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封信里我想提出一個建議,我國汽車工業應跳過用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能源階段……
- 到下個世紀20年代保護環境將是十分重要問題。現在美國、日本、西歐都在組織各自技術力量攻高效蓄電池,計劃開發出蓄電池汽車。”
“在此形勢下,我們絕不應再等待,要立即制定蓄電池能源的汽車計劃,迎頭趕上,力爭后來居上!”
以上這些內容,是1992年錢學森寫給國家的一封信。
其中,呼吁我國開始研究新能源汽車的建議,在如今看來,備受感動。要知道我國新能源汽車如今如此顯赫的成績,與錢老的建議不無關系。
錢學森與新能源
提及錢學森,國人心中不禁浮現出“導彈之父”、“空氣動力學泰斗”等光輝稱號。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光輝的,傳奇的,也是跨越重重障礙的。
當年錢學森留學美國,在回國時,只因他的成績太過突出,美國竟然不放行,百般阻攔。最后還是在我國的多方面努力下,錢老才于1956年踏上歸國之路。
歸國后,錢老在尊享高標準待遇的同時,也為我國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兩彈一星”的宏偉藍圖與“八年四彈”的加速奔跑中,錢學森幾乎憑一己之力,構筑了新中國國防事業的堅固基石。
時至今日,中國導彈技術的輝煌成就,仍深深烙印著錢老科研智慧的印記。
特別是國之重器“東風-41”洲際導彈,其采用的“錢學森彈道”,不僅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象征,更在全球舞臺上讓傳統的“桑格爾彈道”相形見絀。
正因錢老有著無人可以替代的偉大功績,以及巔峰世界的學術見解,后來錢老晉升為中國科協主席,開始引領我國科技繼續向上。
1987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
一天,已經成為中國科協主席的錢老,隨同國家高層一起訪問了英國和德國。
當時英國和德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強國,其工業實力已經體現在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街上的汽車,車水馬龍,令人目不暇接。
但一輛輛汽車排放出來的尾氣黑煙,又令錢老十分擔憂,也開始陷入沉思。
工業化固然能為人們帶來便捷生活,但也會帶來諸多“副作用”,其中環境污染就是最為重要的一項。
要知道,英國人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領略到了這一“副作用”的威力。
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讓倫敦整座城市被煙霧彌漫了四天,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四千多人死亡。
后來經過英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案,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霧都倫敦”才漸漸有所改觀。
要知道與英國相比,我國人口基數要高出其好幾倍,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國車輛的保有量也會更高,如果不提前做計劃,未來必定受到工業化的反噬。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我國民用汽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554萬輛。
汽車數量的增多,已經開始帶來了交通堵塞、油價上漲、環境污染等問題。
面對這一現狀,已經81歲高齡的錢老依然焦慮不安,夜不能寐,他在思慮很久后,給我國高層寫了一封信,建議國家主導實施“新能源汽車計劃”。
在當時,關于新能源的概念和研究,在西方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布局,日本也在大力研究。
那時候,歐洲國家已經有了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技術尚不成熟,續航能力和動力都較差,一直未引起市場重視,更不能對燃油車構成威脅。
國家高層看到錢老的書信后,在對信中內容深刻思考后,開始著手和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可以說,我國從“九五”計劃開始,就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其發展。
這些政策包括財政補貼,汽車下鄉,充電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新能源彎道超車
當時錢老信中的內容非常詳實,不僅考慮到了燃油車的環境污染問題,更有著能源安全和技術引領等方面的考慮。
1、能源安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