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國的十大元帥,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他們?yōu)榱诵轮袊慕⒆龀隽司薮蟮呢暙I,更是在多次戰(zhàn)斗中,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
然而,在這十位元帥之中,有四位都對一個人推崇備至,贊譽有加,這個人便是李達。
甚至在1949年時,有人將一份干部任命交給劉伯承審批,當劉伯承發(fā)現(xiàn)任命上沒有李達的簽字后。
當即勃然大怒道:“規(guī)矩都忘了嗎?沒有李達的同意,就是不準,這個字,我簽不了!”
李達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存在?就連干部任命,也要先經(jīng)過他的同意,劉伯承為何又會發(fā)如此大的火?
天賦異稟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無論在什么時期,擁有一位足智多謀、指揮作戰(zhàn)能力出色的將領,都是十分難得的事情。
他們不僅需要擁有足夠的智慧、敏銳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更需要對于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的動態(tài),都有著足夠的了解,而李達就是這樣的一位人才。
雖然他出身貧寒,五歲時就給地主家打著短工,補貼家用,但父母卻十分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因此哪怕家庭條件較為困難,仍然借錢供他上了五年私塾,這五年的啟蒙,對于李達來說至關重要,也為他日后一步一步成長為參謀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此后李達的聰慧與超凡的學習能力逐漸展現(xiàn)出來,這也讓他考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學,甚至最后還考入了馮玉祥創(chuàng)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
能夠考入這所學校,也基本決定了李達日后必定要加入軍旅,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軍官。
期間由于在軍校中,各項能力都十分的出色,因此他畢業(yè)之后,就被分配到了一線部隊,成為一名排長。
在戰(zhàn)斗中,李達展現(xiàn)出了超凡的指揮能力,屢立戰(zhàn)功,級別也是一升再升。
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從一名排長升到了連長,甚至還成為了旅部的參謀,成為了當時國民革命軍中,一顆璀璨的新星。
參與起義、棄暗投明
1931年,李達所在的部隊,奉命參加對中央蘇區(qū)的的“圍剿”,卻不曾想這次行動,也成為了李達加入我軍的契機。
同年12月,李達參與到了由趙博生等人發(fā)起的起義當中,并且作為作為起義中重要的指揮者之一,順利的完成起義,成功的加入到我軍。
由于王震將軍之前就對李達優(yōu)秀參謀的名聲略有耳聞,再加上他在起義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
所以當李達加入我軍之后,王震將軍就并秉承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直接將他調到了紅軍獨立1師擔任參謀長,并同時兼任3團的代理團長。
這個職位,可要比李達之前的職位高出許多,也體現(xiàn)了組織對于李達的信任。
且李達本身就有著出色的能力,在加入我軍完成思想上的統(tǒng)一之后,工作起來更是如魚得水,將他的各項能力都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立功無數(shù)。
在李達的履歷當中,曾經(jīng)輔佐過五位開國將軍,僅十大元帥中,李達就輔佐過四位。
且但凡是與李達合作過的將軍,都對他的能力贊不絕口,除了正常受組織調令轉換單位之外,李達還沒少被人“挖走”,其中賀龍將軍便是第一個“對他下手”的將軍。
在1934年,紅六軍團西征的過程中,劉達與賀龍配合默契,他出色的才能也讓賀龍眼前一亮。
在那之后,賀龍就不惜一切代價,將李達留在了身邊,擔任參謀長、幫助他完善部隊的建制、提高部隊的綜合能力。
賀龍的賞識,給了李達一個更大的舞臺,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李達的能力,紛紛想要與李達一起配合。
沒有李達的同意,就是不合規(guī)矩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由于作戰(zhàn)需要,李達被調離了紅二軍,前往八路軍129師,以參謀長的身份,協(xié)助劉伯承工作。
在敵我綜合實力懸殊、差異較大的情況下,部隊最終決定,采用游擊戰(zhàn)的方式與日軍展開周旋。
而為了更好的使用這種戰(zhàn)術,李達不得不全軍開啟培訓,沒有人交,李達就自己講;沒有課本教材,李達就自己編寫。
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李達硬生生的將部隊中的指揮官,都給培訓了一遍。
甚至這種培訓“小作坊”,還在后來演變成了一座“隨軍學堂”,為我軍培養(yǎng)出來了一批又一批能戰(zhàn)力卓絕的指揮官。
自從李達與劉伯承的合作開始之后,他就成為劉伯承心中,最為優(yōu)秀的參謀長之一,甚至連鄧小平都對李達贊不絕口。
他們合作期間共同經(jīng)歷的傳奇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李達還因此獲得了許多的“稱號”。
在一次轉移的過程當中,負責偵查、引路的部隊,接連走錯了方向,還好有著李達在隊伍當中。
發(fā)現(xiàn)路線錯誤了之后,及時改正,這才防止隊伍走進敵人的范圍之內(nèi),成功的帶領隊伍完成轉移。
事后,隊伍里的所有人才感到后怕,如果當時沒有李達,那么不僅轉移任務難以完成,更容易與敵人發(fā)生正面沖突,給部隊帶來巨大的傷亡。
李達對于路線的熟悉,讓人感嘆,還因此獲得了一個“活地圖”的稱號。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軍中活菩薩”、“活諸葛”、等等,每一個稱號的背后,都有著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李達的老搭檔劉伯承,對于他的評價很高,對他也很是信任,凡是有關軍務,都要先聽從他的意見或者建議作為參考,之后再進行判斷。
1949年,時任二野司令員的劉伯承正在處理軍務,一位秘書敲門而入。
將一份報告躬身遞到了他的面前,并表示:“劉司令,這是近期干部任命書,請您審批?!?/p>
劉伯承隨手接過文件,打開掃了一眼,邊皺眉的將文件狠狠地摔在了桌面上,并且大怒道:“規(guī)矩都忘了嗎?沒有李達的同意,我就不準?!?/strong>
劉伯承口中的規(guī)矩,就是指軍中政務,要先經(jīng)過李達的審閱,這并非是要加大李達的工作量,而是表達對李達這位參謀長的尊重尊重。
那位秘書見到劉伯承發(fā)怒后大驚失色,連忙道歉,并且表示這就送道參謀長那審閱。
這位秘書并非是二野的老人,而是剛剛調過來不久,對于劉伯承與李達的情誼,以及二野的這個“老規(guī)矩”還不太了解,因此才會有此疏忽。
李達知道這件事之后,也是苦笑搖頭,安慰了一下這位秘書之后,就看起了那份任命,隨后就簽了字,表示自己沒意見。
劉伯承在看完李達的簽字之后,才簽字同意。
可以說劉伯承與李達相互尊重,相互欣賞,他們不僅是工作中的搭檔,更是革命中的戰(zhàn)友,以及生活中的摯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