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司儀站在宴會廳中央,聲音響亮清晰:"今日新娘婚禮全部費用:三十八萬。新郎家出資:十九萬。新娘家出資:十九萬。其中,新娘父母贊助金額:零元。"大廳驟然安靜,我父母面色慘白,渾身僵硬。弟弟一家正往餐盤堆滿菜肴,手中名貴手表在燈光下反射刺眼光芒。丈夫握緊我的手,眼神堅定,輕聲說:"今天,該算清這筆賬了。"
01:
我叫林蕓,今年二十八歲,是一家設計公司的主管。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廠工人,家里還有個小我三歲的弟弟林杰。
從小到大,父母對我要求極其嚴格,但對弟弟卻格外寬容。
"女孩子就應該多干活,將來嫁人了才不會被婆家嫌棄。"這是我母親的口頭禪。每當我因為學業繁重而無法完成家務時,母親總會皺著眉頭說這句話。而弟弟呢?他可以整天打游戲,回家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上初中那年,我期中考試考了年級第一,興高采烈地回家告訴父母。父親只是淡淡地"嗯"了一聲,母親則說:"學習好有什么用?將來還不是要嫁人。"兩個月后,弟弟考試勉強及格,父母卻高興得不得了,當晚就做了一桌豐盛的菜為他慶祝,還買了他心儀已久的游戲機。
那一刻,我心里的委屈無處發泄,躲在被窩里偷偷哭了一整夜。從那以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個家里,我永遠不如弟弟重要。
高考那年,我拼盡全力考上了省重點大學,父母卻因為"女孩子不用讀那么高"而遲遲不肯出學費。最終在我的堅持下,他們才勉強同意,但條件是我必須半工半讀,自己解決生活費。
那四年,我白天上課,晚上打工,拼命存錢,咬牙熬過了最艱難的大學時光。
大學畢業后,我留在城里工作,從實習生做起,一步步晉升為設計主管。這期間,弟弟也考上了大學,不過是個普通的專科學校。
父母卻毫不吝嗇地給他全額學費和豐厚的生活費,甚至在他畢業時,直接給了首付讓他在城里買了套小公寓。
"男孩子是要傳宗接代的,得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父親這樣解釋。我忍住心中的不平,沒有說什么,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早日經濟獨立,擺脫這種不公的家庭關系。
就在我工作的第三年,家鄉的老房子被列入拆遷范圍。按照政策,我們家可以獲得一筆不小的拆遷補償款。
當時我正為買房發愁,便想著或許可以分得一部分補償款作為首付。父母的決定再次讓我心寒。
"拆遷款我們準備全部給你弟弟,他正打算結婚,需要換套大點的房子。"母親在電話里平靜地說,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我呢?我也正在攢錢買房啊。"我忍不住問道。
"你都這么大了,遲早要嫁人的,到時候不就跟著老公住了嗎?何必自己辛苦買房?"母親的回答徹底擊碎了我的期望。
那一刻,我第一次對父母徹底失望。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他們一視同仁的愛,但現實卻一次次地告訴我:在他們眼中,我永遠比不上弟弟重要。
02:
三年后,我和男友周磊在相戀兩年后決定結婚。周磊是一家IT公司的技術主管,為人踏實溫和,他非常尊重我,理解我與原生家庭的復雜關系。
婚禮籌備期間,我原本不打算通知父母,畢竟這些年我們的關系已經降至冰點。周磊卻勸我:"不管怎樣,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婚禮這么重要的日子,給他們一個機會吧。"
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我打電話通知了父母。電話那頭,母親的反應出乎意料地熱情:"真的嗎?太好了!我們一定去參加!"這讓我有些意外,難道他們終于意識到了什么?
隨后的對話讓我明白了他們熱情的真正原因。
"對了,你弟弟和弟媳婦也一起去行嗎?他們正好想去城里玩幾天。"母親問道。
我深吸一口氣,壓抑住心中的失望:"當然可以,一家人嘛。"
掛了電話,我靠在周磊肩上,無聲地哭了。他輕輕撫摸著我的后背,什么也沒說,只是給了我一個溫暖的擁抱。
那一刻,我更加確定,與其糾結于得不到的親情,不如珍惜眼前真正愛我的人。
婚禮前一周,父母和弟弟一家提前到了城里。令我震驚的是,他們竟然理所當然地住進了我的新房,還不斷對裝修和家具提出各種意見。
"這沙發也太便宜了吧?我們家杰子的可是真皮的,坐著多舒服。"母親一進門就開始比較。
"電視也太小了,杰子家的可是65寸的智能電視,比這個高級多了。"父親也跟著附和。
每一句話都像針一樣刺在我心上。這個我和周磊辛苦攢錢買下的小窩,在他們眼中竟然處處不如弟弟的家。
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婚禮前的家庭聚餐上,父母竟然主動提出了一個請求。
"蕓蕓啊,我和你爸商量了一下,婚禮上我們就不出錢了。"母親一邊吃著我精心準備的菜肴,一邊若無其事地說,"你知道的,當初拆遷款都給了你弟弟,我們手頭也不寬裕。再說,你和周磊工作都挺好的,這點錢應該不在話下吧?"
我握緊了筷子,指節發白。周磊看出我的異常,輕輕握住我的手,對父母說:"叔叔阿姨不用擔心,婚禮的費用我們自己承擔就好。"
"這才對嘛!"父親滿意地點點頭,仿佛我們本就該這樣做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