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周期。
一
1992年,相聲演員劉穎去日本經商,留下個搭檔,名叫于謙。
團里唱大鼓的改行唱歌,彈三弦的改彈吉他,謙哥躊躇幾周后,轉身混跡各大片場。
世界電光火石,所有人在適應變化。趙本山開了煤炭公司,牛群辦了《名人》雜志,馮鞏醉心演電影,一路演到金雞影帝。
其中一部電影,名叫《狂吻俄羅斯》,片中木訥的音樂老師也敢勇闖異國:
生活只能是越來越好,所以我有勇氣走出來。
那個狂飆的時代,改變了一代人的決策風格。他們果敢又魯莽,天真且隨性,對未來總有充足信心。
王朔扔掉紙筆,開了好夢公司,相信飯局可圈錢暴富。姜昆賣掉車房,創辦昆朋網,聽聞互聯網能掙大錢。
王小波在家編程,自創輸入法,敲下飛馳的九十年代:金蠅滿天飛舞,風從各種方向吹來,陽光就如云母片。
那個年代,選擇一個城市,選擇一種人生,都遠比今日果決。人們信奉機遇,因為變化持續發生。
九十年代,張頌文在廣東做導游,一口氣做了五年,曼谷飛了兩百多次。
直至某天和新人聊天,忽然觸動電影夢,當天便提離職,準備考北影。
他11點辭職,12到回單位宿舍,把所有家當打包賣鄰居,下午4點半,飛赴北京。
那個時代追夢的底氣,便在于時代的速度,大家起點都潦草,大不了重頭再來。
史玉柱選擇深圳,只因“不想跟機關桌子過一生”;韓少功選擇海口,只因“那里孤懸海外,風很自在”。
張蘭選擇北京東四,開了家“阿蘭酒家”,并咬牙花5萬元,安了5匹空調。她堅信,人們消費檔次很快會上來。
冷氣機嗡鳴,顧客很快盈門。忙不過來時,張蘭會親自下廚,徒手抓蛇,調制蛇羹。
飯店之外,時代燥熱升溫,變化日新月異,無論是人生決策還是消費決策,都變得大開大闔。
香港電器經潮汕北上北京,動批服裝借綠皮火車流向全國。《我愛我家》開篇時,全家還只能看頻道無幾的老電視,結尾已有了電腦和萬燕VCD。
那個年代的消費決策,只重功能,不求品牌,因為變化太迅,一切都會更迭淘汰。
廣州番禺的卡車師傅,當年常開車去鄭州亞細亞商場送貨,往返要一周。每次出車歸來,便覺城市面貌不同。
他最懷念那時路上,磁帶里的老歌,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那是他的九十年代,紅塵滾滾,瀟灑來去。
1991年起,余秋雨23次提交辭職報告,終辭去所有行政職務,開啟苦旅,走遍河山。
多年后他受訪說,那是九十年代特有悸動,而今未必會有勇氣。
二
飛馳近四十年后,高速中的人們愈發自信,決策主題也從狂飆換成透支。
透支消費,透支享樂,透支未來。繁花亂眼,眼前只剩今天。
2016年,38歲的歐神獲邀到清華演講,茅于軾為他開場,演講題為《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核心內容是用盡一切杠桿炒房。
他是水庫論壇創始人,曾有名言“真正勤奮的人不上班”,他推崇辦多張信用卡套現買房,房價上漲后再解套而出。
“用盡一切方法,杠桿開到最大,能買多少套就買多少套。”
有四川女孩,一夜之間,用12張信用卡套現70多萬,飛赴重慶搶購新房。
她是歐神粉絲,去機場路上還在用pos機刷卡,落地后加上民間借貸,憑空湊出百萬現金,“錢真的可以無中生有”。
2018年,歐神全網粉絲近千萬,眾多80后90后跟隨他掃蕩城市,搶購新盤。
兩年后,歐神號召眾人購買柬埔寨土地,宣傳語誘人:唯明天和土地永存。
那年,紀錄片團隊為他拍了短片,名為《月亮與四百萬英鎊》,入圍奧斯卡初選名單。
片中,歐神穿著寬松睡衣,介紹房間。那是北京望京一處每平均價10萬以上的房產,然而他滿臉嫌棄:
“望京是我最不喜歡的地方,人均消費200以上的餐廳不超過5家”。
類似的名場面,還來自炒比特幣暴富的李笑來。他接受央視采訪最后,主動要求記者拍照。照片中,他志得意滿微笑,用燃燒的美元點煙。
煙霧裊裊,世相蒸騰。那年,麥肯錫全球調查顯示,一半以上中國受訪者,相信未來5年收入會大幅提升。
當人們迷信財富可期、生活將永遠向上,欲望便再無堤壩。
2020年,《三十而已》中,月薪過萬的女白領,為了心儀的陽臺,租下月租七千的房子。
公司獎勵她游輪船游,可她選擇用信用卡透支一萬八升艙,只為體驗上流生活,“趁著能享受,就抓住機會享受”。
現實和電視劇一樣迷幻。那幾年,消費廣告填滿生活,貸款傳單散發校園,年輕人用杠桿撬動未來的夢。
電動牙刷要用飛利浦,吸塵器要用戴森,衣服要有配套的鞋,口紅要買全套,“迪奧裙子買不起,迪奧口紅總買得起”。
三聯報道中,年輕女孩租房,地毯要花300多,抱枕要花100多,而且要買4個。凳子太丑扔了買新的,燒水壺雖然幾十塊的也能用,“可我要買那種好看的200多的,好看排第一位。”
當年的人們,尚不知經濟也有拐點,增長亦有止境。再讀新聞,如同在清冷夜里重看煙花。
去年夏天,歐神現身群聊,他留言:臨近月底還月供,哪位再借10w?
三
過度消費的煙花,化成灰燼落下,驚醒的人們發現個體的命運,終隨經濟大潮起伏。
共度新周期的人們,決策變得更謹慎和理性,每一步但求值得。
不再追求暴富神話,不再盲目跳槽離職,主動回歸本土消費,更在乎實際體驗。
五一期間,熱門旅行地榜首不是名山海島,而是山東淄博。那里沒有5A景區,但有小餅包裹的人間滋味。
性價比成為最高的準則。去吉林延邊替代旅游韓國,去云南芒市等同感受東南亞。東北漠河最新昵稱是人間小北歐,而福建霞浦能看到和冰島一樣的黑沙灘。
海潮拍打著霞浦礁石,驚喜拍照的年輕人明白,旅途最動人之處,還是實在的風景。
今年4月,艾瑞報告顯示,72.7%青年崇尚理性消費。年輕人一邊斷舍離一邊理財,中產邊開副業邊控支出,投資消費都在追求是否值得。
這是周期重疊下,公眾自主的抉擇。不再任性狂飆,不再沖動投入,投入產出回歸合理的比例。
進口化妝品換成了國產美妝,奢侈提包換成了個性布袋,健身房年卡換成短期課程,視頻網站VIP周卡熱銷,新劇攢齊后再看。
這個夏天,年輕白領流行購買剩菜盲盒。剩菜并非吃剩飯菜,而是高檔餐飲當天的臨期產品。
晚上9點以后,盲盒被一搶而空,人們分享著打開后的驚喜:7.9元的小籠包套餐、11.9元的原麥山丘、19.9元的壽司大禮包。
新一代的決策心理已變:包裝不重要,本質更重要;看法不重要,感受更重要;夸飾不重要,實力最重要。
潮水退卻,頑石屹立,經歷過淘洗能留下來的,是定力也靠實力。
今年618,什么值得買平臺推出“全是實力派”活動。
活動中,平臺將通過實力派好價、實力派選品、實力派專家等多種方式,幫助消費者簡化決策鏈路,從容科學地安排618消費。
平臺已票選出值得購買的國貨品牌,涵蓋數碼、家電、汽車、家居等多品類。回歸實力,用實力打動消費者,成為今年的決策主題。
盲目購買和過度消費,并不是618,買到值得買的商品,才是過大促的意義。
畢竟,值得是當下最大的確定性。
九十年代的率性狂飆,幾年前的透支未來,皆成往事。前路漫漫,每一步都需科學理智,精打細算。
“聰明的、有智慧的消費是一場長期主義,指向未來。”值得買市場負責人如是說。
暑期又至,電視再次輪播《西游記》。長大才明白,最動人鏡頭,是悟空脫困五行山后,牽馬化緣。
大圣鬧過凌霄,醉過蟠桃,神馳過云海萬里,也背負過山川重壓。
脫困后心性終穩,開始鄉間尋路,遠望炊煙。
西天路遠,終需一步一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