"
王明的表情越來越難看,他轉向李慧芳:"李老師,是這樣的情況嗎?"
李慧芳苦笑著搖搖頭:"王記者,我想我們還是改天再談吧。"
"不行!"王大柱急了,"今天必須把話說清楚!李老師,您也表個態,這錢到底分不分?"
"什么錢?"李慧芳反問。
"就是那些學生的感謝費啊!還有紀錄片的獎金!"老張大聲說道,"我們算了算,那些學生現在最少的月薪也有一萬多,多的幾十萬都有!讓他們每人拿個一萬塊錢出來,全村分分,不過分吧?"
"一萬?"李慧芳感覺有些荒唐,"你們憑什么要他們的錢?"
"憑什么?"村民們都激動起來了,"憑他們是在我們村里長大的!憑李老師是在我們村教的書!"
"對!我們村出了這么多大學生,名聲在外,我們也有功勞!"
"現在城里買房子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的,讓他們拿點錢出來,算什么?"
王明聽得目瞪口呆,他做了十幾年記者,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各位村民,我覺得你們可能理解錯了。"王明試圖解釋,"學生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個人努力和老師的教導,村里......"
"你這話不對!"王大柱打斷了王明的話,"沒有我們村,哪來的學生?沒有我們村的支持,李老師能堅持十五年?"
"是啊!我們村就是功臣!"
"必須給我們分錢!"
面對村民們的圍攻,王明只能匆忙離開,紀錄片的拍攝也就此擱淺。
看著王明離去的背影,李慧芳的心徹底涼了。
06
那天晚上,李慧芳給女兒打了個電話。
"媽,您終于想通了?"聽到李慧芳要回家的消息,林婷非常高興,"早就該回來了!十五年了,您為那個村子付出得夠多了!"
掛了電話,李慧芳開始收拾行李。十五年的時光,除了幾箱書和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她幾乎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消息就傳遍了全村。
"李老師要走了!"
"真的假的?她不是說要教到退休嗎?"
"聽說是因為昨天的事情,她生氣了!"
村民們議論紛紛,但更多的是擔心。
"她要是走了,我們村以后還能出大學生嗎?"
"應該不能了吧,來的新老師肯定沒她這水平。"
"那怎么辦?我家小子還指望著考大學呢!"
焦慮很快轉化為憤怒。
"都怪她小氣!"老張氣憤地說,"不就是要點錢嗎?至于這樣嗎?"
"就是!這些年在村里吃喝不花錢,現在翻臉不認人!"
"她走了最好!省得我們還得供著她!"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你們說話憑良心啊!"村里的老教師趙師傅忍不住開口,"李老師這些年為咱們村付出多少,你們心里沒數嗎?"
"付出什么了?不就是教幾個書嗎?"老張不以為然,"她拿國家工資,本來就應該教書!"
"拿國家工資就應該教好書?"趙師傅氣得胡子都翹起來了,"那為什么她來之前,咱們村十年都沒出過一個大學生?"
"那是以前的老師不行!"
"不行?"趙師傅冷笑,"我告訴你們,李老師來之前,這里已經換了七個老師了!每個都是師范學校畢業的,為什么都教不出大學生?"
這話讓村民們有些啞口無言。
"我再告訴你們一個事!"趙師傅繼續說道,"李老師這些年自己掏腰包給學生買學習用品,光是這個就花了十幾萬!"
"十幾萬?"有人不相信。
"不信你們去問問那些畢業的學生!誰沒收過李老師買的筆記本、參考書?冬天的時候,李老師給貧困學生買棉衣,夏天給他們買降暑藥!"
村民們開始竊竊私語,顯然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細節。
"還有!"趙師傅越說越激動,"李老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每年暑假都自費去省城學習培訓,一次就要花幾千塊錢!這些錢誰給她報銷了?"
"這......"老張有些心虛。
"你們現在倒好,人家要走了,你們還在這里說風涼話!"趙師傅指著圍觀的村民,"我問你們,李老師走了以后,你們的孩子還能考上大學嗎?"
這個問題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07
消息很快傳到了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那里。
"什么?李老師要走?"正在某大學讀研究生的劉小雨接到同學電話,立刻坐不住了。
"為什么啊?她不是說要教到退休嗎?"
"聽說是村里有人要她分錢給村民,她不同意,就鬧翻了。"
劉小雨氣得直跳腳:"什么叫分錢給村民?什么邏輯啊這是?"
類似的對話在各個地方上演著。那些已經走出村子的學生們得知消息后,紛紛表示要回村里看看情況。
三天后,一輛輛私家車開進了青山村。
"李老師!"剛下車,劉小雨就沖向了學校,"您真的要走嗎?"
"小雨?"李慧芳看到自己的學生,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你怎么回來了?"
"聽說您要走,我們都回來了!"劉小雨指著身后,李慧芳才發現,陸陸續續又有好幾個學生走了過來。
"李老師!"
"老師!"
"李老師,您不能走啊!"
看著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學生,李慧芳的眼睛濕潤了。
"你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用為我擔心。"李慧芳努力保持平靜,"老師年紀大了,也該回家了。"
"李老師,我們聽說村里有人要您分錢給他們?"在某科技公司當工程師的王小明憤怒地問道,"有這事嗎?"
李慧芳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
"太過分了!"王小明氣得臉都紅了,"我們的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和您的教導,跟村里有什么關系?"
"就是!"其他學生也紛紛附和,"憑什么要我們分錢給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記得,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有些家長還不愿意讓孩子好好讀書,說讀書沒用!"
"對!我爸當時還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什么,早點嫁人算了!"
"現在我們有出息了,他們倒好意思要錢了!"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抱怨著,李慧芳卻擺了擺手。
"算了,事情已經這樣了。"李慧芳嘆了口氣,"你們也不要怪村里人,他們......"
"李老師,您還為他們說話?"劉小雨急得直跺腳,"您知道他們都說了什么嗎?"
"說了什么?"
"他們說您這些年在村里白吃白喝,現在要出名賺錢了,就翻臉不認人!"
李慧芳愣住了。
"還有人說,您教書是拿國家工資的,本來就應該教好!他們村提供了學生,功勞最大!"
"甚至有人說,您要是不分錢給他們,就別想安安穩穩離開村子!"
聽到這些話,李慧芳的臉色變得蒼白。
"李老師,您別難過。"王小明握住李慧芳的手,"我們這些學生不會忘記您的恩情的。"
"對!我們每個人都記得,是您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沒有您,我們永遠走不出這個小山村!"
"李老師,您要是愿意,我們可以把您接到城里去,大家輪流照顧您!"
面對學生們的真情流露,李慧芳再也控制不住眼淚。
08
學生們的到來很快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
"你們看,那些大學生都開著小汽車回來了!"
"聽說最便宜的車都要十幾萬呢!"
"這些人現在都發財了,以前在村里的時候,家里窮得連學費都交不起!"
村民們議論紛紛,眼中滿是羨慕和嫉妒。
很快,以村長王大柱為首的一群村民就圍了過來。
"小雨,小明,你們都回來了啊!"王大柱滿臉堆笑,"現在都是大老板了吧?"
劉小雨和王小明等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王叔,我們聽說您要李老師分錢給村里?"劉小雨直接開口問道。
"這個......"王大柱有些尷尬,"也不是分錢,就是覺得李老師這些年在村里,大家也幫了不少忙,現在她要出名了,是不是應該意思意思?"
"幫忙?"王小明冷笑,"幫什么忙了?"
"這個......"王大柱支支吾吾,"就是生活上的照顧啊,還有工作上的配合。"
"王叔,您說話要憑良心啊!"另一個學生氣憤地說,"李老師剛來的時候,村里人是什么態度,您忘了嗎?"
"我記得我媽當時還說,城里來的老師肯定教不好農村孩子!"
"對!我爸也說過,讀書沒用,還不如早點去打工賺錢!"
"現在我們有出息了,您倒說村里幫了忙?"
面對學生們的質疑,王大柱的臉越來越紅。
這時,村民老張擠了過來。
"你們這些小兔崽子,翅膀硬了是不是?"老張指著學生們,"忘了自己是從哪里出來的了?"
"張爺爺,我們當然記得自己是從青山村出來的。"劉小雨冷靜地回應,"但是我們也記得,小時候您是怎么對我們的。"
"我怎么對你們了?"
"您忘了嗎?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家里交不起學費,您當著全村人的面說,我們家就是累贅,干脆別讓孩子讀書了!"
老張的表情僵住了。
人群中有人不耐煩地嚷嚷:"李老師,別繞彎子了,趕緊把錢的事說清楚!"
李慧芳苦澀地笑了笑,將拿的文件打開。當她將里面的內容展示出來時,所有人的表情瞬間凝固了。
王大柱的臉色由紅轉白,嘴巴張得老大,卻說不出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