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啊,”迷迷糊糊中,他在心里感慨。
換藥的護士看著剛剛醒來的粟裕,欣喜地說:“您醒了呀!剛好,您看看誰來看您了。”粟裕將頭微微一偏,是主席。
粟裕剛移動了下手腕,正打算發力撐起身來,毛主席立馬擺擺手,說:“你安心躺著吧。”說罷,就將凳子往前挪了挪,又支開了換完藥的護士。粟裕明白,主席這是有話要對自己講。
他大概能猜到,這些日子朝鮮那邊不太平。新中國剛成立,太平日子沒過多久,美軍如今想咬住朝鮮那邊,乃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無非是想借著入侵朝鮮,看看能不能在中國這再割下塊肉。
粟裕主動開口:“只要國家有需要,我愿意去支援朝鮮。我知道近來林彪將軍身體不好,都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老話說嘛,病來如山倒……”
毛主席出言打斷:“停停停。粟裕同志,你的身體情況我也是知道的。要說林彪同志的身體不好,你的也好不到哪去。”看著粟裕似乎有些不肯服輸,張口便要反駁。
毛主席連忙打住他的話頭,繼續說:“我這次來啊,是讓你放寬心,好好養病。朝鮮那邊,我打算讓彭德懷同志去支援前線。你呢,我已經安排好了,你和林彪去蘇聯療養一段時間,那兒技術好、環境好……”
他們心里都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解放戰爭勝利了,他們心里繃緊的那根弦驟然松了,久病成災,幾位大將軍的身體都陸陸續續垮了,只有毛主席身體還硬朗。
黑云壓城國欲傾,疾風驟雨催人醒
林粟彭徐羅五共和國元帥及偉人毛澤東,他們都出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晚清,或出生農家,或出生小商戶,或是書香門第,那會他們的日子都過得很不太平。
彼時的清朝已是強弩之末,卻不甘心大廈將傾的命運,搞了個洋不洋、中不中的“清末新政”。
這一番新政不僅沒能妙手回春,反而引得上層社會的貴族官員怨聲載道,上層的怒火與怨氣,又施加到底層民眾身上,剝削與壓迫使得人人苦不堪言。
風雨飄搖,他們沿著時代的車轍一路走來,泥濘的小道上,涂有餓莩,有哀鴻遍野,也有高高在上的統治階層,對此視若無睹。
新中國的幾位開國將軍,都誕生在人人自危、家國不安的年代,變革的火種已在他們心中埋下,只待一日點燃。
當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意味著推翻舊制刻不容緩。
1912年,袁世凱脅迫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并以此為條件向孫中山索要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延綿千年的帝制走向終結,中華民國成立。
只可惜,民國的成立并未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光明。
在內,軍閥割據,混戰不斷;在外,群狼環伺。很長一段時間,當時的國人都處于無休止的苦難與迷茫中。而時代的先行者,往往立于迷霧中,執掌明燈。在這個階段,有人迷茫,自然也有人覺醒。
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當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點燃了新青年的希望,一個新的政黨——共產黨,由此孕育而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魯迅那時將愚昧無知而有封建腐朽、不知國家危亡之際正在眼前的國人,比作屋子里沉睡的人,那么可以說那時的共產黨人便是屋子里最先睜眼的人。
毛澤東,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開始接觸并學習馬克思主義,1921年,在我國湖南創立了共產主義組織。
林彪,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積極參與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同年,林彪正式入黨。
粟裕,1925年作為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至武昌,1926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7年正式加入共產黨。
彭德懷,1916年入湘軍,1926年被編入國民革命軍,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與共產黨人段德昌結為好友,耳濡目染中,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教育。
徐向前,1921年因在任教小學宣傳愛國主義反封建思想被辭退,1927年正式加入共產黨。
羅榮恒,1926年畢業后回鄉組織反土豪劣紳斗爭,1927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顯然,林彪、粟裕、彭德懷、徐向前、羅榮恒以及毛澤東,他們都在這個時期開始并持續進行著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覺醒進程。
歃血為民思救國,槍林彈雨不懼死
戰爭是殘酷的,可往往一個政黨想要成長起來,必須接受戰火的洗禮,更何況是當時剛剛成立的力量尚不算強大的中國共產黨。
1918年,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歐美列強在歐洲主戰場結束后,迅速對中國展開侵略。暗地里,列強持續為當時割據中國的軍閥們提供軍事支持,軍閥混戰愈演愈烈。
在如此膠灼的戰況下,時任國民黨理事長的孫中山開始意識到,依靠反動軍閥搞革命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唯有合作,能換來和平。
而在中國共產黨這邊,如火如荼展開的京漢鐵路罷工運動,被軍閥吳佩孚下令血腥鎮壓,起義人員傷亡慘重。
中國共產黨由此深刻認識到,想要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必須組織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4年,在兩黨積極分子的鼓勵下,中國國民黨第1次代表大會在廣東熱烈召開,大會成功通過新的黨章,確認了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黨內合作方式進行組織領導。
此后國民黨一直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重大政策,兩黨合作進展順利,積極發動“打倒軍閥,除列強”的北伐戰爭。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1925年,大革命后期,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國民黨內逐漸分裂為對立的左右兩派。
1927年,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右派,不顧左派堅決反對和阻攔,強烈要求與共產黨決裂。同時,國民黨右派人員積極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由此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國民黨右派對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的迅速反撲與叛變,是中國共產黨始料未及的。一時間,中國共產黨傷亡慘重,大量馬克思主義及愛國人員,遭到追捕和虐殺。中國共產黨人員一至跌至歷史最低。
俗話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國民黨右派的“翻臉”,讓更多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到他們丑惡的嘴臉。其中正包括了兩位開國大將——彭德懷、徐向前。
彭德懷的前半生可謂命途多舛。幼年上過幾年學,后來因家境貧困、不堪重負輟學,此后務過農,做過工,后來又因為參加饑民鬧糶被通緝,逃到洞庭湖做堤工。
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工地上被包工頭打打罵罵,但至少過得安穩。可他不甘心漫漫的生命耗費在無止境的打罵與羞辱中。
他痛恨啊!他痛恨貪婪的侵略者,痛恨為虎作倀的懦弱的政府,痛恨與列強一丘之貉的軍閥!1916年,他毅然決然地入了湘軍當兵。
幼年時輟學的經歷,滋養了他對知識求知若渴的欲望。1922年,他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后回到湘軍,一路升遷至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彭德懷隨湘軍部隊一起被編入當時兩黨合作的國民革命軍中,這里也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北伐期間,彭德懷結識了同在國民革命軍的共產黨人段德昌。
對方知識淵博,和其他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不一樣,他口頭上掛的不是虛妄而龐大的國家啊民族啊,而是真實又確切的工人與農民。段德昌對他說,這是社會主義思想,是他在共產黨接受的思想教育。
1928年,經歷了叛變、追捕、虐殺,正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最低潮。這一年,已在國民黨軍隊升任團長的彭德懷,像他18歲加入湘軍那樣,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彭德懷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開啟了他轟轟烈烈的后半生。
同樣有著類似曲折經歷的還有徐向前,他也是出身苦寒,幾經輾轉,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在兩黨合作破裂之后,深刻認識到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丑惡嘴臉,堅決跟隨中國共產黨。
至1928年,后來的五位開國元帥——彭德懷、徐向前、粟裕、林彪、羅榮恒已全部入黨,并在當時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共產組織地下活動部積極進行著革命斗爭。
基辛格的《論中國》中提到“中國人往往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們無疑就是當時的最勇敢者。
勇者的沖鋒陷陣,往往伴隨是刀劍無眼。鮮血橫流、皮肉損毀、筋骨斷裂是戰爭的常態,也是他們的常態。
鋒利的長刀、不輟的槍聲、精準的炮彈,無一不在痛飲他們橫流的鮮血,無一不在啃食他們損毀的皮肉,無一不在嚙咬他們斷裂的筋骨。
1928年到1937年間,蔣介石統治下的國民政府,無休止地對殘存的中國共產黨展開血腥的屠殺,逼得當時的共產黨軍隊萬里長征。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時任國民政府總理的蔣介石始終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不動搖。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國民黨被迫停止對中國共產黨的絞殺。
國破就在眼前,強敵入侵的大環境下,被迫開啟了國共第二次合作。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剛剛過去,癡心不悔的國民黨仍舊妄想背靠美帝,獨占中國政權。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兩黨簽訂的和平共處的“雙十”協定,解放戰爭正式拉開帷幕。1946年到1949年期間,大大小小的戰爭遍布全國各地。
如果從1928年五位開國大將軍全部入黨算起,至新中國成立,他們已然經歷了整整21年的戰爭。如果再往前推算,加上他們幼時的顛沛與磨折,前半生里,他們的時光幾乎都在戰火中度過。
而戰火,無時不在摧殘著他們的血肉之軀。林彪的身體早期還算康健,衡寶戰役之后卻突然一病不起,甚至在解放海南島期間,他都只能整日躺在病床上指揮作戰。
粟裕可謂無日不戰,自解放戰爭伊始,除去極其耗費腦力的軍隊部署、物資運營,沖鋒陷陣也在所難免。
長此以來,粟裕的精神一直保持在極度緊張的狀況,淮海戰役中高度緊張的他,甚至一度七天七夜沒有休息,戰爭一結束,粟裕便直接暈倒在地,被擔架送往了簡陋的醫院。
此后的多次戰爭,他甚至只能在擔架上進行指揮。
解放戰爭結束后,長期高度緊張的身體驟然放松,欣喜之外,病來如山倒。腦部神經損失造成了美尼爾氏綜合癥,戰爭中長期翻滾、跌打、碰撞導致的腸子錯位扭結,都在蠶食他的生命。
羅榮恒的身體更不比前兩位,早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便患有尿血癥,戰況吃緊,他連檢查的時間都沒有。后來經中央幾經催促,他才去醫院檢查。
這一檢查,他才得知自己患了腎癌,不得不前往蘇聯進行手術。手術過后,他并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便匆匆加入戰場。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的開始讓他夜不能寐、寢食不安。
在一次視察中,羅榮恒暈倒在地,多癥并發,毛主席命令他留在北方陣地接受治療。只可惜當時技術尚不完善,腎移植手術未成熟,最終羅榮桓因尿毒癥年華早逝,成為幾位開國大將中最早逝去的人。
徐向前的身體也如羅榮恒一樣,早在抗日戰爭初期便早早埋下病根,后因疾病發作,被送往延安診療并休養。解放戰爭剛開始,剛剛養好病的徐向前便急忙回到戰場進行指揮作戰。
但是疾病并沒有放過他,結核病、胸積水、肺病、偏頭疼、腸胃功能下降,病灶反反復復。全國解放后,毛澤東便將徐向前送往蘇聯進行療養。
相較于其他四位將帥,彭德懷的身體可謂是“鐵打的”。二十四年來,彭德懷一直坐鎮戰事一線,進行軍事指揮。
新中國成立后,本是極佳的休養生息的時刻,偏偏遇上美國在朝鮮地區進行各種軍事活動。朝鮮地區與我國邊境只有一線之隔,美國此番動作無疑是想借攻打朝鮮,順便打壓威脅中國領土安全。
而對于剛成立的新中國,倘若不能在國際上立威,便是在告訴歐美那些國家,中國仍然是百年前那個可以任人欺壓的中國。這一仗,必須打!
這一仗打得艱難,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只占了一個“人和”。一方面,朝鮮半島并非我國領土,我們的志愿軍對其地形地勢并不熟悉;另一方面,抗美援朝期間正巧遇上“拉尼娜”氣候現象,冬季氣候極寒。
長津湖戰役期間,氣溫一度低于零下40度,手腳失去知覺、被凍掉耳朵,是軍隊中常有的事,更可怕的是,有時候一回頭,隊友就變成了冰雕……
彭德懷就在這種極端艱苦的環境下,以生命健康為燃料,打完了耗時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他也因此患上了一身重病。
星火為炬照萬古,和風細雨潤無聲
與五位開國大將疾病纏身不同,偉人毛澤東在解放戰爭后一直生龍活虎。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
一來,毛澤東有健康的生活愛好。他喜好游泳,更好冬泳。70余歲時,毛澤東仍能暢游長江并以此為樂。
此外毛澤東的飲食習慣也令人稱道。他喜食粗茶淡飯,卻注重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這也奠定了他腸胃健康的基礎。
同時這也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毛澤東出身農民,自小便下地干活,后來在求學途中也不忘鍛煉,散步、爬山都是常態,身體自然健康。
為了鼓勵其他青年人鍛煉,他還留下了極其著名的一句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此外,和幾位開國將軍不同,毛澤東作為最高領導人,雖然也上過不少次戰場,也曾坐鎮一線,遭遇了不少次敵襲,卻能巧用了計謀,往往能逢兇化吉。
眾所周知,毛澤東在軍事領域也成就斐然,被稱為“當代諸葛”,這個稱號的來歷,還頗有意思。
1947年,解放軍初步解放河北石家莊后,蔣介石不甘心重要戰略位置的石家莊被奪,企圖派傅作義進行偷襲。此時主要軍力早已轉戰他處,要對上傅作義的十萬軍隊,難!
毛澤東得知這消息,心生一計:不妨唱段“空城計”。
毛澤東立即提筆寫下新聞稿,并讓下屬將其立即登報示眾。報紙上稱,我黨已厲兵秣馬,只待敵軍一到,便可立即圍剿。報紙一出,先前來勢洶洶的傅作義便不敢有絲毫動彈,之后在城外徘徊幾日,便灰溜溜地回去了。
毛主席不費一兵一卒,便嚇退了傅作義的十萬軍,怎么不是“當代諸葛”呢?也是憑借他杰出的軍事才華,毛澤東才能屢屢死里逃生,得以保全性命。
新中國成立后,沒有了虎視眈眈的仇敵和看似永無止境的戰爭,幾位將軍身上驟然卸下重擔,卻一下子疾病纏身,只能前往蘇聯進行診療。
毛澤東不同,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政府部門的規劃重組、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路線、國際環境和國家間往來,這些都是他必須要操心的大事。
百廢待興,毛澤東只能再次扛起重擔,幾位大將驟然病倒,他更要撐起國家的未來,這才有外人所能看到的的“生龍活虎”。
結語
槍林彈雨、刀光劍影里風雨飄搖幾十年,林彪、粟裕、徐向前、彭德懷、羅榮恒幾位開國大將早已在戰火中精神與身體的雙重磨折得奄奄一息。
勝利的出現,是舉國歡慶的喜悅,更是他們大腦無意識發送的休息的訊號,繃了十幾年的弦,終于松了下來。
“中國人往往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勝利的號角吹響,這一刻,最勇敢的他們,也可以被別人好好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