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當初通過的“2035年后禁售燃油汽車”的法案,如今又“反悔”并撤銷禁令!
同時,蘋果放棄電動車項目,奔馳和寶馬相繼放棄全面電動化。
難道這是歐美的又一次“星球大戰”計劃?
在全球倡導碳中和的今天,為什么會出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和歐美截然不同的景象呢?
星球大戰計劃
1983年3月23日,美國總統里根在全國電視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
這一舉動加劇了蘇聯的焦慮,蘇聯領導人擔心,如果美國能夠實現這個計劃,將會打破當時的核威懾平衡。
蘇聯不得不加大對導彈技術和軍事科技的投資,進一步拖累了本已疲憊的蘇聯經濟。
最終導致解體。
歐盟通過“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
時至今日,歐盟于2022年6月通過了一項法案,宣布計劃在2035年全面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
根據法案,從2035年起,歐盟將不允許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車輛,所有新車必須為零排放車型。
比如電動汽車或氫燃料電池車!
歐盟的這一法案對汽車制造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它們加速向電動車型轉型。
而隨著電動車的興起,也吸引了許多中國企業投資,崛起了一批電動車“新勢力”。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歷史
1987年,我們的國寶科學家錢學森訪問西德和英國時,考慮到中國未來的汽車需求量和環境問題,他提出中國“直接進入新能源汽車的新時代”。
之后在1992年8月22日,錢學森向國家部委寫信表示中國汽車工業應跳過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新能源階段!
1993年,錢學森又再次提出“民用汽車一定要電氣化”!
并表示汽車也應跳過汽油階段,要下決心開發電動汽車!
2007年到2012年間,我們的新能源電動進入了規范化管理、小規模示范運營階段。
2008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示7款新能源車批準量產,包括上海大眾帕薩特燃料電池車、上海通用SGM7240混合動力車、一汽CA7130混合動力車,以及由東風汽車、北汽福田和長安汽車生產的四款混合動力客車。
奧運會期間,甚至有有500輛新能源汽車為奧運會服務。
盡管當時中國車企未能真正掌握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也沒有建立供應鏈。
但這一示范極大的增強企業信心,促使新能源車的加速發展。
時至今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幅增長,基本建成本土化的供應鏈,關鍵技術已實現自主化。
2022年,國產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占到了總銷量的79.9%。
比亞迪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產銷量最多的新能源車企,蔚來、理想、小鵬當年交付均突破10萬輛。
截至2023年,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為35.7%,在年底更是突破了40%!
寒冬般的歐美市場
轉頭看歐美市場,根據德邦證券數據,歐洲新能源滲透率不足20%,而北美僅為8.1%。
而中國海外電動車銷售占新車市場比例不到10%。
中國以外的市場,燃油車仍占主導地位。
由于歐洲對石油依賴較大,一直對新能源發展保持積極態度。
但俄烏沖突嚴重打擊了歐洲經濟。
通貨膨脹急劇上升,整個歐洲的經濟形勢日益嚴峻。
德國PMI指數一度跌到38.6,關系到數幾百萬人的就業,歐洲選擇保飯碗還不是保環境!
而在政府補貼減少之下,歐美車企盈利希望渺茫,不得不放棄。
是不是星球大戰2.0?
歐洲國家由于人口少,市場小。
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實就在我們,西方已經失去對我們的競爭優勢,這也是西方國家放棄電動車的主要原因。
而當年的“星球大戰”,主要依賴政府投入,不會產生經濟回報。
如今的新能源大戰,已有許多車企在政策扶持下慢慢贏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車企可以完全自身造血,不斷發展。
那么,你認識新能源電動車是大勢所趨,還是西方陰謀?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