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0多萬解放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對西北軍閥馬步芳的老巢——蘭州發動了總攻。
經過咸陽和固關戰役,曾經囂張一時的馬家軍已呈強弩之末。然而兇狠、頑固的馬匪卻決定殊死一搏。
經過一番殘酷的血戰,我軍于26日凌晨攻入蘭州城。經過一個凌晨的激戰,馬家軍潰不成軍。敵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黃河邊亂轉。
當他們發現我軍的炮彈已經炸到面前時,紛紛向北方磕了一個頭,然后撲騰撲騰地跳進滾滾河水。除了少數士兵抓著馬尾巴游過對岸以外,絕大部分跳水的馬匪士兵都葬身魚腹。
很顯然,曾經囂張一時、讓我軍多次吃虧、對我軍一度頗有優越感的馬家軍已經從精神上被打斷了脊梁。昔日的瘋狂和殘忍,早已化為了可笑的怯懦,一個個地進入了他們所謂的“天堂。”
此戰之中,我軍斃俘馬步芳部2.7萬余人,并且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從此以后,西北戰斗力最強、反共最堅決的馬步芳部徹底毀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軍便直插“青馬”的發源地——西寧。馬步芳見大勢已去,于是滿載多年搜刮的黃金,逃往了臺灣。不久之后,又逃往沙特當寓公。
一、彭德懷發現一個怪現象
蘭州戰役之后,彭德懷卻并不感到十分開心,相反他感到十分憂慮。首先,蘭州戰役是一場十足的血戰。我軍在占有人數、裝備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馬家軍之兇頑,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彭德懷還發現一個頗為蹊蹺的現象,即我軍沒有斃俘一個上校、少將之類的軍官,連個團長都沒有,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就必須讓我們來談談馬家軍的性質。首先,馬家軍是一支極度封建、極度反動的武裝。在國民黨的各個派系之中,馬家軍的人數不算多、武器更談不上先進。其之所以給我軍造成如此大的麻煩,很大程度歸于其“極度抱團、極度排外”的屬性。
馬家軍誕生于清朝末期,發展于民國初期。其源頭可以追溯至1864年的河州起義。當時, 馬步芳的祖父馬海晏是起義的一個頭領。
1872年(同治十一年)馬海晏隨同起義軍的大頭領馬占鰲率領部分起義軍投降清軍, 被清王朝陜甘總督左宗棠任命為河州靖南軍中營馬隊管帶, 相當于營長, 所統兵馬不超過三百 ,這是青海馬家軍最初的班底。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馬海晏帶領本部人馬前往北京“勤王”。因救駕有功,慈禧太后升馬海晏之子馬麟為旗官(相當于團長),其后又升為參將(相當于旅長)。
辛亥革命時,馬麟殘酷鎮壓了本地人民的起義。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支極度反動的武裝竟得到了民國政府的招安,勢力反而進一步壯大。
馬麟死后,他的兒子馬步芳接掌了部隊,成為青海馬家軍的第三代傳人。1931年,見風使舵的馬步芳加盟了全國最大的軍閥——蔣介石。
自此時起, 他便在其父經略青海的基礎上,“以西寧為據點, 內外兼并, 在壯大軍事政治勢力的同時, 在經濟上也不遺余力地進行掠奪和擴張, 以鞏固其封建統治。 這種處心積慮、用盡手段的結果, 逐步形成了在青海地區的割據局面”。
1936年,馬步芳率軍擊敗了西渡黃河,試圖打通河西走廊的紅軍部隊,給我軍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損失。因“剿共”有功,馬步芳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軍隊擴充到1.7萬人。
從清朝到民國,青馬勢力一步步地壯大,但其內核卻從來不變,那就是其宗族性。馬步芳家族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馬麟時代就有7宗14房,到了馬步芳時期已經發展到18宗60余房,有數百口人。
馬步芳手下從師到團的軍官,皆由其叔伯兄弟子侄擔任。這些人宗法思想嚴重, 視軍隊為私產, 認為馬家軍是他們生存、發展的唯一條件, 馬家軍興旺他們就興旺, 馬家軍發展他們就發展, 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因而他們凝聚力極強,戰斗欲望極其旺盛。作戰時身先士卒,絕不耍滑頭;即使吃了敗仗,也是盡力援救,絕不賣隊友。
馬繼援掌權后,曾吸納了一批外姓將佐進入馬家軍。但從根本上來說,馬家軍依然是馬步芳家族的私兵。
這種凝聚力,在國民黨各派系中是少有的。以馬氏宗族為基礎,馬步芳招募了大量回族、撒拉族士兵。他們以宗教信仰為紐帶,鍛煉出一支忠誠、瘋狂、殘酷而頑固的部隊。
在戰場上,這些馬家軍官都是戰場上的骨干,經常發動不要命的帶頭沖鋒。1949年2月1日,一野第四軍在銅川中了馬家軍的埋伏。
馬家軍20師的師長馬得勝以其師長之尊,竟揮舞著馬刀沖在了最前面。
殺到興起時,馬得勝更是脫下軍衣,身穿襯底的藍毛衣四處亂竄。雖然這種不要命的愚勇最終給他帶來了殺身大禍(因穿藍毛衣顯眼,被我炮兵炸死),但馬家軍將領的兇頑是可見一斑的。
蘭州戰役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時,馬家軍的營連級軍官手持大刀赤膊上陣,他們一邊滿口吐沫地叫喊:“天門開,天門開”,一邊率領士兵對我軍發動反突擊,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在與馬家軍決戰前,毛主席就已經認識到,馬家軍是很難改造的。于是他電告彭德懷:
“馬家軍從不干好事,盡量全部繳械,盡量少改編,越少越好。”
蘭州戰役之后,馬家軍團級以上的軍官竟然神秘“消失”,沒有一個被俘,沒有一個投降。這絕不是一個好現象。對于一個軍隊來說,最重要的是軍官,而不是士兵。只要擁有合格的將領,瞬間就能聚集起一大群士兵。
馬家在青海、甘肅積威甚久,難保這些馬家軍的將領們不聚眾叛亂。這樣的情況,又如何讓彭德懷不憂心呢?
王震也曾說過:
“在蘭州只殲滅了2.7萬敵人,一路西進和解放西寧消滅殘敵合一起也就三萬人,還有幾萬馬家軍軍官和士兵被打散,一些回家了,有的隱藏了起來,武器還在,遲早要暴亂,不可不警惕,不可以提防。”
那么馬家軍的軍官們,到底到哪里去了?他們又有什么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