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借錢時聲淚俱下,半年后拉黑你全家;
合伙人創業時稱兄道弟,散伙時卷走全部客戶資源;
婚前老公千好百好,婚后動輒打罵。
類似以上此類事情經常發生,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這世界最貴的學費,就是錯信他人的代價!
以下從人性的底層邏輯出發,教大家4招快速看透他人!
第一招:用人性的規律來做判斷和選擇,而不是情緒
用人性的規律來做判斷和選擇,而不是以情緒和感情去判斷和做選擇。
情緒是感性的,一個人的情緒也是可以偽裝的,所以要建立 “利益優先” 的決策框架去看他人,一切事情都要先談錢,再談感情,不做跟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更不要被他人的情緒所干擾與欺騙。
人都是當局者迷,在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被情緒沖昏頭腦,會抹殺掉對方的好,無限放大對方的不好,然后令自己陷入一種非常糟糕,非常極端的狀態。
不要過度相信感情和所謂的人品,因為感情可以演,人品也可以演,只相信人性,也不要盲目過度崇尚道德,不要被他人的道德所綁架,有的時候會讓你陷入被動局面。當然,你也不要拿利益考驗人性,任何人都有可能會背叛你,出賣你,就看能夠讓他動搖和失去立場的惑夠不夠大。
用人性做判斷與選擇,建立 “利益優先” 的決策框架,實戰法則:
- 任何關系先明確 “核心利益點”:比如合作前簽署《利益分配備忘錄》,戀愛初期溝通 “未來規劃分歧點”;
- 用 “如果 - 那么” 模型預判行為:比如“如果他能通過抹黑我獲得升職,那么他大概率會選擇背叛”;
- 警惕 “情緒綁架話術”:比如當對方說 “你居然懷疑我” 時,回應 “我更在意如何避免我們的利益受損”。
第二招:站在人性的角度換位思考,會更容易看透他人
很多人的所謂“換位思考”,其實是站在感情的角度,而站在感情的角度,人就很難客觀,很難理智,你的思考會參雜著各種各樣的情緒。
正確的換位思考,其實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假設自己是對方,在當前情境下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樣你就更容易理智去想對方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反應,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想法,為什么會說那樣的話,你的負面情緒就會降低,一切都能夠理解和接受了。
人性是復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情感需求和行為動機。站在人性的角度,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自私、貪婪、恐懼等情緒,從而更容易接受他們的行為。
比如:在工作中,同事之間可能會因為爭奪一個晉升機會而產生矛盾。從表面上看,雙方可能會互相攻擊,表現出不友好的一面。但如果我們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他們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這種競爭行為雖然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但卻是人性中追求進步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