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作為一種歷史悠久又充滿著創新創造活力的藝術形式,在中國藝術的版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國版畫家們充分發揮藝術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以創作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氣神。代大權,當代中國版畫界頗具影響力和引領性的藝術家,也是潛心教育和致力美育普及與提升的藝術教育家,數十年如一日,執著耕耘在版畫創作的沃土上,以深厚的人民情懷、深刻的哲學思考、精湛的創作技藝和獨到的藝術表現,創作出一幅幅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版畫作品。他投身教育事業四十載,言傳身教,培養一代又一代學子學有所成,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啟蒙者、引路人。
——編者按
代大權
《元旦之旦》
版畫
2022年
和代大權教授相識九年,他是我格外敬重的一位版畫家和藝術教育家。記得九年前的初次見面,是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以下簡稱“人美”)舉辦的全國高中美術教材編寫修訂啟動會上。彼時我擔任人美社教材中心總編輯,代教授作為在美術界和教育界兼具影響力的專家,受邀擔任人美版高中美術《繪畫》教材主編。會上名家云集,見地紛呈,代教授的話仍格外擲地有聲。他說:“藝術教育的普及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其核心是基礎為本,現實為根,社會為鏡,思想為魂。”自那次會后至完成高中教材編修的三年間,我多次聆聽他的講座,并前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下簡稱“清華美院”)拜訪他,聽他娓娓講述藝術學科的育人之路、講版畫創作和畫壇趣事,深感代教授威嚴的外表下,內心著實生動而有趣。當然,這三年間,我更是親歷了人美版高中《繪畫》教材在他的引領下平地起高樓,為高中教師所稱道,讓數百萬高中生受益的過程。再之后,我常常見到有關代教授的報道,或是他的創作訪談,或是他撰寫的理論文章。于我而言,在學習的同時,也愈發慶幸結識了這樣一位思想深刻而清醒、見解犀利而獨到、創作細膩而有風骨、精神睿智而有擔當的版畫家和教育家。
代大權 郝彥杰 賀秦嶺
《歌盡桃花》
270cm×440cm
版畫
2016年
一、刀刀入骨:刻出時代精神和人性思考
藝術創作要想脫穎而出,既要遵循規律,更要彰顯個性。好作品是藝術家的代言人,檢驗的是藝術家的人品、眼界、格局、境界和超乎常人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代大權是天生為版畫而生的藝術家。他1978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1982年畢業后留校任教,2000年被清華美院人才引進,擔任繪畫系副主任。他創作的《來自老百姓》《挖掘機組》《建設者們——新興木刻精神不死》等作品,以強烈的黑白對比和粗獷的刀法,生動刻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勤勞質樸、腳踏實地、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這些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全軍美展、建黨展等大展中獲獎,夯實了他“以刀為筆、以版為紙”的版畫道路。
代大權
《建設者們——新興木刻精神不死》
102cm×200cm
黑白木刻版畫
2009年
作為中國第三代版畫人,代大權的創作之路與改革開放的背景相伴相生。勞動者是他表現最多的題材之一。他在《父子》《紅霞面店》《涼山老嫗》等作品中,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無論是畫面上布滿皺紋的面孔,還是躬身勞作的身影,都散發出質樸的光芒,映刻出堅韌的力量。他的作品中,勞動者不是簡單的形象符號,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的鮮活生命體。他把他們質樸、勤懇、善良的特質,以版畫的影像定格下來,不僅成就了個人藝術創作的經典,而且使之成為版畫藝術的公共財富。代大權的版畫不僅刀刀留痕,而且刀刀入骨。他的作品鐫刻著對社會的深切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線條剛勁而情感溫暖,黑白對比強烈且張力十足,畫面有限卻意味無窮,體現出一種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的氣度。
代大權
《紅霞面店》
50cm×100cm
套色木刻版畫
2014年
二、主題性創作:奏出社會性與藝術性的交響
代大權的主題性版畫創作以重大題材為核心,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震撼的視覺沖擊,實現社會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他與賀秦嶺于2012年合作完成的版畫《重于泰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觀者站在這幅五米高的巨幅版畫前,很難不被其頂天立地、摧枯拉朽的視覺效果所震撼而心生敬畏和感動。畫面表現1942年延安上萬軍民為共產黨員林育英送葬的情景,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浩浩蕩蕩的隊伍迎面走來,綿延不絕,似乎要沖出畫面,一往無前。畫中棺木里的林育英,生前兩次被捕,受盡酷刑仍守口如瓶。公祭儀式后,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等為他抬棺而行。回想起當年決定用版畫再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創作初衷,代大權至今仍歷歷在目:“時隔70年,當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撫摸那一張張臉,我觸到了巖石的堅硬和冰涼、火焰的灼燙,也觸到了一支軍隊、一個年輕的正在危亡中抗爭的政黨、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那強勁的脈動和心跳。我想,中華民族在連綿不絕的苦難中爆發的這種偉力,像山崩,像地裂,像青冥浩蕩、長風呼嘯。如果用一幅版畫來表現,必須經天緯地,刀劈斧砍,入木三分。”代大權做到了,也可想而知,為創作好這幅作品,他付出了怎樣的體力、心血和精力。就是這樣,他和賀秦嶺一起,用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把成千上萬張被他親切地稱為“祖父、伯父、父親、姐姐”的臉,把由這成千上萬人用身體砌筑的“泰山”,刻進了骨子,刻進了靈魂,也刻進了中國的時代影像里。
代大權
《重于泰山》
400cm×300cm
黑白木刻版畫
2012年
再比如,代大權創作的刊登于2021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美術副刊的版畫作品《浪遏飛舟》,刻畫了驚濤駭浪中一葉小舟穿越而出、淡定前行的場景。作品細膩而張力十足,巨浪的洶涌與小舟的從容形成強烈對比,寓意著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的洪流中帶領中國人民克服艱難險阻走向光明的堅定信念,突出了主題性創作的莊嚴感和史詩感,成為展現黨史與革命精神的重要作品。
代大權
《浪遏飛舟》
110cm×198cm
黑白木刻版畫
2021年
三、虛實之道:版畫語言的哲學建構
代大權的版畫創作在“虛實之道”的探索上呈現出多層次的藝術哲思,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虛實辯證之法,又融入了現代版畫語言的創新表達。他通過對版畫本體語言的探索,直指藝術與生命的終極命題:在“實”中扎根時代,在“虛”中升華思想。比如,在他為致敬版畫家彥涵創作的黑白木刻版畫《永遠的戰士——彥涵》中,刻畫了彥涵這位革命藝術家的形象。畫面線條凌厲,筆觸生動,人物呈現出雕塑般的體積感,寓意著其“戰士”的雙重身份——既是持槍的戰士,又是以刻刀為武器的藝術家,暗合“藝術即戰斗”的思想。他還通過畫面留白(虛)與密集刀痕(實)的對比,傳遞“形散神聚”的東方審美,體現出彥涵晚年創作追求的“無住生心”的境界,即超越形式束縛,直抵精神自由。這虛實之間,也正是信仰與人性最深刻的交匯。這種“向無有處要有,在黑白間活灰”的表現手法,是代大權對版畫虛實關系的極致探索和哲學建構。
再如代大權2009年創作的版畫《百年之約》,于2018年10月在第十四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版畫教學與創作年會展覽上展出。黑白畫面上,一桌二椅,一瓶紅酒,兩只酒杯,一對木頭男女相對而坐。現實中,有多少人曾許下百年之約,可是又有多少人兌現承諾?誓言的堅定終究敵不過生活的磨礪,浪漫終將被瑣碎打敗……虛實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難怪有人評論說“作品的高超之處在于讓腐朽的木頭來承擔腐朽的話題,卻讓青春的挺直和飽滿去承擔人生的責任”。其實人生的況味,不也是一種“虛實之道”嗎?
代大權
《永遠的戰士——彥涵》
110cm×220cm
黑白木刻版畫
2009年
四、教育革新:版畫學科的跨界與藝術育人
作為清華美院教授,代大權的成就除體現在版畫創作上,還體現在人才培養上。他強調,“版畫教育不是培養技術工匠,而是塑造具有獨立藝術人格的創作者”。面對AI等數字技術的沖擊,代大權說,版畫家從來不排斥新技術、新媒介,而是將其視為創作的新可能。因此在教學中,他推動數碼版畫等新興版種進入教學體系,并倡導跨學科實驗——例如將裝置藝術與版畫結合,拓展版畫的物理邊界。他重視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并以“羿教人射”為喻,強調“挽弓當挽強”,即只有通過扎實的基礎訓練(拉弓),才能讓創作(射箭)充滿力道。同時,他鼓勵學生既要關注社會題材,又要重視對數字時代視覺語言的先鋒探索。這種開放的教學理念,使清華美院版畫專業成為全國藝術院校中的標桿。如代大權所言:“版畫的未來不在博物館,而在青年一代的創造力中。”
在引領高校人才培養的同時,代大權還積極投身基礎美術教育事業。他主編的人美版高中美術《繪畫》教材充分發揮美術學科育人優勢,將思想性、藝術性、專業性有機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中生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文化觀。人美版高中美術必修教材《美術鑒賞》,收入代大權的版畫作品《重于泰山》。很多高中美術教師告訴我,當講到這堂課,他們和學生望向這幅作品時都紅了眼眶。這也印證了代大權的那句話:“藝術教育不僅是技藝傳授,更是對生命價值的追問與表達。”
代大權創作版畫《歌盡桃花》
五、走出象牙塔:讓版畫飛入尋常百姓家
藝術從人民中來,更要回饋人民。代大權說,藝術應該更加貼近人心,更加真摯、單純、充滿藝術性。我們看到,他的作品既關注宏大敘事,又聚焦個體命運,從《梁山老嫗》對老婦人的細微觀察,到《老師,生日快樂》對教育者的深情禮贊,正如他所講的:“沒有哪一種語言可以道盡天下事……大江東去與小橋流水都顯現出各自的審美意義,艱苦奮斗與月下花前都得到描繪。”
代大權的創作實踐和創新探索,讓版畫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活力。近年來他創作的“生肖版畫”系列一改傳統木刻版畫的厚重感,以活潑、夸張、風趣的造型亮相,用鮮艷的色彩賦予生肖民俗以當代審美,呈現出“代氏幽默”特有的風格。每逢春節,他一版多畫,創作不同造型的生肖版畫,分送親朋好友。而收到他創作并親筆簽名的編號生肖版畫,也成了佳節前一份獨特而珍貴的期盼。2024年他創作了60余幅龍年生肖版畫,有單龍,有雙龍,有的端莊,有的活潑,而且一改以往“刀感”十足的風格,以艷麗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也為龍的形象賦予了更多歡樂、吉祥的意味。2025年春節前,他以傳統劇目《白蛇傳》“借傘記”為藍本創作的蛇年生肖版畫,表現白蛇青蛇與許仙邂逅的場景,生動而有趣。這一幅幅寄寓著善良、美好和希望的生肖版畫,從象牙塔走進百姓生活,成為寄托祝福的別樣載體。“在版畫的刀痕里,本就刻著人民的呼吸。”這不僅是代大權對藝術的深刻理解,也是他始終踐行的創作理念。
代大權
《鼓帽老人》
60cm×41cm
木刻版畫
2025年
六、刀鋒上的思想者
代大權等一批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國美術家,在文化“四力”精神的指引下,積極投身以藝載道、以藝培元、以藝化人、以藝通心的藝術實踐,致力于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藝術精品。如果說第一代版畫人讓中國的版畫浴火重生,為版畫注入了新的生命,拔地蒼松有遠聲;第二代版畫人則為這一生命“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重塑了藝術的品質,那么,以代大權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版畫人,在繼承與創新中,讓版畫融入生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溫潤著社會,也滋養著人性,成為表達時代精神的載體,也成為連接藝術與人民的橋梁。
代大權的版畫藝術,是堅守、突破與回歸的藝術,是厚重深沉的,也是輕松愉悅的。從傳統木刻到數字實驗,他以刀為媒,以版為鏡,既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圖卷,又鐫刻出自身藝術道路的堅實與篤定。他的作品,不僅是黑白交織的視覺畫卷,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時代注腳。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不僅培養了一批批高校學子,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基礎教育的育人軌跡。讓思想在刀尖上舞蹈,讓精神在作品中閃光。代大權以他豐碩的藝術實踐,用藝術家的臂膀,扛起了版畫的一片天,也和許多藝術家一起,扛起了中國版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文/李瀅,來源:中國美術)
藝術家簡介
代大權,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文藝創作專家指導委專委,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專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暨版畫院執行主任,院長。中國國家美術工程,中國文聯、文化旅游部等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指導委員會委員、評委。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展委員會委員、評委,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博士生答辯導師。代表作品有《頑強的希望》《生日快樂》《重于泰山》《來自老百姓》《呼吸道》《歌盡桃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