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中國·中國發展網傳播矩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供稿)根據 2021 年 UNEP 報告《從污染到解決方案: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全球評估》顯示,目前海洋中有大約 7500 萬至 1.99 億噸塑料垃圾,占據海洋垃圾總重量的 85%。如不采取有效干預手段,預計到 2040 年,每年進入水生生態系統的塑料垃圾數量將增加近兩倍,達到每年 2300-3700 萬噸。如果對塑料進行生命周期分析,2015 年全球塑料釋放的溫室氣體為 1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預計到 2050 年將增加到大約 65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碳預算的 15%。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推動社會公眾保護海洋生態,助力建設海洋強國,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確定為“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守護海洋公益 再度啟航】
2023年海洋節,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再次攜手《光·遇》,組織系列海洋公益活動。捐贈儀式將于5月26日正式啟動,50萬元公益款項將全部用于支持海洋保護公益事業發展。
【專題論壇 多城市公益活動開啟】
5月26日,海洋保護專題論壇啟動,讓海洋保護理念走進海南大學,聚焦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及微塑料污染對海洋的危害,與領域專家共同探索,深度對話,于5月27日央視頻全網首播,未能到場的伙伴可于線上共享知識盛宴。
5月27日起,每周開啟一場“守護希望之光 遇見澄澈海洋”凈灘公益活動,萬寧(5.27)、廈門(6.3)、煙臺(6.8),招募信息即將公布,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守護蔚藍】
與此同時,《光·遇》還將攜手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發起“鱘光中華 遇見長江”公益沙龍活動(6月5日),認領“水中大熊貓—中華鱘”,并于“66放魚日中華鱘科學放流活動”放歸長江,守護水生態環境。
此外,《光·遇》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特約攝影師張帆合作了海洋保護視頻,邀請大家一同走進海下攝影師眼中的美麗海洋,傾聽他分享海洋背后的故事,共同守護蔚藍家園。
【守護希望之光 遇見澄澈海洋】
攜手共護海洋生態,守護一方蔚藍家園。《光·遇》設計之初融入了對自然的贊美,玩家在游戲中和自然交互共生,也展示著對自然的敬畏。
在過去兩年里,《光·遇》多次攜手公益組織,與玩家共同開展海洋保護公益合作。2023年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與《光·遇》迎來再次公益合作,共同發起“守護澄澈海洋”海洋保護系列公益活動,圍繞海洋生態保護、海洋垃圾治理、海洋科學教育等多維度,引導更多的人共同關注海洋生態,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蔚藍星球,并將在未來繼續傳遞在人與自然等課題方面的深化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