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26日,延安。追悼大會上寂寥無聲,臺上的小戰士神情憂傷地念著手中的悼詞。
在場的紅軍戰士安靜肅穆,但緊握的拳頭已經表現出了他們的在壓抑憤怒。
毛主席在為犧牲的戰士們送行后,還是止不住的氣憤,他語氣堅定地說:“一定要查出來兇手是誰!”
過去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毛主席也是鎮定自若的應對,有時還很樂觀地開些玩笑。
可就在追悼大會的前一天,聽到參謀部的報告后,毛主席卻來不及穿好鞋,戴上帽子就跑了出來。
他一邊走,一邊急促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無論如何都要把恩來同志救回來!”
讓毛主席如此失態的原因是報告上一句簡短的話:周恩來同志勞山遇刺,敵人不明,生死未知。
警衛隊全體戰斗員一路快馬加鞭,朝著勞山方向急奔而去,行進到延安城外三十里鋪的檢查站發現了剛剛脫離險境的周總理,孔泉石等人。
在他們帶領下,警衛隊又回到了周總理遇刺地點,而眼前的情況,讓所有人悲痛欲絕。敵人已經逃竄,在場的只有滿是彈孔的卡車,和一具具犧牲戰士的遺體。
勞山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戰斗?敵人又是哪股勢力?對于為保護自己而犧牲的戰士,周總理能釋懷嗎?
這一切的開端,還是要從周總理動身前往南京和國民黨談判的那天開始說起。
那是在1937年的4月25日。在黨內擔當重任的周總理,因“西安事件”的和平解決,往返于延安南京,和國民黨代表談判紅軍改編的問題。
當天和周總理同行去南京的人有參謀處張云逸、孔石泉以及陳友才等警衛隊的戰士們共30余人。
在9點的時候,周總理一行人乘卡車從延安南門兵站出發。這一路上山路崎嶇,車輛行駛途中十分顛簸,而且勞山北麓這一帶人煙稀少,經常有百姓商戶在這里遭遇劫匪打劫。
警衛班的戰士們在出發前受到過陳友才的叮囑,交代了警衛布置和注意事項,就算遇到危險也能很好地應對。
陳友才是名心思謹慎的戰士,在出發前他就要求過自己坐在車廂的前方,這里視野寬闊,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可以立刻注意到。
卡車駛過了防區的三十里鋪兵站,沿著公路開進了北麓深處。戰士們都發現了車窗外的樹林變得密集,而且四周雜草叢生,陳友才想起先前調查過的時候,村民說過山中劫匪野獸頗多。
他向著身邊的戰士說了句:“注意觀察四周?!?/p>
在卡車離開這片枝繁葉茂的小路后,陳友才這才松了口氣,他以為這種隱蔽的地方會出現特殊情況。
還沒等他緊繃的神經放松,他就聽到車子正前方不遠處傳來了一聲“叭”的聲音。此時的卡車剛剛轉過峽谷,進到了山間的平地。
陳友才瞬間腦中警鈴大作,連忙問他身邊的戰士:“剛才是什么聲音?”
坐在后面的戰士有些猶豫地說:“會不會是放羊人的鞭子?”一旁的戰士趕忙否定說:“怎么可能,這里可是山里,哪里會有人放羊?!?/p>
陳友才這才反應過來,趕忙大喊道:“敵襲!”
話音未落,子彈如雨點般從林中深處射來,許多戰士被打傷。敵暗我明的局勢下,陳友才迅速通過對面的火力推測出大概200余人,但是自己這邊算上非戰斗人員才30多人。
陳友才咬了咬牙,對此時三輛卡車被包圍的險峻的局面有些措手不及。隨著戰士們的反抗,對方的人也有的從林子里出來,陳友才看對面的長相驚出聲來:“怎么可能是土匪?”
他心中滿是不解,這次的秘密行動,無論是出發地還是出發時間,都只有黨內部的高層才知道,這群土匪是從哪里得到的消息?
子彈的破空聲讓他從思索中驚醒,他趕忙舉槍反擊,就在交火中,陳友才聽到了周總理的聲音。
“都下車!尋找掩體分散還擊!”
他看到車廂內的司機已經犧牲,回頭看了看在掩體中戰斗的警衛班戰士們,想著該怎么擺脫這種局面時,聽到了張云逸的聲音。
“陳友才和陳國橋,你們倆帶幾個人掩護恩來同志!得想辦法離開!”陳友才應了一聲,急切地四處張望,希望能找到突圍的方法,不多久,他發現了敵人的右側并沒有火力射來。
陳友才斷定敵人的右側就是突破的關鍵,于是他命令警衛班的戰士劉久洲,陳賢仁和向三光等人護衛周總理從右側撤退,逃向樹林深處。
此時土匪們看到了一個身穿西服,身材高大的男人,手持駁殼槍在指揮戰斗,料定此人身份,集中火力朝著那人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