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國民黨少將搭救9萬紅軍,建國后毛主席下令:務必找到他
1949年建國前夕,毛主席特別叮囑即將南下廣東的葉劍英:“他是紅軍的大恩人,我們共產黨人永遠不會忘記朋友。
一定要在國民黨特務之前找到他,保護起來,并合理安排之后的工作。”
廣州解放后不久,葉劍英立即指派手下了解情況,這讓旁邊的小戰士感到困惑,他問道:“首長,為什么要特別關注一個國民黨反動派呢?
”確實,毛澤東主席專門下命令要保護這個人,而他竟然是一位國民黨的少將。那么,他是誰?作為一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他為什么要救下紅軍呢?
葉劍英堅定地對小戰士解釋道:“莫雄并非反動派,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曾是功勛卓著的粵軍將領,一直支持共產黨的領導與理念。
”然而,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組織曾多次拒絕他的入黨申請,轉而讓他成為我們的地下情報人員。葉劍英所提到的莫雄,正是毛主席特別指示要尋找的人物。
莫雄1891年出生于廣東浛洸鎮,16歲便加入了孫中山創辦的中國同盟會,從此開啟他長達數十年的革命道路。
從黃花崗起義到護國護法戰爭,再到北伐戰爭,莫雄從一名新軍士兵逐漸晉升為師長、軍長甚至衛戍司令,他的英勇事跡屢建戰功,在國民黨軍中聲望與地位不斷提升,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莫大哥”。
青年莫雄不滿蔣介石逼迫許崇智當場繳械,為避其鋒芒和表示抗議,前往澳門。1927年,張發奎起兵反蔣,莫雄果斷出山,在北江地區組建隊伍,加入了張發奎部,開始復仇之路。
蔣委員長此時權勢熏天,推翻他談何容易,果不其然,歷經三年,張發奎反反復復策劃了多次,最終還是被迫向蔣俯首稱臣。
莫雄擔憂遭致報復,只好再次請辭,悄悄地避居上海,后來在宋部長的引薦下,重返財政部供職。正是在上海的這段時期,莫雄與共產黨人士有了接觸。
劉啞佛,一位中共黨員,認為他的上司莫雄與其他大軍閥不同,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對人民的深深關懷。因此,他主動為莫雄介紹了許多共產黨人,讓莫雄有機會接觸并理解馬克思主義,他的思想也逐漸得到進步,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開始與中央特科建立了聯系,并結識了周恩來和李克農等重要人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在他的心中日益強烈,他多次向組織表達了加入的愿望,但都遭到了拒絕。
莫雄對此感到不解,便找到李克農詢問原因。李克農微笑著解釋道:“以您的能力和經驗,您不可能在這個職位上停留太久。
相比于跟隨組織行動,您在國民黨內部潛伏并搜集情報對革命的意義要大得多。”
莫雄聽后豁然開朗,立即決定服從中央特科的布置,他也確實運用自己的身份,保護和拯救過不少共產主義戰士。但若提及莫雄最重大的功績,還得是他于1934年給中共中央傳遞的一份秘密情報。
一次書信讓紅軍重獲生機,為潛伏獲取情報,莫雄勇敢走出舒適圈,四處奔波,希望重新得到蔣介石的信任與重用。
畢竟,只有身處高位,才能獲得更有價值、更具機密性的信息。于是,莫雄找到了老友、蔣介石的智囊親信楊永泰。
楊永泰是北京政法專業學校的優秀畢業生,早在1912年便加入了國民黨,并在黨內“政學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備受蔣介石的倚重,被贊譽為“當代臥龍”。
有這樣的背景,如何不充分利用呢?于是,在1934年初,在楊永泰的引薦下,莫雄非常順利地回到了蔣介石的身邊,并被任命為贛北第四行政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
莫雄站穩腳跟后,他提議組織派一些人過來,以便更便捷地溝通和傳遞信息。很快,盧志英、項與年等人就接受了莫雄的邀請,成為了他的得力干將。
私下里,莫雄曾激動地和大家交談,表示:“蔣介石讓我去圍剿共產黨,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給他一個驚喜。”
1933年起,蔣介石50萬軍隊對中央蘇區發動合圍,企圖一戰成功,但紅軍的堅韌超出預期。至1934年9月,蔣介石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進一步增兵,調整部署,全力進攻中央蘇區。
莫雄在年初晉升后,就參加了這次會議。在得知這一安排后,他心生警惕,意識到這關乎革命隊伍的生死存亡。他決定尋找機會,將重要情報送出。
不久,他找到了在國民黨內部潛伏的中共特工項與年,并將自己整理的文件交給了他。
項與年得知這個消息后,也十分震驚,立刻決定離開現有崗位,親自將情報送到中央。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地的盤查極其嚴密,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安全抵達瑞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