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7日,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陳毅穿過重重封鎖,來到米脂楊家溝,與毛主席商議大事。
按照計劃,陳老總定于2月1日從陜北南歸,代表中央,沿途向晉綏、晉察冀,渤海等地黨政軍領導傳達中央最新精神。
可在1月31日陳毅即將動身時,毛主席卻憂心忡忡地將他留了下來。
在陳老總的回憶里,二人一見面,毛主席就皺著眉頭質問道:“你來看看,粟裕發的這封電報是什么意思?”接過電報后,陳毅同樣皺起了眉頭……
此事還要從1947年開始說起,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胡宗南率20多萬重兵進攻延安。3月29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制定了“轉戰陜北”這一偉大戰略。
往后八個月時間,毛主席帶領中央機關和國民黨軍在山溝里來回兜兜轉轉。直到1947年11月底,他與中央機關轉移到米脂楊家溝的一所地主莊園住了下來。
剛安頓好后,毛主席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人商量召開一個會議,會議重點是對我軍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接下來的安排拿出一個綱領性文件。
由毛主席提議召開的這場會議,就是著名的“十二月會議”。
由于此次會議極為重要,中共中央委員、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于1947年11月8日啟程,一路跋山涉水,穿過敵人封鎖線,在1948年1月7日風塵仆仆地趕到楊家溝。
這時會議已經結束十天,陳老總一到這里,就被毛主席請到他的住處,商討關于委派粟裕同志率華野三個縱隊渡江南下作戰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1947年6月,毛主席命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正式開啟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同時,陳毅、粟裕、陳賡、謝富治等領導的兩支大軍分別進入中原,與劉鄧大軍呈“品”字形直插入國民黨軍的心臟腹地。
蔣介石也不甘示弱,他派由白崇禧帶領的桂系第七軍、四十八師,還有邱清泉的第五軍,胡璉的第十一師,分別前往中原和大別山與我軍展開較量。
為打破這一僵局,盡快實現全國解放,毛主席從這一時期開始盤算再來一次戰略反攻,目標就是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南。
這一想法在1947年底時變得越來越強烈。因為毛主席發現,劉鄧大軍被白崇禧困在大別山,人數減員情況十分嚴重。
毛主席認為將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抽出三個縱隊的兵力,即刻渡江挺進江南,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劉鄧大軍所遇上的窘境。
按照計劃,先由粟裕帶領第一、第四、第六縱隊,最遲不晚于1947年秋渡江南,第三、第十縱隊在1949年3月之前繼續渡江。
毛主席預估粟裕這番軍事動作至少可以牽制國民黨軍三十個旅的兵力,大大改善中原地區我軍的不利形勢。
既然計劃已經準備得如此充分,接下來就是看粟裕該如何臨場發揮。
但令毛主席萬萬沒想到的是,粟裕接到中央軍委讓他率部渡江南下的電令時,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1948年1月22日,粟裕將他的戰略構想還有相應的建議,分別告知了中央軍委和劉伯承、鄧小平,這是華東野戰軍歷史上著名的“子養電”。(按照電報地支代月,韻目代日,1月22日就是子養)
粟裕的想法是:與其大動干戈的渡江南進,倒不如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殲滅敵人。這樣能以不變應萬變,隨時根據戰場態勢及時修整作戰方案。
粟裕向中央軍委、劉伯承、鄧小平發出電報后,心態頗為樂觀。他同樣沒想到,“子養電”所提及的戰略構想,與毛主席分兵渡江南進的戰略意圖嚴重相悖。
收到粟裕的電報后,中央軍委立即進行緊張討論,并堅持原定的渡江南進方略,于1948年1月27日,中央軍委正式給粟裕下達電報命令。
在電報中,毛主席幾乎已經將話說死了,他不是與粟裕商量,而是通知對方在三個方案中挑選一個合適的渡江方案。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粟裕一方面在保密的情況下,立即著手進行渡江南進的準備,另一方面經過三天的縝密思考,他寫出一份長達2000字的電報,于1948年1月31日上報給中央軍委。
在這份電報里,粟裕明確提及他對渡江南進作戰的擔憂,其中包括了后方保障,以及大部隊該由誰來指揮的關鍵問題。
據另一位開國將軍張震回憶:“那些天,粟裕司令員常常工作到深夜,每當我去匯報工作時,就看見他手拿中央軍委的電報靜靜沉思,有時還在地圖前來回踱步,一走就是幾個小時?!?/strong>
從這一細節不難發現,粟裕對渡江南進作戰計劃有自己的考量。他不是膽怯,紅軍時期粟裕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參謀長,經歷過無數次的生死決斗。
結果抗日先遣隊全軍覆沒,粟裕則帶領800將士僥幸突圍,長期與組織斷開聯系。
特殊的經歷讓粟裕清楚地認識到:貿然選擇孤軍深入會承擔極大的風險,與其白白承擔風險,倒不如集中兵力在中原殲滅更多的敵軍有生力量,這樣才能從長計議。
粟裕的想法與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構想相去甚遠,1948年1月,毛主席在接到粟裕的電報后,立即將陳毅留了下來一起研究。
二人一見面,毛主席就皺著眉頭質問陳毅:“你看,粟裕發來的這封電報是什么意思?”
陳毅接過電報后同樣皺起了眉頭,在長時間的工作接觸中,他早就明白粟裕的真實戰略想法。
籌措詞句后,陳毅開口表示贊成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渡江南進方略,在最為關鍵的后勤保障,還有部隊統一指揮等方面,陳毅的相關看法與粟裕是一致的。
既然華東野戰軍兩位主要領導的相關看法是不謀而合,毛主席則緊急召開會議繼續研討,研究的結果仍然堅持由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渡江南進。
同時,毛主席讓陳毅于1948年2月2日從陜北出發,路上不要耽擱太長時間,回到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找到粟裕,向他傳達毛主席與中央軍委的最新指示與精神。
粟裕思來想去,覺得渡江南進不如留在中原,還是要向中央反映自己的意見。
在戰爭年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下級對上級所下達的命令,同樣的內容只能允許提三次異議。
但粟??隙ǖ卣J為:南進方案,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
當他將自己的這一想法向剛返回華野駐地濮陽的司令員陳毅詳細匯報時,使得本來對“穩渡長江遣粟郎”充滿信心的陳毅大感意外。
陳老總還遲疑地說了一句:“中央要你過江,你不過江嗎?”
粟裕堅持自己的看法,他在征求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人的意見后,于1948年4月18日,以個人的名義正式電告中央軍委,再次申明暫不過江,集中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之主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的理由。
后來的歷史進程證明了粟裕力陳殲敵主力于長江以北,終于改變了毛澤東主席令其渡江南進的戰略意圖。
1948年11月,決定解放戰爭今后走向的淮海戰役爆發……
參考資料:
[1]陳月飛. 屢次“斗膽直陳”,堅持正確意見[N]. 新華日報,2021-05-15(003). DOI:10.28872/n.cnki.nxhrb.2021.002863.
[2]賈萍.淮海戰役首戰目標的選擇[J].軍事史林,2020,47(02):33-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