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臺海局勢的升溫,如何解決兩岸統一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對于民間一直流傳的“武統”和“和統”兩大觀點,近期,島內軍事專家謝寒冰提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觀點。
有一次,謝寒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今大陸已經對和統逐漸失去了耐心,但若強行武統又對兩岸民眾的情感傷害巨大。
由此,從現在的形勢看,大陸當局已經走上了“第三條路”,那就是“逼統”。
“武統”行不通
此前,美國知名軍事專家戴維斯就曾洞察到中國實力,并表示中國大陸早已具備以武力統一臺灣的實力。
然而,大陸方面遲遲未采取行動,其實背后是隱藏著諸多因素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兩岸若發生戰爭,無論勝敗,都將給海峽兩岸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甚至可能威脅到很多人的生命,這是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盡管當前臺灣當局內部存在著“臺獨”勢力,但也有很多民眾渴望祖國的統一。
如果大陸采取武力統一的方式,難免會讓這部分民眾對大陸產生誤解,認為大陸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由此,所謂的“武統”,其實是下下策。
另外,據臺灣省民意基金會的一份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臺灣民眾認為,如果兩岸開戰,臺軍可能無法支撐超過100天。
其實這一結果并不意外,因為很多臺灣民眾并不了解大陸如今的軍事實力。
如果大陸真的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臺軍可能連第一天都難以支撐,整場戰爭可能在短短三天內就能結束。
正因如此,與武力統一相比,大陸更傾向于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但經過近些年的談判,和當前臺灣當局的一些做法,“和統”貌似也是不太現實。
“和統”行不通
早些年,許多人還懷揣著“兩岸一家親”的美好愿景,但近些年隨著臺灣當局一些令人作嘔的做法,以及臺灣民眾的一些令人心寒的言行,這一觀念已經逐漸淡化。
事實上,臺灣民眾對和平統一的支持,從一開始便并非如國人所想象的那樣普遍。
20多年前的千禧年,我們曾做過一份民調數據,數據顯示,當時已有眾多臺灣年輕人傾向于“臺獨”立場。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是,臺灣的年輕一代與大陸的關系已經變得相當疏離。加之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去中國化”,由此難以從心底里支持和平統一。
另一方面,臺灣在上世紀70年代后迎來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期,這一過程中臺灣涌現出了大量的中產階層,他們擁有了一定的財富和社會地位。
然而,由于這些地位的根基并不穩固,他們往往對可能帶來重大變化的“兩岸統一”持保留態度。
即便上世紀90年代,在雙方領導人的努力下,我們與臺灣達成了“九二共識”,對推動兩岸合作、交流起到了積極的貢獻。
但其支持者中,不乏有對民進黨不滿而轉投其他陣營的,他們并非真心擁護兩岸統一。
“逼統”是新出路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由此臺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在“武統”和“和統”都沒有太大進展的情況下,或許我們正在進行著新的策略,也就是謝寒冰所說的“逼統”。
“逼統”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增加軍事壓力和經濟制裁,迫使臺灣當局感到危機感和急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