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嫁給你,不是為了讓我爸媽的偏心有了合理的解釋。"我看著結婚證上的照片,眼淚無聲滑落。電話那頭,弟弟得意的聲音還在回響:"姐,謝謝你的嫁妝錢,我終于買到心儀的車了!"父母站在他身邊,笑得比我結婚那天還燦爛。而我的婚禮,他們甚至沒有出現。從小被灌輸"女兒要富養"的謊言,最終只是為了讓他們理直氣壯地拿走本就屬于我的東西。
01: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不斷告訴我:"女兒是要富養的。"這句話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背景音。小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是被寵愛的那個。直到弟弟出生,我才慢慢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弟弟比我小五歲,他的到來像一道分界線,將我的生活切成了兩半。在此之前,父母會給我買漂亮的衣服,帶我去游樂場,甚至會為我的生日精心準備禮物。
但自從弟弟來到這個家,一切都變了。
"姐姐已經長大了,要懂事。"這成了父母的新口頭禪。我的新衣服變成了"浪費",我的玩具成了"占地方",而我的生日禮物則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與此弟弟的玩具堆滿了整個房間,最新款的電子產品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他手中。
我曾天真地問過媽媽:"你不是說女兒要富養嗎?"
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對啊,所以我們要培養你獨立自強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當時我信了,甚至為此感到驕傲。我努力學習,幫忙做家務,事事爭第一,希望能得到父母一句"真棒"。而弟弟,即使考試不及格,打碎家里的花瓶,父母也只會笑著說:"男孩子嘛,調皮一點很正常。"
上高中那年,我需要一臺電腦來完成作業。父母卻說家里經濟緊張,讓我用家里那臺老舊的臺式機湊合。
一個月后,弟弟因為吵著要玩游戲,竟然得到了一臺全新的高配筆記本。
"你姐姐用的是家用電腦,你這是個人的。"爸爸的解釋讓我啞口無言。
大學期間,我省吃儉用,假期還打工補貼家用。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里添置的新家具,弟弟換的新手機。
而我提出的任何需求,都會被以"你已經是大人了"為由拒絕。
畢業后,我在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開始獨立生活。本以為離開家就能逃離這種不公,卻不知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02:
我和李明是在一次公司活動中認識的。他溫柔體貼,事業有成,很快我們就墜入愛河。
交往一年后,他向我求婚,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爸,媽,我要結婚了。"電話里,我試圖掩飾內心的激動。
"真的嗎?太好了!對方條件怎么樣?家里有房子嗎?"媽媽的關注點一如既往。
"他在金融行業工作,有自己的公寓,條件很好。"我簡單介紹了李明的情況。
"那就好,你這次總算沒讓我們失望。"爸爸的話讓我心里一陣刺痛。
訂婚后,李明提出要見我的父母。飯桌上,父母一改往日對我的冷淡,熱情洋溢地和李明交談,仿佛我是他們的驕傲。
我心里五味雜陳,卻不愿在李明面前表現出來。
"小月,我們作為父母,當然要盡一份心意。你的嫁妝,我們準備了二十萬。"爸爸舉起酒杯,笑容滿面。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有嫁妝這回事。
"不必了,叔叔阿姨。我和小月結婚是因為愛她,不需要什么嫁妝。"李明婉拒道。
"這是我們的心意,也是女兒應得的。"媽媽堅持著,眼中閃爍著我從未見過的溫柔。
那一刻,我竟然天真地以為,父母終于想起了"女兒要富養"的承諾。也許,他們一直在為我攢這筆錢,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婚禮籌備期間,我沉浸在幸福中,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直到婚前一周,一個電話打破了這份平靜。
"小月,有件事跟你商量。"爸爸的聲音透著猶豫,"你弟弟看中了一輛車,首付差一點,能不能先借用你的嫁妝錢?婚后我們再補給你。"
我握著電話的手微微發抖:"爸,我的婚禮就在下周,這錢已經安排用途了。"
"就借用一部分,十五萬就夠了。你們不是不缺錢嗎?李明不是說不在乎嫁妝嗎?"爸爸的語氣開始變得不耐煩。
"可是..."我還想解釋,卻被打斷。
"你弟弟是男孩子,需要一輛像樣的車才能提升形象。你已經嫁出去了,有老公養你,還這么計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