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發生的關家垴戰斗,是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中的一個重要戰斗,也是抗日戰爭中最劇烈、最艱苦的一個戰斗,還是一場軍史上歷來爭議比較大的一次戰斗。
說其爭議比較大,且不說后來軍史如何定論,即使是直接指揮參戰的幾個領導意見也不統一、觀點也不一致。
反對的聲音主要是以129師師長劉伯承和386旅旅長陳賡為代表。劉伯承打仗,向來講究戰術,講究打巧仗妙仗,不主張武器裝備劣勢的八路軍與日軍硬拼。因此,他對關家垴這場陣地攻堅戰自然是持有不同看法的。當他發現這場戰斗硬攻下去,會加重傷亡、得不償失時,果斷地向彭德懷建議暫時撤圍、另尋戰機。而陳賡旅是這次作戰的主力,他對戰斗造成的傷亡更清楚,該旅772團1營3個連傷亡均已過半。為此,陳賡曾提出利用八路軍擅長的伏擊戰戰術殲滅敵人,一度考慮把岡崎大隊放下山來,另選擇有利地形再打他的伏擊。但是,無論是劉伯承的主張,還是陳賡的建議,彭德懷均予以堅定回絕。《彭德懷傳》甚至稱他在電話里對他一向十分尊重的戰友劉伯承動怒:“拿不下關家垴,就撤掉你129師的番號!”
肯定的聲音主要是歐致富和薄一波等人。歐致富是參加這次戰斗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他后來回憶說:“彭老總堅持要打關家垴戰斗,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八路軍是堅持敵后抗戰的主力軍和正規軍,不但要會打游擊戰,必要時也得會猛攻堅守,敢于頑強拼殺,敢于啃硬骨頭”。而當時任決死一縱隊政委的薄一波則說:“彭老總向我調決死隊兩個團參加了這次的關家垴戰斗,對此我是很積極的。戰斗中損失固然大,但這兩個團也打出來了,成為決死隊戰斗力最強的兩個主力團”。
作為八路軍的副總司令,關家垴戰斗的最高決策者,彭德懷的主要考慮是:當時敵軍的掃蕩,日軍通常以一個加強營附以部分偽軍為一路,彭德懷總想尋找機會殲滅這樣的一路敵軍。如此可使敵人下次再“掃蕩”時不敢輕易以營(日軍大隊相當于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時間間隔相對擴大,這樣也有利于我軍民機動。岡崎大隊這次送上門來,彭德懷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吃掉它,正是這種戰略戰術思維的考量。不過,經過多年的沉淀反思后,彭德懷在其后來的自述中這樣總結到:“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部隊太疲勞,使戰斗力減弱了,使129師傷亡多了一些”。
對于一場有爭議仗的評價,拿出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結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關家垴戰斗,從戰法角度講,與武器裝備占據優勢的日軍打陣地戰,這與毛澤東的“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是相悖的;從傷亡角度講,基本上各個版本不一,但顯然,我之傷亡遠遠大于日軍,尤為可惜的是,我傷亡的不少是老骨干,甚至還有相當級別的干部;從作戰目的講,這么優勢的兵力加上這么多的傷亡,但卻沒能全殲岡崎大隊,最后不得不撤出戰斗,可以說基本上沒達成作戰目的。
總體看,關家垴戰斗,應該是一個得不償失的仗。彭德懷在他的自述當中關于此次作戰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總結,應該是客觀的、到位的。帥克以為,彭總的這一總結可視為一個定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