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7年,蔣介石大軍壓境,陜甘寧解放區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果斷決策,一場驚心動魄的撤離與追捕戰由此展開!
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領導們撤離延安的關鍵時刻,不幸被敵軍包圍,追兵僅剩一里之遙。
奇跡竟在此刻上演——王震帶兵如神兵天降,成功救出黨中央的領導集團,譜寫了一曲驚心動魄的勝利之歌!
有后來人看,這就是我國歷史的轉折點上,國運始終站在我們身后,才會讓主席等人化險為夷。
但有些人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那么毛主席撤離延安的生死關頭,王震帶兵的及時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
解放戰爭
1946年2月,國民黨特務和打手破壞了國共兩黨及其他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了和平解決國共沖突而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導致多人受傷。
同年6月,解放戰爭正式爆發,當時蔣介石還和美國簽訂了中美商約,這是美國在中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的一部分。
然而1946年的全面進攻遭到了我軍的有效抵抗并未取得預期目標。
所以1947年蔣介石調整了戰略方針,決定集中兵力,對我黨控制的陜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打擊,帶兵的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
胡宗南早年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在北伐時期,因戰功顯赫而逐漸受到蔣介石的賞識。
之后隨著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的掌權者,有擁立之功的胡宗南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抗日戰爭時期,胡宗南曾擔任中國遠征軍第5軍軍長,在滇緬戰場上的表現尤其突出。
尤其是在1942年的滇西戰役中,他指揮的中國遠征軍成功收復了怒江以西地區,打擊了日軍的侵略。
面對胡宗南和他帶領的25萬大軍,黨中央采取了靈活的戰略戰術,在毛主席、彭老總等領導下,我軍先誘敵深入。
適時放棄延安,通過靈活機動的戰略部署,有效地吸引了國民黨軍隊,并在有利時機進行反擊。
這是后來有據可查的歷史記錄,然而,當時的情況,并非記載中這樣輕描淡寫。
延安空城計
延安真的被胡宗南占領了,而毛主席在撤離延安之時,面臨著被國民黨軍隊追捕的危險。
有一次,主席率領的部隊與國民黨軍隊的距離確實非常近。
當時,和毛主席一起的還有周總理、任弼時等領導,他們不顧自身安危,雖撤離了延安,但為了保持中央領導機構的集中和高效運作,還是留在了陜北。
而且,他們并沒有從別處調兵保護自己的安全,而是將留在陜北的中央人員、警衛部隊和后勤保障人員進行了軍事改編。
組成了一支以保衛中央領導機構安全為主的軍事力量,即所謂的“中央縱隊”,也被稱為“昆侖縱隊”。
昆侖縱隊由毛主席直接指揮,在陜北的轉戰中他們不僅在軍事上進行了有效的防御和反擊,還在政治上和后勤上為中共中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不過昆侖縱隊文人居多,與正規部隊相比,在軍事素質和作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多時候,他們都在進行戰略撤退。
當時,胡宗南率領部隊進入延安后,意識到延安已經變成一座空城,他當機立斷,下令部隊沿著我軍行軍過程中留下的蹤跡進行追擊。
與此同時,還給部隊下達了嚴密的搜索命令,要求部隊逐個山頭、逐個村莊地進行搜索,不放過任何可能的藏身之處。
在這次搜捕行動中,國民黨帶隊搜捕的將領和士兵確實嚴格執行了搜捕計劃,在這種嚴密的搜捕中,黨中央被發現是遲早的事情。
彭老總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主席等領導人被抓或被殺,絕對會給我黨的領導地位和解放戰爭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所以他找其他高級將領商議后,決定由王震帶一個旅的騎兵前去支援。
王震家里原是佃戶,少年時生活十分艱辛,他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受大環境影響,也早早的參加了革命活動。
1930年正式參軍,憑借著年少氣盛,敢打敢殺在軍隊中嶄露頭角。
長征時期,王震帶領的部隊表現出色,他也由此成為當時紅軍重點培養的高級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王震擔任八路軍三五九旅旅長,參與了一系列抗日戰斗。
戰功雖然不如陳毅、粟裕等將軍戰功彪炳,但戰斗經驗和戰功也不遜于同級將領。
由于裝備落后,我軍獲取情報的能力也相對有限,王震其實并不知道昆侖縱隊的行軍路線和具體位置,只能依靠自己的軍事經驗和直覺來指揮騎兵部隊。
幸虧騎兵部隊機動性強,適合快速穿插和偵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情報不足的缺陷。
戰場上確實需要一點運氣
另一邊,毛主席等人的處境確實非常危險,據說兩軍之間的距離一度只有不到一里地。
昆侖縱隊當時大概200余人,當時都做好了就義的準備,只希望在死之前,能打開一個缺口,將主席等人送出去。
就在戰爭一觸即發之時,包圍搜捕他們的國軍外圍卻響起了槍聲。
原來是王震發現國民黨軍隊正在有秩序地收縮包圍圈,這種行動模式通常表明敵軍正在對某個特定目標進行圍捕。
于是他判斷包圍圈中的目標可能是我軍的重要人物,可因為身兼支援昆侖縱隊的重任,不能在路上耽擱太久,便派出了一個小隊,對國軍進行游擊騷擾。
王震當時的想法比較簡單,一是如果包圍圈中的人還有行動能力,與王震派出的小隊里應外合,那逃脫國民黨追捕便會輕松很多。
二來也是想碰碰運氣,看他們知不知道昆侖縱隊的消息,毛主席這邊聽到搶響后,真是喜出望外。
他們軍中的老兵信誓旦旦的表示,通過搶聲判斷出外圍應該彭老總的部隊,有一大半的可能是前來支援他們的。
主席相信了老兵的判斷,他們派出昆侖縱隊中戰力最強的一支小隊,突圍出去和王震取得了聯系。
王震得到消息后,絕對是喜從天降,沒想到自己的運氣這么好,剛來戰場不久就遇上了昆侖縱隊,雙方取得聯系以后,從國民黨包圍圈中突圍簡直輕而易舉。
就這樣,毛主席等人有了王震帶來的騎兵連,昆侖戰隊自保能力直線上升。
彭老總得知王震救援成功后,也能將更多心思放到了解放戰場上。
結語
1947年,蔣介石的重點進攻計劃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而我軍在戰略上取得了重大勝利。
尤其是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對整個戰爭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之后,我軍在各個戰場上連續取得勝利,逐步改變了全國的政治軍事格局,為之后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