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有個叫樂羊子的書生,娶了個漂亮而賢惠的妻子,夫妻和睦,書生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很美。
書生是美了,有人心里難受啊,附近有個小年輕早就垂涎書生妻子的美貌,苦苦追求多年,奈何自身家庭條件差,多次提親均被拒絕,愛而得不到,卻被后來的書生捷足先登,自此郁郁寡歡,患上了相思病。
久而久之,心里陰暗變態,差不多有些瘋病了,想豁出去自己鋌而走險,一親芳澤。
有一天,樂羊子有事外出,小年輕見有機可乘,便在一天晚上翻墻進入人家院里。
他闖入臥室,對樂羊子妻子直接挑明,欲行不軌。
樂羊子妻子是個剛烈的女子,堅決不從。
小年輕無奈,又不太想霸王硬上弓,不知道哪根弦不對,就又跑去其他臥室,劫持了樂羊子的母親,推過來對少婦說:“你要是不依從我的話,我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把你婆婆殺了。”
樂羊子妻子一聽這家伙已經陷入瘋狂,便坦然對那小青年說:“你把刀放下,我可以滿足你。”
說著,樂羊子妻子按照對方要求,開始做寬衣解帶之狀。
小年輕大喜,就扔下鋼刀,放過了樂羊子的母親,傻笑著撲向樂羊子妻子。
就在這時候,驚人的一幕發生了。只見樂羊子的妻子飛快撿起鋼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一下抹向自己的脖子,欲自戕身亡,可憐絕色美女,頓時香消玉殞。
這段故事可不是虛構的,它出自南朝范曄的《后漢書》。
樂羊子妻子為了守住貞操,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為代價,成為古人學習榜樣,既是貞潔烈女,又是孝順媳婦,萬古流芳,名垂千古。
那么,古代女子是不是都像這位完美少婦那樣,在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選擇拼命反抗,或者是自盡身亡呢?其實也不然。
事實上,古代女子遇到采花賊的時候,大多都選擇了不聲張不反抗,縱然不是積極配合,也會含淚默默忍受。
試想,如若人人都是貞潔烈女,代代都有這種光輝形象涌現,又何必拿一個漢代人物當典型?樂羊子妻子的事跡能被寫到書中且流傳至今,恰恰說明,能做出這種事跡的還是少數。
古代有很多斷案高手,寫了不少刑事案例,比如宋朝的提刑官宋慈,就寫了刑事專著《洗冤集錄》。里面各類案例都有,就是缺乏強奸告發的案例,這很能說明問題。
要知道在宋朝,封建禮教正是鼎盛時期,那時的女子最重貞操。宋朝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朝代了。
說來說去,是什么原因導致她們不敢反抗,而是逆來順受?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人的社會家庭地位都很低下,男人可以養三妻四妾,女人卻只能擁有一個配偶。男人可以在外面尋花問柳,左摟右抱,不受輿論譴責。
女人如果有了作風問題,會被人指指點點,一輩子抬不起頭。更有甚者,還會被執行私刑,不是“騎木驢”,就是“浸豬籠”,讓人聽了就毛骨悚然。
在這種環境下,大多數女子會把貞操看得生命都重要,“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既然如此,女子受辱的時候,為何要選擇默默承受?
至少有如下七個因素。
原因之一,難以抵抗。
從生理角度講,男子本就體格強壯,女子身體瘦弱。男人主外女人主內,女人不能拋頭露面出門跳廣場舞鍛煉身體,長此以往,就形成一種現象,女子體魄普遍不如男子,弱不禁風。
在這樣的背景下,采花賊翻墻入室,面對單身女子,女子在對抗中占不到一點便宜,沒有一絲勝算,反抗根本沒用,結果往往還是會讓對方得逞。
既然反抗不能改變結果,還不如逆來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