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吟方 初名吟舫。黃賓虹研究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文旅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浙派篆刻研究院副院長。
1963年10月出生,浙江海寧人。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早年從師沈紅茶、余正先生,期間得到蔣孝游、江蔚云、張振維、吳野夫、孫正和等先生的指點。
長期關注近現代藝術史、收藏鑒定史,并涉及研究寫作,兼事書畫印創作實踐。著有《漢字的藝術》(與劉濤先生合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雀巢語屑》(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初印本,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修訂版)、《浙派經典印作技法解析》(重慶出版社,2006年版、2019年修訂版)、《尺素趣》(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版)、《藝林煙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新月故人》(上海文匯出版社,2018年)等。
創作方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始先后在東京、香港、上海、北京、蘇州、秦皇島、福州、海寧、寧波、南通、紹興、南京等地舉辦聯展或個展。
心靈之巢—— 唐吟方的書與畫
文/白謙慎
唐吟方顏其居為“雀巢”,頗得陶淵明名句“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的意趣。雀巢在北京的西北,算是喧鬧的都市中寧靜的一角。近年來,每次到北京,我總要在雀巢小住數日。雀巢有唐吟方的工作室,緊挨著我棲居的小屋,工作室中掛滿了唐吟方的書畫,使我得以時常細細品味:那畫中的嶺上白云,山中溪流,林間鳥雀,邀我和幾個寬袍大袖的游人同作山陰道上行;而那圓潤溫文的五言聯,詞語簡潔雋永的行草斗方,也在在透露出主人的閑情逸致。
雀巢主人喜歡畫雀——四季的鳥雀。《小鳥陰翳》中,密枝繁葉簇擁著小雀兩只。此作的留白頗具匠心,僅在畫面的右下方留下一角,落款也在此。在《冬天的雀巢》中,由同一方向的迅捷用筆,畫出在寒風中搖曳的枝椏,而林中的鳥雀卻安然而棲。巢難入畫,棲息之處便成了“雀巢”。唐吟方的鳥雀在風格上也淵源有自。他畫的八哥,有八大山人的遺風,畫叢林中的小鳥,則來自林風眠先生的啟發。先賢啟發的是筆墨,那畫中的意境則是“中得心源”了。沒有對雀巢的依戀,是難以給人那種平和的氣氛的。
唐吟方的山水畫可以清澈靜謐四字來概括。《吾愛白云》是其代表作。此畫左下方和右上方的兩座山峰,純然用淡墨輕輕地暈染出。為了突出“淡”,山上的林木也用水調上淡淡的黃色,一片澄明。山道上有翦袖漫步的游人,為空靈的山水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氛。從畫題來看,唐吟方此畫似可歸入古人所說的云山圖,但畫中并沒有通常云山圖中舒卷的白云,但它的空靈和遼遠卻是白云的境界。題詩云:“吾愛白云云愛吾,朝朝夕夕伴吾廬。”唐吟方的題詩令人起白云之想——那華陽隱居獨自怡悅的嶺上白云,五柳先生在東籬下望見南山縈繞的白云,王摩詰在輞川參禪時“坐看云起”……能與白云朝夕相伴該是何等的幸運!但如今在我們居住的都市,即使是高樓,也難有白云相伴了。于是,白云便成為我們的遐思,我們用藝術營造的夢境。唐吟方的畫中既不見“白云”,也不見“吾廬”,但既然“心遠地自偏”,“吾廬”不正可在我們意念中的“云深不知處”呢?能心存此念,我們便常有白云相伴了。
唐吟方是浙江海寧人,他的簡筆人物總令我想起浙籍前輩豐子愷先生的人物畫。豐子愷先生的人物畫多似漫畫,唐吟方得此旨趣。《老婆今天生日》,大白話的畫題已透露出幾絲幽默。畫面上,得益于書法訓練的中鋒用筆極為簡煉地勾勒出一個人物,他抱著一束鮮花,雖也興致匆匆,但卻神態怡然——不著急,又不是去赴幽會。
唐吟方山水畫中常有二三個寬袍大袖的人物,或在山間,或在林下,信步優游。其中常有戴眼鏡者。雖然明清之際就有中國人戴眼鏡的記錄(傅山就戴眼鏡),但眼鏡通常不入傳統水墨畫,所以眼鏡卻成了和現代社會相關的物品。可唐吟方畫中著傳統的服裝畫的明明不是現代人,看著他們臉上架著眼鏡,一絲帶有現代感的幽默油然而起。
唐吟方的書法似乎受到了徐悲鴻先生的啟發:多使轉,少提按,遒勁圓潤,走的也是古雅恬靜的一路。書法是基于書寫之上的藝術,點畫章法之外,文辭也成為鑒賞的重要要素。唐吟方的一些書法小品,一如他畫上的題識,短小而雋永,《倦了》即為一例。古人用“倦”,今人用“累”。在今天的吳越語系中,仍用“倦”來表達“累”的意思。唐吟方久居京華,鄉音未改。這《倦了》如寫成“累了”,則太直白而不馴雅。可那個“了”字,又有白話文的意味。正是在這普通話讀來有點半白半文詞語中,《倦了》也就有了可以咀嚼處。誰不會倦呢?特別是在這日益繁忙嘈雜的時代。倦了,便要返回棲息之處。《歸去來兮辭》說:“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靖節《飲酒》詩中又有“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句子。唐吟方倦了,便回到雀巢。在那里憩息,也在那里寫字、畫畫、作文。
葉劍英《青島》
作者:唐吟方
書體:草書
尺寸:139cm×34cm
釋文:小樓明一角,深隱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叟,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蒼涼唱大風。
款識:葉劍英詩一首。吟方。
鈐印:直愚(朱文)、止矣(朱文)、唐吟方(白文)
彩云仍舊現滇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全國書法名家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詩抄作品展
指導單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協辦單位
云南省圖書館 昆明市博物館
學術支持
浙江省書學研究會 《中國篆刻》
支持單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會議紀念館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云南民族藝術研究院 云南革命軍事館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省人大服務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省昆明警備區
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
機構支持
齊廬畫會 西湖畫會 三星堆詩書畫院
鳴謝單位
云南省博物館
展覽顧問
韓天衡 何應輝 鮑賢倫 孫慰祖
學術主持
劉新德 金心明
文學統籌
曹曉宏
總策劃
杜 拉
策展 人
劉德武 張 震
策展助理
念繼新
展覽協調
班 文 李建坤
展覽統籌
張文清 楊丹堯
展陳設計
邱 燁 方世秋
視覺設計
王昕蕾
展覽執行
鄒興梅 張玲玲 唐友軍 朱 曉
宣傳推廣
張 穎 劉堂建 張學聰
作品釋文
熊廷獻 劉慶飛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務
李麗娜 馬 晨 張 穎 朱曉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謝 瑞 張 睿 李 珊 王亞楠
趙凌瀟 張啟文 張瑋皓 王銓銳 朱翠紅 楊 楠
劉昊諺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覽時段
9:00——17:00(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臨展廳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參觀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預約。
圖文編輯:杜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