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繼瑞典之后,挪威也發現大型稀土礦,美國笑開了花,以為可以擺脫中國,然而,研究結果出來后,他們卻傻眼了。
實際上,稀土并不是土,而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
簡單來說,稀土是戰略能源,在眾多行業中廣泛應用,尤其在軍事方面,稀土甚至能推動軍事科技發生質的變化。
可以說,哪個國家擁有稀土資源的優勢,就能在國際競爭上擁有話語權。
2023年初,挪威高調地向全世界宣稱,在其域內海床上,發現了大量的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就包括:銅和稀土。
挪威頓時感覺,腰桿子都硬起來了,報告會上,其對外發言人在匯報時,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其實,怪不得他們這么激動,看看有多少國家擁有稀土資源就知道了。
事實上,世界上有稀土資源的國家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國、越南、俄羅斯和巴西,四個國家儲存量占世界九成以上。
而中國稀土儲存量達到4.4千萬噸,高居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的越南,多了差不多一倍。
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國家所需的稀土,都需要從我國進口。而且隨著稀土產能受到了各種條件的制約,我國開始嚴格管控稀土的出口數量。
所以西方國家很擔心被中國卡脖子,他們之所以為挪威的新發現而高興,無非是看到了擺脫中國稀土控制的希望。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不久前,瑞典也宣布發現了大量金屬礦藏,主要成分也是稀土。同時擁有了兩座稀土礦,歐洲國家欣喜若狂。
他們滿心歡喜地以為,以后不用再為中國出口規定的變化,患得患失了。可一旦深入分析,估計他們高興不起來了。
原來稀土有輕、重稀土之分,輕稀土無論是應用價值、還是市場價格,遠比不上重稀土。
而瑞典、挪威兩國探明的新稀土礦屬于輕稀土,不僅如此,世界上絕大部分稀土礦都屬于輕稀土,只有中國的稀土種類齊全,輕、重稀土都有。
以內蒙古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為例,具備輕重兩型稀土,而重稀土儲存量更是達到了百萬噸。
可以說,僅憑重稀土資源,中國便可以稱霸世界,何況中國是強調均衡發展,前景更是可期。
這也讓歐美國家非常惱怒,想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為了達到“稀土資源去中國化”的目標,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
2019年6月,美國制定了《資源治理倡議》計劃,拼命為盟國尋找新的稀土礦,來彌補需求缺口。
美國國務院當時還提出警告:“全世界將超過3/4的稀土資源掌握在一個國家手里,這是非常危急的事,供應鏈隨時可能斷開。”
美國還曾在世貿組織提出議?,認為中國應該恢復稀土正常出口量,否則就是制造貿易壁壘,違背全球市場化。
在相當長時間里,中國經常遭受無理指責。
因此挪威和瑞典的新發現,對整個歐美國家來說,可謂是驚喜連連。
挪威國家礦務局的發言人甚至表示:“只要礦藏到了開采階段,整個歐洲國家,都將擺脫對中國礦產的依賴。”
因此,在發現稀土礦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勘探部負責人林德貝克和同僚們起初很驚喜,但他們很快發現,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原來依照我國的開采經驗,一座稀土礦從開采到投入生產,至少要花費10年時間,而且挪威和瑞典的稀土礦是在海底,開采難度更大,所需時間更長。
歐美國家猶如被澆了一盆冷水,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而相比之下,中國早已掌握了火法和濕法兩項冶煉技術,全世界稀土分離冶煉總產量,有九成是中國生產,技術水平一馬當先。
歐美國家想要掌握這門技術,沒有十年八年的細心鉆研和巨額的投資,根本無從談起。
所以,即使他們在本國發現了大量的稀土礦,沒有技術,也得求中國來加工冶煉。
要是世界離不開中國稀土冶煉技術,那么中國稀土產業優勢會繼續存在。
而且經過多年無序發展后,中國稀土行業開始撥亂反正,迎來了行業的春天。
2003年,包頭市建成了國家稀土高新區,產業集團效果開始顯現,稀土管理智能化也拉開了序幕。
到了2016年,有六家國有企業嶄露頭角,規范了稀土行業秩序。2021年,國家級稀土集團成立,一批科技公司先后加入上下游產業,各自研發不同產品,形成專業上的互補。
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簡單思維,中國建設稀土行業不是為了控制稀土出口,而是為了產業體系的發展。
單憑幾個新的稀土礦,就想震撼中國稀土的王者地位,簡直是癡心妄想。
只要中國稀土從業人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維護國家利益,中國稀土會永遠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