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關公布的貿易數據來看,今年前8個月我們的貿易繼續增長中。
而且即使僅看中美貿易也還在增長,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樣在增長,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在擴大中。
所以說誰給了美國人底氣,還要繼續在貿易戰中糾纏不清呢?還敢對我們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呢?
或許美國看中的是消費數據,這一點中美之間差距確實比較明顯。
美國經濟還處于“泡沫”狀態,通貨膨脹率雖然接近2%的目標區間,但美國人民仍然被高昂的物價所困擾。
盡管如此,美國居民的收入增長幅度多次超過了CPI的漲幅,有數據表明,現在美國人的周薪平均值是1200美元,月薪的平均值則達到了5000美元。
而且美聯儲提供的二季度末數據還表明,美國家庭目前的凈資產高達163.8萬億美元,再次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
現在,消費在美國經濟結構中的比例已接近82%,比幾年前的80%增長了2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實現了“高度內循環”,掌握著美元發行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抵御通貨膨脹的沖擊”。
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敢對中國商品強加關稅,并不擔心因為關稅而推高了美國的物價。
但對于中國來說卻存在隱憂。
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有時能達到8%到10%的高水平,但現在這種增長已難以實現。
即使是當前設定的5%的增長目標,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達成,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4%區間。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放緩到4.7%。
長期的房地產危機、高失業率和大多數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導致的國內需求不足,使得中國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
正因為我們內需不強,所以才依賴外需。
盡管中國經濟體量龐大,但仍然“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未來經濟如何實現持續、高速增長是個嚴峻的問題。
所以,美國發起科技戰、貿易戰、金融戰,希望在中國內需不振時,切斷我們的外部需求。要打破這個困局,顯然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們內部。
PS:既然看到了這里,請您給本文“點贊”,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