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看著病床上憔悴的繼父,我手中的水杯差點滑落。十年來第一次,他沒有提起那個"優秀"的親生兒子,而是顫抖著握住我的手,眼含淚水:"小菲,這些年...對不起你。"我嘴角苦笑,想起那些被比較的日子。門外,電話再次響起,顯示著同一個名字—那個從未出現的"完美兒子",我果斷按下了拒接鍵。
01:
我媽和繼父結婚那年,我十三歲。當時我對這個西裝革履、談吐不凡的中年男人充滿期待,因為媽媽告訴我:"小菲,李叔叔會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繼父李明遠的確兌現了承諾。我們從出租屋搬進了市中心的三居室,我也轉入了重點中學。
表面上看,一切都美好得令人窒息。
但很快,我發現繼父有個習慣——不斷地提起他那個遠在國外的親生兒子李嘉。
"嘉嘉在國外拿了獎學金,這孩子從小就聰明。"吃飯時,繼父總會這樣開場。
"小菲你這次考試只有92分?嘉嘉你知道嗎,從來沒有考過95分以下的成績。"當我興高采烈地拿著考卷回家,迎接我的永遠是這樣的比較。
媽媽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她不僅要照顧繼父的起居,還要安撫我受傷的情緒。"小菲,李叔叔也是愛你的,他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媽媽總是這樣勸我。
但我知道,在繼父心里,我永遠無法和那個素未謀面的"完美兒子"相提并論。
高二那年,媽媽查出了癌癥。病床前,繼父握著媽媽的手哭得像個孩子,而我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平日里衣冠楚楚的男人崩潰的樣子,突然感到一絲憐憫。
媽媽走后,我本以為繼父會讓我離開,畢竟我們之間唯一的紐帶已經不在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主動提出繼續撫養我到成年。
"這是對你媽媽的承諾。"他淡淡地說。
表面上,我們的生活恢復了平靜。繼父依然按時上班,我也照常上學。
但家里的氛圍卻變得更加沉悶,他開始頻繁地提起李嘉,仿佛這是唯一能讓他找到慰藉的話題。
"嘉嘉畢業論文獲得了全系最高評價,他準備留在那邊工作了。"
"嘉嘉又升職了,年薪超過二十萬美金,真爭氣。"
每當這時,我只是淡淡一笑,然后默默走回自己的房間。我知道,在他心目中,我永遠不會是那個"優秀的孩子"。
大學畢業后,我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搬出了繼父的房子。我以為這樣就能結束這段尷尬的關系,但命運卻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
02:
離開繼父家的第三年,我已經適應了獨居生活。工作穩定,有了一些朋友,偶爾會和繼父通個電話,問候幾句。
但那天晚上的電話徹底打破了平靜。
"小菲,我...可能需要做個手術。"繼父的聲音透著疲憊和無力。
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繼父患了胃癌中期。當醫生宣布這個消息時,他似乎并不驚訝,只是平靜地問了治療方案和成功率。
"需要有人照顧,"醫生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繼父,"家里有其他人嗎?"
繼父沉默了片刻,然后說:"有個兒子在國外。"
那一刻,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十幾年來,那個素未謀面的"完美兒子"在繼父口中出現了無數次,但危急時刻,他卻遠在天邊。
我主動請了長假,決定照顧繼父。搬回那個家的感覺很奇怪,曾經的臥室保持著我離開時的樣子,仿佛時間在這里靜止了。
手術前一晚,我發現繼父坐在書房里,面前攤著一堆照片。走近一看,全是李嘉從小到大的照片。
繼父的手指輕輕撫過那些影像,臉上帶著我從未見過的柔和表情。
"他小時候很粘我,"繼父突然開口,"離婚后,他媽媽帶著他走了,我沒能爭取到撫養權。"
我第一次聽繼父提起這段往事,心里竟有些酸楚。原來,那個"完美兒子"也曾是父親心中的遺憾。
"我給他打電話了,"繼父繼續說,"他說工作很忙,可能過段時間才能回來。"
我看著繼父落寞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什么。那些年不斷提起李嘉,或許不只是為了比較,也是他對遠方兒子的一種思念和期盼。
手術那天,我守在手術室外整整八小時。期間,我給李嘉發了郵件,告知情況的嚴重性?;貜秃芸靵砹?,但內容卻讓我失望:"公司項目正在關鍵階段,暫時脫不開身,請幫我照顧好父親。"
手術很成功,但繼父需要長期休養和化療。我調整了工作計劃,決定暫時遠程辦公,留下來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