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戰斗于敵后的八路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中迎來了1940年。
從鹿鐘麟主冀以來,為消弭磨擦,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出面與蔣介石、閻錫山、程潛、衛立煌、鹿鐘麟分別進行過多次電商、面談,提出過多次解決方案,我黨方面作過多次讓步,終于無效。十二月事變后,八路軍的處境空前險惡。除日寇的封鎖、掃蕩外,從晉西北到晉東南,從中條山綿延到晉冀豫邊和山東半島,蔣、閻對八路軍和決死隊形成了一個半月形的大包圍圈。1月4日,毛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說:“這里已無電臺,消息不通,沿河被封鎖,交通亦斷,我們也無法指揮……”
退無可退,忍無可忍,1940年,八路軍也對蔣閻軍實行反擊。
在晉西北,自晉西事變后,決死第二縱隊和八路軍呂梁支隊突破閻軍包圍,在八路軍羅貴波、彭紹輝部接應下,到達晉西北,與決死第四縱隊會合。2月初,賀龍率一二O師主力從冀中返回。2月底,全部肅清了晉西北地區反共的舊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得以鞏固建立,成為陜甘寧邊區的可靠屏障。在國民黨卡斷八路軍經晉西和中條山與后方的交通后,晉西北還成了延安與敵后各抗日根據地往來的通道。
在晉東南,決死一縱隊按照彭德懷的辦法,在事變中將全部舊軍官集中控制起來,未遭受任何損失。1月中旬,蔣介石下令要八路軍撤至邯(鄲)長(治)路以北。白晉路以東,同時以5個軍進犯太南太岳。19日,朱、彭令陳賡率三八旅主力移駐太岳,統一指揮太岳之八路軍及決死隊。太岳陣地得到鞏固。朱、彭又令黃克誠統一指揮太南八路軍及決死三縱隊,恢復了太南的部分陣地。
閻錫山苦心導演的以舊軍吞并新軍、以舊派搞垮新派的摩擦戲,至此進入尾聲。閻錫山通過事變完全控制了晉西南,占領了晉東南的部分地區,但退出了晉西北;閻錫山拉走了決死縱隊的3個團,卻遇使山西新軍的40個團完全過渡到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之下。
在對閻錫山的這場嚴重沖突中,毛主席十分巧妙地掌握著斗爭的策略和分寸:不打第三槍。事變高潮之際,彭德懷在給毛主席的一封長電中,估計時局將有大逆轉,提出一切工作必須放在蔣、閻“投降妥協成為事實”上。毛主席答復彭德懷說:“德懷同志:……目前還不是全國下雨之時。”“日本在華軍人的政策還是硬的,此事不能不影響國民黨的態度,故好轉的可能還未斷絕。”
在對閻錫山的摩擦氣焰給予有力打擊之后,我黨電閻錫山愿調解新舊軍之間的糾紛,蔣介石則以斡旋為名,向新軍提出調離山西,不歸八路軍領導,由中央(蔣)給經費的辦法。閻錫山得知蔣在打新軍的主意,忙接受我黨的意見,表示,他的存在對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有利。以后新軍繼續擁閻抗日,山西方面和閻錫山的摩擦趨于緩和。
2月7日,彭德懷在晉東南紀念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17周年集會上發表演說,談到經過17年革命斗爭的我黨“有了富于政治遠見,預見事變,并且善于處理事變的中央,有了英明的領袖”,領袖,指的就是毛主席。這一由衷之言,概括了抗戰以來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交織中他的切身體會。他自己也在這場尖銳、復雜又時而微妙的斗爭中,在政治上日臻成熟。
閻錫山的“驟雨”方過,八路軍總部又不得不掉過頭來,對付國民黨中央軍在太北和冀南的進攻。
在冀南,雖然鹿鐘麟提出了辭呈,蔣介石對河北是志在必得。國民黨《共黨政治設施概況》中稱:“河北土肥人眾,非陜北地廣人稀。冀中、冀南實為共黨有利發展之機會……中央對共應采取之政策,令無條件交出政權,應采取過去在江西之安內辦法……不難達收復政權之目的”
1940年1月,蔣介石另委四十軍軍長龐炳勛為河北省主席。接著。龐炳勛、朱懷冰、石友三等軍自南而北,向太行、冀南抗日根據地發動進攻,與日軍自北而南的掃蕩相配合。太行根據地處于虎狼夾擊的危急局面。
這時,聶榮臻親率兩個旅跨正太路日軍封領線南下,也到達太行。一起來到的,還有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
在武鄉縣王家峪村的八路軍總部,戰友重逢,分外高興。聶榮臻將軍英姿颯爽,胯下一匹大白馬,左權戲呼之為白馬將軍。
軍情緊急,朱、彭、左、聶、呂、劉、鄧立即研究這場反摩擦戰役如何打法。一致的看法是,應當集中力量,打擊進攻抗日根據地的急先鋒朱懷冰。
朱懷冰軍在裝備供應較為充足的中央軍中,也稱得上武器精良。但朱并不積極抗日,憑其武器優勢搞磨擦,故號稱“磨擦專家”。1938年3月的小東嶺會議上,彭德懷在報告中提出要改造舊政權,洗刷貪官污吏,實行合理負擔,發動民眾。朱懷冰說:“這樣做,我們不都赤化了嗎!”不同意改造舊政權。
彭德懷說:“你不改造,八路軍來改造嘛!”但朱懷冰在會上提出將“堅壁清野”的口號改為“空舍清野”,彭德懷認為很合理,欣然接受,朱懷冰甚為自得。以后,隨著八路軍在敵后開展民主建政,抑制地方封建勢力,朱懷冰摩擦也愈益猖狂。總部朱、彭、左,一二九師劉、鄧,曾經多次同朱懷冰會談爭取無效。但其下層官兵在和八路軍的接觸中受到教育,反投降、反內戰的情緒日益增長;加以朱懷冰的軍閥作風、腐化生活,官兵關系、軍民關系都十分惡劣。打朱懷冰,具有十分有利的政治條件。
朱懷冰是中央軍。從反摩擦斗爭開始,直接和中央軍打,這還是第一次,需要慎重考慮。
劉伯承的態度十分堅決,說:“他們從太南把我們擠到太中,又要把我們擠到太北。再擠,我們在地球上就沒有地方立腳了,成了‘空軍’,只有到空中去。空軍還得在地上有個機場哩!”
彭德懷一只大手重重按在桌子上:“好!就收拾這個‘磨擦專家’。叫黃克誠他們在西邊打,你們在東邊打!”彭德懷轉臉看著劉伯承和聶榮臻。
“這回嘛,我和老彭、伯承都不出面,由小平同志來干,到時候好說話。”朱德說。
“要得廣在座的有4個四川人,兩個湖南人,對朱老總的四川方言答應得十分合調。
3月5日,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共13個團的兵力,在晉冀豫邊的磁縣、林縣、武安、涉縣地區,向朱懷冰部發起攻擊。僅四天,殲滅朱懷冰兩個師及其他地方軍隊萬余人。朱懷冰丟下家眷率殘部逃脫。總部派人將其家眷送回。
打朱懷冰的同時,八路軍在平漢鐵路東,擊演了勾結日寇的石友三部。以后,八路軍截獲了石友三與其弟秘密降日的罪證,又連續給石以打擊,并將證據送蔣介石和衛立煌。衛立煌令高樹勛將石友三密捕處決。
打朱戰役前,鹿鐘麟因在河北已難立足,率殘部千余人南撤,到磁縣正遇上朱部被殲。鹿一行攜巨款慌忙逃到陵川險道,被八路軍發現,報告彭德懷。彭德懷一擺手,說:“讓他去吧!國共還要合作,以后好見面。”鹿連冀察戰區司令長官的大印也不要了,跑回重慶。馮玉祥責問鹿:“去年彭德懷來看我,介紹八路軍在敵后的政策,我還要向八路軍學習哩!你怎么不好好和八路軍合作?”鹿以遵照蔣介石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來解釋。馮罵道:“我叫你深入敵后,是為和八路軍密切合作,發展一些部隊,抗戰對敵,誰要你管他那些混賬辦法!”
打朱戰役后,八路軍以自衛為度,未打第三槍。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指示朱、彭:“反磨擦斗爭必須注意自衛原則,不應超出自衛范圍”……尤其對中央軍應注意此點。因國共合作就是同中央軍合作”。朱、彭即停止追殲朱懷冰殘部,派代表與衛立煌談判,達成協議:以臨電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縣之線為界,以南為中央軍駐區,以北為八路軍駐區。
打朱一役“鞏固了太行山根據地,保證了太行山根據地和山東、蘇北、皖北、河北平原的聯系,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從此太行山結束了武裝摩擦,打退了第一次高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