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智能
模塊化建造
用電自給自足
30天完成現場施工
近日
由花都區委、區政府
聯合中建四局打造的
花都區首個新型農房試點項目
全面竣工
樹立鄉村振興新典范
建證未來鄉村新家園
開創了“百千萬工程”實施落地的
花都模式
中建四局承建的花都區新型農房試點項目
中建四局承建的花都區新型農房試點項目位于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建造三層獨棟,內含花園、露臺、車庫等多變宜居空間。項目以“百千萬工程”為切入口,優化“生產—生活—生態”國土空間格局,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實現村民集中居住,同時為片區補充優質民宿資源,完善片區文旅配套。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型建筑工業化+新型農房的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工業化、綠色化、低碳化,探索可復制推廣的花都模式。
設計階段,中建四局應用自主研發的CF-MiC建造體系(一種構件組合免支模的模塊化建筑體系),如同造車流水線一般高效生產組裝新農房,整體裝配率高達92.5%,實現了建造流程的高效化。新型農房實現1周生產,現場30天交付,工期縮短近60%。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現場工程量減少80%,建筑垃圾降低75%,材料損耗減少25%。
建設中,項目巧妙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確保房屋具備卓越的抗震抗風性能,能夠抵御8級地震與14級以上臺風的侵襲。同時,項目采用地下樁基配合條形基礎,進一步穩固結構體,為住戶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防線。這一建造方式在結構安全與抗震效果上提供了卓越保障,是新型綠色建筑的典范。另外,中建四局以新質生產力為抓手,將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理念融入設計-生產-建設中,依托局全產業鏈優勢,運用30項前沿技術,破解新農房65項難題。
新型農房融入嶺南建筑特色,以天井為核心,提升采光通風性能,減少能耗,實現被動式節能。積極推動分布式新能源開發利用,采取“屋頂光伏+MIC模塊化”前沿模式,結合BIPV光伏節能系統和節能設備,構建“自給自足、余電并網”,預計年發電量達15000kwh(相當于1800戶家庭一天的正常用電量)。
噴涂機器人自動作業
新型農房廣泛采用綠色建材,使用比例達30%。以建筑固廢為創新原料,精心打造了新型ERC內隔墻板和立面造型線條。自主研發的噴涂機器人精準應用超雙梳被動輻射制冷涂料,使建筑表面具備疏水疏油和自清潔功能。同時,涂料還能顯著降低房屋表面溫度4℃-9℃,確保農房全生命周期內實現低能耗、低排放。
在家居設備選擇上,新型農房使用了節能燈具、節水器具、低能耗空調和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等節能家居設備,將家庭的總能耗降低30-50%。
通過模塊化、智能化生產,新農房的毛坯、粗裝修單方造價可控制在較低范圍內,并導入各種新設計的農房,為“百千萬工程”作出示范。
智能家居系統集成
集合5G、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以及云計算(Cloud)技術,新型智能農房將全面升級為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生態系統,不僅能夠實現遠程控制家電、照明、安防等日常功能,還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終端設備管理居家環境,實時監控家中狀態,隨時響應住戶的需求。
此外,屋頂和車棚安裝的光伏板可通過儲能上網提供額外的經濟收益,實現居住與增收的雙重利好。新農房的建設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鄉村發展的活力動力,鼓勵更多優質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更好地賦能縣鎮村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建四局一公司廣州分公司
編輯:花三文
“花都融媒視頻號”內容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