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中國美妝品牌TOP 100榜單》,或許很多人都沒注意到范冰冰在商場里已經悄悄贏下了一局。
榜單顯示,由她創立的美妝品牌Fan Beauty Diary 2024年營收高達14.5億元,排名第35。
●圖源:中國美妝網
相比榜首珀萊雅近86億元的體量,這個數字并不驚艷,但對于一個僅僅成立7年的新品牌來說,它已然是行業里的黑馬。
更重要的是,這個成績發生在國內化妝品行業整體低迷、消費欲望疲軟的背景之下。
很多人對范冰冰的最后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因稅務風波而跌落神壇的“紅毯女王”上。一張罰單、消失的代言、撤檔的電影……其演藝生涯按下暫停鍵。
但在被大眾忽略的另一面,她卻用創業者的身份悄悄修補著那段不堪的人生履歷表。
沒有鎂光燈也沒有“艷壓”通稿,只有一張又一張售價近40元的面膜幫她重回巔峰。
七年磨一劍,從美容儀到面膜王國
時間撥回到2018年,彼時的范冰冰還未深陷風波,Fan Beauty Diary(以下簡稱FBD)就已悄然成立。
最初試水的是單價高達2399元的射頻美容儀,3批3000臺火速售罄。可惜后續并未打開市場局面,看上去像是個玩票式的嘗試。
轉機出現在2019年,海葡萄凝水保濕面膜成了第一個爆品,單月賣出120萬片,范冰冰在美妝領域的真正“破圈”由此開始。
此后,她不再是一個掛名創始人,而是實打實卷入了這場商業戰役的主理人。
2021年FBD全年GMV剛突破3億元,2022年就猛增至8.5億元,2023年攀升到11億元,再到去年站上14.5億元的新臺階。在國內美妝行業整體“唱衰”的背景下,這樣的增長堪稱異類。
而這份成績單背后的核心秘訣,藏在三個地方。
第一,王牌依舊是范冰冰。
從娛樂圈頂流變成護膚領域的頂流博主,她親自下場直播、測評、發Vlog,素面朝天的在小紅書安利自家產品。有一次因為素人攝影師拍丑了她,反手就請對方為新品拍廣告,順勢打造了話題熱度。
這種深度參與和個人IP綁定的模式,直接復制了雷軍小米那套“創始人即流量入口”的打法。
●圖源:Fan Beauty官方微博
范冰冰在抖音、小紅書、天貓等平臺已經累計超500萬粉絲,自播GMV單月突破5000萬,形成了穩定的私域流量池。
第二,是爆品戰略。
海葡萄面膜開了好頭,緊隨其后的是VC大桔美白面膜。今年618期間,單價198元的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間10秒賣出10萬盒,瞬間銷售額近2000萬元。
可見,“打造單品爆款-復購沉淀-拉升品牌溢價”這套邏輯,已經被范冰冰玩得爐火純青了。
●圖源:淘寶
數據顯示,FBD的淘系營收超6億元,占比近50%;面膜單品貢獻營收68%,單海葡萄系列年銷就已超4億元。這個品牌,不靠鋪天蓋地的SKU,反而靠單點突破撬動了規模增長。
第三,是渠道紅利。
天貓是根基,抖音則是新戰場。在抖音,FBD構建了“明星IP+達人種草+自播”三位一體矩陣,跑通了短視頻電商時代的主流玩法。在這套打法下,即使不靠李佳琦、雪梨等超頭主播,品牌自播也能支撐千萬級銷售額。
從表面看,這只是范冰冰用“流量變現”玩出來的成績。但本質上,是她理解并順應了消費市場每一次渠道變革所帶來的紅利。
風光背后,FBD站在了懸崖邊上
在這場華麗的商業翻身仗背后,隱憂正在悄然堆積。
首先是FBD的“面膜依賴癥”已經愈發明顯。
雖然布局了美容儀、身體護理、口紅等9大系列,但真正撐起營收的仍舊是那片均價30元以上的面膜,其他品類尚未復制面膜的爆款神話。單一的產品結構在行業下行周期的抗風險能力,脆弱異常。
其次,“重營銷、輕研發”的老問題依然存在。
數據顯示,FBD至今僅有7項外觀設計專利,并無任何核心配方或技術壁壘。生產全部依賴代工,合作工廠包括中山中研、科瑪等。其中,中山中研同時為名創優品、阿芙等多個品牌代工,2020年更因生產不規范而被藥監局責令整改。
成本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一片售價近40元的面膜,實際成本可能不足3元,但毛利率卻高達80%以上。
這條路徑決定了FBD難以向真正的高端護膚賽道突圍,只能在中高端定位里反復榨取品牌溢價和粉絲忠誠度。
●圖源:Fan Beauty
更大的風險來自明星IP與品牌深度綁定所帶來的脆弱性。
IP強關聯既能助力品牌起飛,但也容易生成“連坐”隱患。
稅務風波讓范冰冰一夜跌落,如今若有風吹草動,FBD所受影響將被成百倍的放大。小米SU7車禍后雷軍的沉默,也算是前車之鑒。
此外,出海的嘗試也為她敲響了警鐘。
●圖源:網絡
2024年FBD入駐Lazada、TikTok,試水東南亞市場,范冰冰甚至親自參與馬來西亞本地直播帶貨。但一年下來,無論粉絲量、播放量還是銷量,數據均未達到預期。
明星IP在國內可以轉化為銷量神話,但在失去語言環境、文化土壤的加持后,其影響力顯得蒼白而有限。
范冰冰或許還沒意識到,這既是她個人品牌出海的問題,也是中國美妝產業鏈“輕研發、重營銷”模式在國際市場天然的水土不服。
從翻身到長跑
范冰冰的考驗剛開始
如果只是講“流量如何變現”,那么范冰冰交出的這份答卷已經值得許多明星學習借鑒了。但商業的本質從來不是賺一時快錢,而是跑長期主義的馬拉松。
當下國內美妝行業的窗口正在快速關上。2025年5月,化妝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4.4%,創三年新低。莎莎撤離、屈臣氏關店、絲芙蘭收縮……從頭部到腰部,幾乎無一幸免。
過去靠營銷敘事撐起來的完美日記、花西子、毛戈平們,也一個個顯露疲態。
完美日記連續5年虧損,逸仙電商銷售費用高達142億元,研發費用則淪為零頭;毛戈平上市后研發開支連年不足營銷費用的零頭,去年上半年僅為1526萬元。
●圖源:小紅書
而FBD正處在“重營銷輕研發”的同一賽道上。
如果未來想要沖擊更高的位置,范冰冰必須學會與時間做朋友:舍棄賺快錢的捷徑,夯實供應鏈與研發能力,打造真正的護城河。否則,就算眼下營收亮眼,未來也不過是另一家被時代淘汰的品牌罷了。
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真正穩住基本盤、沉下心做長期品牌,是比帶貨賣貨更難的修行。
或許范冰冰能理解這一點,畢竟,走紅易,翻身難,長紅更難。
范冰冰的“自救”,還未畫上句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FBD是范冰冰的另一場人生。她曾在娛樂圈頂峰跌落谷底,如今又在美妝賽道殺出血路。
但商業世界和娛樂圈同樣殘酷,粉絲濾鏡消散、消費者理性回歸、行業周期下行......這些都不是單憑明星光環所能扭轉的。
站在年銷14.5億元的門檻上,FBD該做的選擇很明確:是繼續賺流量紅利的快錢,還是轉身投入長線價值構筑?
這個問題,留給范冰冰,也留給所有靠流量起家的新消費品牌。
至少眼下她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未來如何,或許正如那一張張面膜所承載的隱喻一般:水能潤物,也能蒸發。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