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舒說事(227)
與黃奇帆老師商榷:2萬GDP對應1平方米商務樓可靠嗎?
——城市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關系是復雜多變的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其所著的《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一書中說:“一般中等城市每2萬元GDP造1平方米就夠了,對大城市而言,每平方米寫字樓的成本高一些,其資源利用率也會高一些,可以按每平方米4萬元GDP來規劃。”
黃奇帆老師作為知名學者和原政府高官做出這樣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判斷的確令人遺憾。但是正因為是權威更要嚴謹和真實可靠。所以我就斗膽提出我的不同意見,請黃奇帆老師和網友批評指正!
我們比較一下廣州與東莞的經濟狀況。
2022年,廣州市生產總值28839.00億元,第一產業318.31億元占比1.1%,第二產7909.29億元占比27.43%;第三產業20611.40億元占比71.47%。
2022年,東莞市生產總值11200.32億元,第一產業36.50億元占比0.2%;第二產業6513.64億元占比77.4%;第三產業4650.18億元占比22.4%。
我們可以看出,廣州與東莞都是上千萬人的大城市,但是GDP結構完全不一樣,如果按照黃奇帆說的4萬元GDP最多匹配1平方米商務樓,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東莞第二產業占據絕對優勢,工廠占絕大多數,第三產業規模很小,因此就不需要太多的商務樓。
而廣州則正好相反,因為第三產業占比很大,所以廣州的商務樓肯定是遠遠多于東莞的占比,如果簡單用GDP來測定商務樓的規模肯定是很不合理的,甚至會荒腔走板,導致很多爛尾樓。
另外,即使第三產業占比很高也不一定就需要很多商務樓,比如:當地餐飲業很繁榮、旅游業很興旺、維修和家政很發達、物流運輸業規模很大等等,導致同樣的第三產業GDP規模,就不需要太多的商務樓。所以無論怎么說,將GDP與商務樓規模掛鉤毫無科學依據,也不符合現實情況,作為專家和公眾人物更不可以信口開河,隨便拍腦袋,或是照抄書本的過時信息。
這個案例也說明,作為普通百姓獨立思考非常重要,不能因為是專家權威就盲目相信。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敢于挑戰權威,保持質疑精神。這樣才不會被魚目混珠的各類信息所迷惑,也不會被狐假虎威所嚇倒!
2023-11-9
參考文章
1、黃奇帆3年前的判斷,竟精準預測了中國房地產的現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370325771927259&wfr=spider&for=pc
世界銀行對各國購買力的比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