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評劇舞臺上有一出經典劇目《楊三姐告狀》,講的是楊三姐為姐申冤,追求公平正義的故事。這出劇目是根據發生在唐山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連劇中人的名字都是原名原姓,楊三姐晚年還當選了唐山市政協委員。
這起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案件,讓唐山在當時成為輿論焦點。而這兩年唐山發生的“燒烤店打人案”和“遷西縣馬樹山舉報案”,同樣把唐山置于了輿論關注之下。就在人們要漸漸淡忘這兩起案件時,最近唐山市掀起的“反腐風暴”,讓這座曾多次“震動”全國的城市再次被關注。
這場“風暴”有多猛烈呢,這么說吧,今年以來河北省紀委監委網站上公布的接受執紀審查的本省干部,一共只有十人,其中八人都是唐山本地干部。而另一名被查的省管干部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韓國強,2021年才剛離開唐山。這些干部中不乏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原市政協主席,市委常委、曹妃甸區委書記等級別的官員,一個地市的官員如此大批集中被查,可以說唐山政壇正在經歷一場“地震”。
這場“唐山地震”的震中在哪呢?很多敏感的人都發現,這些落馬干部的履歷和幾個地方高度關聯,其一就是曹妃甸區。曹妃甸是2012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新區,當時被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建成北方的國際化港口和環渤海地區重要增長極。實事求是地說,目前的曹妃甸可能也并不像某些自媒體所說的那么蕭條,畢竟其港口吞吐量確實在穩步增長。但無可諱言的是,曹妃甸還是留下了不少爛攤子,主要原因就是規劃之初規模鋪得太大,不切實際,導致債務積累和資源浪費。
而相較于經濟現狀,曹妃甸的政治生態可能更為令人憂心。曹妃甸區正式成立至今十二年,至少已經有陳學軍、孫貴石、侯旭三任區委書記,以及一任區長楊潔落馬。而每一任書記、區長被查,都會牽涉出一批官員落馬。
其實這種現象也不鮮見。自2022年以來,紀委監委系統對涉開發區腐敗特別重視,在多個省市的反腐中,都能找到涉開發區腐敗這條線索,比如貴州的貴安新區、甘肅的蘭州新區都有一批干部集中被查。這些新區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集中開發建設,勢必有大量土地開發、項目審批建設、貸款投資等借錢花錢的事,這些都是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
而另一個高度關聯的地方,很多人都說是遷西縣,這可能受馬樹山舉報案影響,人們比較容易注意到遷西。其實今年被查的唐山干部中,遷安也是一個高頻詞,比如省發改委副主任韓國強就曾是遷安市委書記。其實遷西和遷安之所以會被卷入其中,是因為它們都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尤其是遷安,河北的鋼鐵產業有“北遷安南武安”之說。
不難理解,這些年來有太多“富礦”之地,同時也成為反腐的重點區域,礦產開發這種暴利行業與腐敗有著剪不斷的關系。7月2日,《唐山勞動日報》刊發文章總結,今年以來唐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已立案2189件,處分2116人,其中縣處級干部90人。其中還特別提到了緊盯礦山領域腐敗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河北省紀委監委查處了省地礦局“窩案”,采取的也是一口氣連續公布多人落馬的方式,查案風格和此次十分相似。
十八大以來,不少省會城市已經被重點清理,而近年來許多非省會的“關鍵地市”成為了反腐重點,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說明反腐敗正不斷向縱深推進。這些地市通常在省內擁有重要區位,甚至在某些領域的影響力直追或超過省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地市通常是省內干部升遷的“跳板”,比如我們此前曾觀察過的云南曲靖、江蘇宿遷、江西九江等等。
而唐山在這方面更具代表性,唐山的經濟總量高居河北首位,超過省會石家莊,唐山是煤炭鋼鐵的重鎮,而這兩個產業又在河北經濟版圖上舉足輕重。唐山出去的干部特別多,許多外地干部提拔前,也都會到這里歷練幾年。此外,唐山還毗鄰京津,一些人辦事時甚至繞過河北省,直接往上走。所以說,唐山的種種稟賦,使得它的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一直就比較復雜。而對它的清理,注定也不會在朝夕之間就完成,需要下一番苦功。
“燒烤店打人案”和“馬樹山舉報案”后一段時間,唐山人承受了外界很多壓力。坦率地說,一個地方想要扭轉社會環境和外在形象,歸根到底還是要從政治生態抓起,從執政者的作風和形象抓起。黨風政風變好了,整個社會大環境才能隨之趨好,進而形成良性互動。三個月查了八名廳官,這個力度確實不小,但對唐山而言,這可能還只是開始。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