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慶再一次成為了“中國經濟第四城”。
在主要經濟大市的“成績單”里,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8.24億元,排在第四位,依然領先于廣州,座次與去年同期沒有變化。
從當前發展勢頭來看,這個座次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繼續保持不會有太大意外。這是否說明重慶已經坐穩“中國經濟第四城”了呢?
其實,“重慶坐穩中國經濟第四城”只是一個結果,如果從原因上追溯,你會發現“中國經濟第四城”更應該是重慶。
01
重慶經濟上半年的亮點非常突出。
首先是GDP位居全國十強城市第四,比第五名廣州高出了800多億。而去年底廣州超過重慶奪得“第四城”時,GDP只比重慶多出200多億,時隔半年重慶這一記反殺不可謂不漂亮。
第二個亮點是增速。重慶GDP同比增長6.1%,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除了總量,重慶第三產業增速同樣搶眼,實現增加值8565.79億元,同比增長5.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一 (與上海、四川并列)。
第三個亮點則在于重慶的汽車產業。重慶是傳統的工業強市,汽車是其中一個重要產業,但在過去幾年由于力帆破產、鈴木退市,重慶汽車產業一度遇挫,但這種情況并沒持續太久。隨著汽車行業大變革到來,重慶極其迅速地抓住了新能源+智能化的產業機遇,在短短幾年就實現了彎道超車,于今年重登中國汽車第一城,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0.1%),在全國汽車產量前十大省市中排名第一位。
總結起來,重慶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體量”,另一個是“速度”,這也正是一個崛起中的城市最顯著的特點。
02
重慶要做“中國經濟第四城”,永遠繞不開一個城市,那就是廣州,它與重慶可謂是在這個位置上不斷上演二人轉的老對手。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從2019年開始。當年,重慶與廣州GDP的差距僅23億元。到了2020年上半年,重慶GDP超越廣州,兩地“第四城”之爭正式進入大眾視野。
從那之后,渝穗兩地開始了在“第四城”上的輪流坐莊,從總體情形來看,更多時候占據優勢的是重慶。
重慶最近的這次力壓廣州,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汽車產業。
無獨有偶,汽車產業對于重慶和廣州都是舉足輕重的經濟支撐型產業。
在今年之前,廣州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國內“汽車第一城”的稱號。2004年廣汽豐田成立,廣州開始了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三大日系齊頭并進的局面,也成就了廣州在燃油車時代的輝煌。直到今天,汽車都是廣州經濟第一支柱。
同為汽車大城,重慶的劇本卻更為戲劇化,上演過從產量巔峰到谷底的過程。
從不同的道路同樣走到汽車行業升級關口的兩個城市,一個驚喜地發現了翻盤的機會,另一個卻陷入了尾大難掉頭的尷尬。
根據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洞察報告》,2022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36.9萬輛,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31.37萬輛,而西安、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101.55萬和55萬輛。
重慶與廣州,兩個城市在汽車新賽道上的起點可謂半斤八兩。
變化在短短兩年之內上演。重慶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121.4萬輛,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5倍,帶動汽車產量重返全國城市第一位,賽力斯問界M9銷量穩居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第一,創造中國豪華車型銷售新紀錄。而汽車產業拉動全市工業增速5.1個百分點,對重慶GDP貢獻功不可沒。
與重慶在汽車行業變革來臨時的“眼疾手快”不同,廣州正面臨“成也日系、敗也日系”的瓶頸。日系在電動化方面的行動遲緩,影響了廣州汽車業的升級換代,這也是廣州和重慶汽車產值此消彼長的重要原因。
汽車行業的較量,是重慶與廣州“第四城”之爭的一個縮影。兩個前進步伐相當的城市,碰出的火花還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誰會是全國第四個“雙機場”城市,在今年3月廣州剛立項新機場項目,重慶在4月就官宣第二機場建設。
看來重慶與廣州在“第四城”上的膠著,來日方長。
03
分析了重慶在具體動作上怎樣奪得“第四城”座次,但這也僅僅是表面。
因為“中國經濟第四城”,表面上看來是重慶與廣州之爭,但只有跳出渝穗之爭,才能明白那些隱藏在“爭”背后真正的意義。
每逢探討渝穗“第四城”之爭,有一些話題總是避免不了,比如拿“省”與“市”體量作對比,或者看經濟密度,又或者著眼于財政上繳,等等。如果只是盯著這些,那是格局沒有打開,用一個城市的小賬來算一個國家的大帳。
重慶目前在發展上的所有重要舉動,其實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高屋建瓴”。
經濟上,重慶在西部地區的分量很吃重。它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其中一極,一帶一路的重要聯結點,中歐班列的“第一棒”,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西部要建設開發高地,中國要占據陸權門戶,關鍵棋子都是重慶。
交通上,重慶被明確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這對于一個西部內陸城市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重慶高速公路路網密度居西部第一,而高鐵網已進入高速建設階段,預計到2030年建成11條高鐵、形成“米”字型高鐵網絡,實現“1小時成都、貴陽,3小時周邊省會城市,6小時北上廣”目標,成為連接東南西北的戰略要地。
國家對重慶的定位為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為國家安全戰略備份。
這是一盤大棋。
重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這盤大棋搶得先手,而“第四城”,只是結果。
04
重慶的發展,體現的是國家意志。
重慶的重要性,一個是西部大開發需要這樣一個支點,另一個是全國需要這樣一個后備。
所有圍繞重慶的布局和動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才會看得更加清楚。
比如,年初很多基建被叫停,但重慶的重點項目依然正常進行,數據顯示今年1—6月,1192個重慶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386億元投資進度(占年度計劃投資比例)達到52.5%。
重慶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新能源汽車當然是好,但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需要巨大投入的產業,不是誰都能干。但重慶做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
擁有了裝備的重慶,要去完成怎樣的角色任務?
在國際博弈、世界變局中,中國需要內陸的完整工業閉環的內需城市,也需要打開內陸貿易的門戶開放城市。
因此,從今天的GDP排名表上看,排在重慶之后的城市,不管是廣州杭州還是蘇州南京,誰當這個第四城其實差別都不大,只有重慶當這個第四城,才能有所不同。因為其他城市當第四城主要都是一本經濟賬,而只有重慶當第四城,才能在經濟賬之外還有不同的東西,那就是安全感。
重慶在中國城建檔案中互為異地備份的城市,不是廣州,也不是上海,而是北京。
重慶成為“第四城”,是因為國家和西部都需要這樣一個“第四城”。
這樣再來看重慶與廣州之爭,是不是簡單得多了?
表面上看,重慶是靠汽車工業領跑,第三產業發力壓過了廣州一頭,但其實,重慶趕上廣州、超越廣州是早晚的事情。
實際上,重慶還定下了2027年GDP突破4萬億的目標,這就不是與廣州PK了,而是直追深圳。
重慶的未來,很值得期待。
end
長按二維碼,添加「買房知識局主理人—阿亮」微信,即可交流買房、賣房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感謝「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