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2場國際展會,2個產業閉門交流會,3個國際頂尖大學,1個國際頂尖實驗室,1個國際頂尖研究機構,2個知名企業出海經驗學習,4個博物館,5個城市景點,還有吃好喝好買買買,他們說‘感覺生命被拉長了’……”
大家好,我是芯片超人花姐。
兩年一度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electronica已經第60周年了,由于口罩問題,2020年沒辦成,2022年大部分人沒能參加,所以2024年這次是異常火爆,我們在年初本來只打算開始招募慕尼黑電子展考察團,后面順勢而為增加了產學研和企業出海,于是加上了英國行程,累計招募了30位產業鏈上下游的團友,我們芯片超人成立以來的第9次出海考察團成行了。對于正在倫敦飛往上海浦東的飛機上碼字的我來說,這12天的行程豐富到要爆炸,必須要整理出來。
前面7天在德國,后面5天在英國,我就不按時間線整理了,按“產學研”和“企業出海”的邏輯來順一下。
關于“產”
此行重頭戲自然是慕尼黑電子展,18個館全部逛過,半導體館刷了幾遍,有價值的名片收了幾百張,需要的可以聯系我們。
自打去年開始做抖音短視頻,這次在展會的意外收獲就是在半導體為主的館每走幾十米大概就會遇到熟人或者被人攔下打招呼,平時在一個城市都沒空見的行業兄弟姐妹們在展會上都見了個遍。關于展會很多細節可以先看我們上周的整理,深度分享交流可以參與我們最近的閉門課。
電子展的頭兩天強度超級大,第一天晚上,在展館旁邊干了場“促發展,融當地”電子供應鏈廠商歐洲交流酒會,有國際頭部芯片廠商,國內上市芯片廠商,國內頭部方案代理商,歐洲當地產業鏈伙伴,和我們的考察團成員參加,將近100個人。
現場有頭部廠商的主題分享,圓桌論壇,以及所有到場伙伴的互動交流,基于去年德國慕尼黑車展同期酒會的經驗,這次的酒會參會人員產業鏈分布完整,分享內容聚焦,充分溝通,結束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自然也期待后續的火花與生根發芽。(關于這次酒會的內容詳見后續整理)
第二天晚上切實落地,把實打實好好跑了兩天的團員和同來慕展的行業好伙伴聚起來,包了酒店會議室,聊到人家下班催我們結束。
先是我們今年一起打爆《芯片分銷外貿課》的Alan Rao;然后知名分銷商Ezkey的兩位股東Michael和Neo,我們訓練營的外貿業務老司機,都給大家好好講了講他們在這兩天看到的機會,感受到的變化,和未來的計劃;又亂入了一位前兩年從文化行業轉行來的社牛銷售同學,從市場營銷,人際交往的角度分享了她慕展的視角;最后在他們的感染下,終于在座其他的同學都被影響到,打開話匣子開始分享。
天吶,這些同學,有一點外語都不會的,第一次出國的,充分用好了翻譯,打開世界的,比如來自東橙漢奇的陳曉耿,他家主要服務終端,做海外訂購、期貨訂貨、市場現貨這一塊,這次本來只是抱著看一看玩一玩的心態,但是收獲巨大,展會上鏈接了許多上下游,現場和一些原廠、代理、大貿都進行了交流,也建立了很好的聯系;有剛轉行不久,絲毫不憷,到大公司展臺溝通交流學習的,比如兩年前入行的Kevin,現在做外貿做分銷,第一次來歐洲,開拓新客戶找新機會;有老司機滿場跑各種見客戶的;還有個別幾個其他行業跟我們團的朋友,感慨一句:“你們都說芯片行業難,現在苦,你們知道嗎,你們在很多傳統行業看來已經是天花板了……”
那晚現場,我真的感覺到了心流,像互助會一樣,大家打開了自己,互相吸收,互相影響,直到被酒店員工不斷地催促才終于結束。
第三天參展,有些同學就立馬實踐昨晚學習到的方法開拓客戶和資源,真的有好好抓到海外終端客戶,開始進入后續的深度合作交流。
順帶提下,慕尼黑電子展同期的semicon(SEMICON Europa 2024),18個館里占兩個館,比國內這兩年semicon的規模小太多了,跟著我們的那位在臺積電做了十年設備工程師,現在做半導體設備材料平臺業務的金老師(上海積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金鴻遠)一起逛,總算還能看個大概明白:哪些零部件是國內暫時沒有搞出來的;原來還有這么些歐洲的渠道商在活躍;還有這些小而美在歐洲或者漂亮國,幾十個人,很滋潤過了幾十年的半導體設備材料公司……關于這些,下次我跟金老師一起做個直播跟大家分享。
行程的倒數第二天,我們還在倫敦參加了EMEX 2024(2024年倫敦凈零排放與能源管理博覽會),規模雖然沒有慕展大,但是在這個展會上還是看到了能源產業發展的勢頭。歐洲企業垂直細分,有做解決方案,做數據分析等等大量小而美的公司,并且看到了AI+能源管理的公司出現。同行也有國內上市公司的歐洲負責人,同步了解了下在歐洲開辦企業的相關情況。
關于“學”
自打2018年在德國慕尼黑電子展看到各大芯片廠商的展臺最新方案產品都有TUM的logo,我就一直很好奇慕尼黑工業大學,去年車展考察團去他們市中心的老校區走馬觀花看了一圈,今年終于找到了組織,帶我們去了他們的加興校區。
加興校區是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理工科根據地,里面居然有一座20兆瓦特的中子反應堆,還去了他們的大學孵化器,跟負責人和創業者們聊了下,居然只要項目里有一個TUM的校友就可以在這里3-8年,辦公空間免費用,且樓下還有試驗線,可以把樣品做出來,當然,條件是要給孵化器3%的股份,硬科技創業這種模式還真挺務實的。
再說到我們落地倫敦的第一個晚上,夢幻一般的晚上,酒店放完行李就在小雨中開到了劍橋大學,進到了成立了150周年,誕生過30位諾獎得主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參觀了實驗室的博物館,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子顯微鏡,看到了創始人們(卡文迪許,麥克斯韋,JJ湯姆遜,歐內斯特盧瑟福的實驗設備,實驗成果展示),甚至還有成立以來每年畢業生的合影。
世界上最早的電子顯微鏡
在1926年的合影里看到了奧本海默,他在劍橋進修的這一年,也就是電影里他去哥廷根前,甚至毒老師沒成的那段經歷……一起的劍橋博士小哥跟我們好好介紹了下實驗室和博物館,妥妥的上了一次理論物理課。
晚上晃蕩到了老鷹酒吧,才知道,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是在這里被宣布發現的,看到了酒吧天花板上二戰時期各國飛行員的簽名,酒吧是飛行員們在飛去轟炸納粹德國之前的最后一站,他們在臨行前用打火機,蠟燭或口紅等工具,將自己的名字或者編號印刻在天花板上,飲下最后一杯酒,而后便奔赴生死未卜的戰場,其中不少人從此踏上不歸路……當然這里還有很多青春洋溢的英國小姐姐們,真的好美。
第二天一早,老天爺還賞了個大晴天,居然在藍天白云下,悠閑清凈地坐船游覽了劍橋,體驗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撐船的是一個在劍橋讀書的西班牙小哥哥,一邊撐船一邊跟我們講各個學院以及橋梁的歷史,旁邊的綠頭鴨跟隨著期待我們投喂的玉米片,紅色的爬山虎爬滿了學院外墻,實在是個念書的好地方,再來,再帶娃來……
游完劍橋,抓緊時間驅車趕往大型工業城市伯明翰,去往中車時代電氣英國研發中心,這段等下“出海“篇章再細講。
第三天早上,牛津賞了我們一場大雪,好冷好冷,這次的牛津實在是沒有時間也沒有溫度好好逛了,但是雪景實在太出片了,至于牛津大學的精華,哈利波特的食堂(基督教堂學院)等等,只能留給下次了。
關于“研”
去年德國汽車半導體考察團聽說了Fraunhofer(全稱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很棒,今年歐洲行終于鏈接到了他們的微電子和微系統技術研究所,進行了一場深入的交流。
Fraunhofer弗勞恩霍夫模式已成為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典范, 2023年營收34億歐元(約合260億人民幣),3萬名科研人員和工程師的智慧集結地,81個創新堡壘橫跨德國全境,29億歐/年的研究經費,三分之一政府撥款,三分之二市場化企業合作。在廣泛創新網絡等方面極具典型和代表,值得國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借鑒。
我們同行的伙伴里有在國內做類似科研成果轉化的同學,有做股權投資的同學,交流會引發了他們充分的興趣,一個問題追著一個問題問,了解到Fraunhofer不做基礎研究,而是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導向,盡快實現產學研轉化,甚至定期給科學家培訓企業家精神和思維,還聊到了和大公司怎么合作,和小公司怎么合作,如果孵化出項目股權怎么分配這類問題,原來我們現在的“xx產業技術研究所”“產學研聯合體”最早是從人家這里學習的。
關于“企業出海”
到達倫敦希思羅機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到處都是波司登的廣告牌,從行李提取處一路延伸到出口,自豪感油然而生。幸運的是,我們來到了波司登倫敦旗艦店,感謝全英華人教授協會的鏈接,英國波司登公司總經理王曉博士為我們分享波司登的出海故事,從拿地開始到自建倫敦大樓,藝術品一般的倫敦旗艦店于2022年10月開業,其建筑設計靈感來源于兵馬俑鎧甲,配色靈感來源于英倫紅磚與中國紅結合,閃亮的站在倫敦市中心的牛津街被世界各地的顧客發現與喜愛。
波司登以全球視野高點定位品牌、創意設計和科技功能,把聯名設計、跨界設計、科技設計發揮到極致,波司登國際勢能持續提升的過程中,作為消費者,我看到的反而是波司登的極度克制與聚焦,極度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與時俱進,堅持做出好產品。
而在英國,位于伯明翰的中車時代電氣英國創新中心的學習又給了我們出海的全新思路和模式,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帶回來,出海挖掘和聚焦領域內的前沿科技應用,驗證和轉化,堅持“自主銷售+借船出海+海外并購”跨國經營思路,海外總資產近80億元,海外收入超80億元。
這個體量讓團員們挺吃驚,更有團員表示之前沒有想到中車會有那么高的銷售額,所以中車一直是他們客戶池里“沉默”的潛在客戶,沒有安排人去專門開發對接,但是經過這次溝通交流,回國后第一時間要安排員工進行考察交流。
關于“同行的人們”
這次出海考察團還有一大亮點是我們的團員們,基本都是我們公眾號和視頻號的粉絲朋友,一起走了12天,是多大的緣分呀。2/3是芯片分銷商朋友,但還有1/3有來自芯片產業鏈上游設備,材料的專家,股權投資一級市場的朋友,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的朋友,其他傳統制造業的朋友,因為沒有一個是推銷來的,反而特別氣味相投,而且不同的專業領域,創造了非常多元化的視角和認知,絕對是我們這9次出海考察里最有特色的團隊,也很期待回國后彼此的串聯與合作。
關于“人文”
去年德國汽車半導體之旅跑了5個城市,滿滿當當的公務行程,這次吸取教訓,改進了安排,居然百忙之中,插入了4個博物館,1個皇宮,甚至1場音樂劇。
第一天一大早落地慕尼黑,酒店還不能check in,于是直奔“寶馬博物館”,比去年進步的是,我們這次人多,可以預約講解員,小姐姐帶我們從“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股份有限公司”誕生之初起一路走來的各種產品,各種車型,還時不時打開蓋子給我們展示,且不管發動機與電機之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小姐姐充滿了passion,愛了。
第一天下午去酒店途中逛了圈“寧芬堡宮”,第二天一早去了市中心的“慕尼黑皇宮”,下午去了“德意志博物館”。敲重點,之前沒做功課且路盲,先草草地逛了一下,后來摸到了路,逐漸深度,德意志博物館實在實在太有看頭了,劍橋博士小哥哥后來也說他逛這個博物館能逛一天,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館之一,1903年就開始建立,擁有10萬件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的展品,包括后期復原的伽利略實驗室,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的潛水艇和火箭,仿真地下礦井等等。
第六天下午參觀完慕尼黑工業大學加興校區,我們插播了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1826年奠基,1836年建成開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藏有超過1800名畫家的數千幅作品,看到了莫奈的《睡蓮》和梵高的《向日葵》,下次,還是要安排好講解。
所以,這次第十天下午的大英博物館之旅,有一位超級棒的講解老師,2個小時,從門口的大佛開始;到木乃伊;到大英博物館大門口致敬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復刻;到難得開放的,馬克思天天報到的,誕生了《資本論》的閱覽室;到鎮館之寶帕特農神廟的遺跡,見到公元前447的石雕赫然在眼前的震撼,難以言表;再到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故事;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他們一生的故事和吃的藥;最后到不許講解的中國館的無數珍寶。
最后一天晚上,因為我的心心念念,拉了一部分同學終于打卡了倫敦西區的音樂劇,這次我們挑了《漢密爾頓》,大概率不會被引入國內的劇,用嘻哈,爵士等多種音樂風格,以十分獨特的視角講述了美國開國元勛的生平故事。
關于“自然”
來了三次慕尼黑,慕尼黑市中心瑪麗亞廣場已經有點逛膩了,之前去過周邊的哈爾施塔特,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維也納,甚至我們有幾個不是芯片行業的團友,在逛了一天展會后脫團去了天鵝堡,瑞士蘇黎世和法蘭克福。
那我們這次周末的游覽圣地則選擇了奧地利邊境的國王湖,坐船去湖心島逛了一圈,很寧靜,很美,很出片。
這次出行,運氣還是很棒的,出來游山玩水的日子基本都是晴天,甚至英國的天氣都很給我們面子,船游劍橋是晴天,去看大本鐘,倫敦眼,白金漢宮,也都是晴天,留個遺憾給下次,坐一圈倫敦眼的摩天輪,坐一趟泰晤士的游船。
關于“吃喝”
從2018年第一次到德國天天團餐,這次已經很有經驗了,從豬肘,到牛排,到德國燒烤,到意大利菜,到中餐,甚至火鍋這次都吃了個遍,大都是本地人的館子,甚至離開德國前一天我們還是去打卡了皇家啤酒館,哇,他們也太歡樂了,超級大食堂,大杯大杯的啤酒混著酸菜味,找不到位置跟一個人喝酒的小哥拼桌,最后大家聊起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在日本車企工作來德國出差的巴西人,聊嗨了,小哥給我們show護照,show駕照,show錢包哈哈哈。
天吶,轉眼離上海還有一個小時,我也碼完字了,12天,行程從海報上的文字變成刻進大家大腦皮層的記憶和體驗,帶著業務出海,帶著目標出海,先走出來,哪怕外語不會,先走出來,到現場,真實感受出海,參與出海,學習出海,期待這次的收獲在不久的未來可以結出果實,而這次以后,我們這個出海產品也算打磨得比較成熟了,以后每年我們都會有日本,歐洲的出海行程,歡迎大家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