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前夕,在軍銜評定的人選上中央高度重視,連毛主席都調侃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處”,而時任國防部長的彭德懷卻和哈軍工的校長陳賡在此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彭德懷甚至拍案而起:
“陳賡,你究竟是否聽從我的指示?我身為國防部長,而你作為院長,按照組織規定,下級理應服從上級的命令!”
陳賡聽后,也是非常不服氣,他回懟道:
“老總你這是怕人說閑話”,
陳賡和彭德懷在革命年代有著深厚的友誼,為何此次彭老總卻用自己的軍職讓陳賡服從命令呢?他們為何會爆發激烈的爭吵?
與陳賡發生激烈爭吵
朝鮮戰爭結束后,毛主席找到患病的彭德懷,讓他留在北京,以軍委副主席身份兼代總參謀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雖然彭德懷多次拒絕,但毛主席極力勸說:
“可是你哪一次不是服從中央的決定”,
彭德懷只好服從中央的命令,成為第一任國防部長。
彭德懷在上任期間根據毛主席批示的精神,健全了國防建設機構,確定了編制,明確了職責的問題,任命期間他辦事比較順當,效率較高,彭老總為國防建設事業嘔心瀝血。
而新中國成立后,陳賡擔任哈軍工的院長兼政委,為培養人才,哈軍工招收了不少高干子弟,彭德懷的侄子彭啟超就是其中一位。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當時正在哈軍工學習的彭啟超,一聽到這個消息,心里很是激動,他認為憑借自己的資歷和條件,授予自己上尉軍銜應該是綽綽有余。
雖然還未公布授銜結果,但是學校里已經傳出他“三顆星”的消息,正在這時,身為國防部部長的彭德懷來哈軍工視察。
老友相見,彭德懷和陳賡很是熱情,侃侃而談過后,他們聊到了此次授銜,彭德懷詢問陳賡給侄子怎樣的軍銜,陳賡深知彭德懷的脾氣,便故作輕松說到:
“根據他的資歷和工作能力給他定了個小上尉”。
彭德懷聽后立即制止,認為彭啟超年齡太小就掛個上尉軍銜,招搖過市,彭德懷說:
“給他個中尉軍銜就行。”
但是陳賡卻與彭德懷爭執起來,聲稱按照彭啟超的資歷和資格都夠格,自己不能故意壓低軍銜,陳賡此時很不服氣,他回懟道:
“老總怕人說閑話,你就要故意降低彭啟超的軍銜,抹殺他的功勞。”
彭德懷聽后,拍案而起:
“陳賡,你究竟是否聽從我的指示?我身為國防部長,而你作為院長,按照組織規定,下級理應服從上級的命令!”
彭德懷是軍中出名的火爆脾氣,抗美援朝時期,他一著急就罵人,大家都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吱聲,而此時的他卻和一向幽默的陳賡吵起來。
陳賡和彭德懷同為湘潭老鄉,不同的性格卻讓他們在革命歲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朝鮮戰爭中,第五次戰役讓志愿軍出現重大損失,彭德懷也是第一時間想到陳賡,急電國內:“火速派陳賡來”,而陳賡聽聞后抱著腿傷也是第一時間趕赴一線。
此時正值第五次戰役失敗,180師遭受重大損失,彭德懷怒批軍長師長,陳賡見狀,也是立即緩解氣氛:
“老總,該吃飯了,肚子都餓了?!?br/>
彭德懷怒目而視,一看是陳賡,只好長嘆一聲,壓低聲音說:“好,吃飯”,緊張的場面得以結束,因此陳賡總是利用自己的幽默來關心彭德懷,不僅如此,陳賡還是彭德懷的紅娘。
建國后,倆人的革命友誼依舊沒變,所以,彭德懷跟陳賡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很多情況下都是直接用中央或者自己的官職來“壓”陳賡。
在陳賡1961年因心肌梗塞英年早逝后,彭德懷一度悲痛欲絕,哽咽地說到:
“我對陳賡是有感情的?。 ?br/>
彭德懷用自己的職位與陳賡激烈爭執,陳賡也對此無可奈何,當彭啟超的軍銜被更改為中尉的消息傳開后,學院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對于彭啟超來說,這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
當彭啟超得知是伯伯壓低自己的軍銜,回到中南海他直奔彭德懷的書房,彭啟超生氣質問彭德懷:
“此次軍銜評定,我的級別為何被故意壓低?您貴為國防部部長,為何未能遵循公正原則,為我爭取應有的榮譽?”
彭德懷望著滿臉委屈的彭啟超,嚴肅地稱因為他是彭德懷的侄子,彭德懷說只有熟悉你的人才知道你是憑本事當上的,但是不了解還以為是你利用我的職位關系授予軍銜的,為了維護軍中的公平與正義,讓所有人信服,因此彭德懷說只能犧牲彭啟超才能服眾。
見彭啟超還有怒氣,彭德懷直接將許光達大將,徐立清中將的自降軍銜的事跡說出來,彭德懷語重心長地教導:
“你親眼看到多少同志流血犧牲,這些同志連勝利都沒有看到就犧牲了,更不用說授銜了,我們活著的人有什么理由為個人利益鬧情緒呢?”
彭啟超也最終被彭德懷說服,最終返回學院,而對于彭啟超,彭德懷從小就嚴格要求。
彭啟超是1942年來年初來到彭德懷的身邊的,彭德懷一向認為“溫室里面長不出好花兒來”,1943年,他將彭啟超送往延安學習。
1941年,359旅南下,彭啟超被調往該旅隨同南下抗日,并在1946年陪同王震赴重慶談判,之后他當起了警衛戰士,跟隨周總理和王震回到延安,王震也安全將彭啟超帶到延安。
彭啟超在保衛延安,中央突圍等大小戰斗中,負傷二次,榮獲二等功,在戰火的洗禮中,他變得日漸成熟,穩健。
1966年,彭德懷在毛主席的委任下前往成都擔任西南大三線建設的副總指揮,即使來到西南三線,彭德懷也不忘叮囑彭啟超,他時常給彭啟超寫信:
“啟超,你需在思想與工作上追求高標準,時常尋找自身的不足,如此便會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從而保持謙遜之心,不斷進步。而在生活上,則應追求低標準,特別是要向那五億多農民看齊,這樣你便會感到滿足?!?。
這封信一直被彭啟超珍藏,彭啟超晚年動情地說:
“每當我看到這封信,想起了伯父的點點滴滴,我就想,人活在這世上,有衣服穿,有口飯吃,頭上有幾片瓦,就該知足了,就該想著切切實實為人民做點事情了。”
嚴于律己,嚴格要求侄兒女
“茄子不開虛花,小孩不說假話”,這是彭德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不僅壓低侄兒軍銜,對其他侄兒女也是很嚴厲,彭德懷沒有自己的子女,他就把自己的侄兒女當做親生的兒女一樣看待,彭德懷對這八個侄兒女視如己出,對他們給予了非常多的關心和照顧。
有一次,彭德懷問侄女彭梅魁:
“你們廠子里的工人家里生活困難嗎?”
彭梅魁回答說:“不困難”,實際上,她并沒有說實話,走到大門前,彭德懷指著門外的一棵樹問道:
“梅魁,你看這樹怎么不長葉子呀?”
彭梅魁知道是因為自然災害,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難,只好吃樹葉充饑,所以樹上沒有葉子,可是她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默不作聲低著頭。
彭德懷沒有說話,他走到茄子的旁邊,指著茄子對彭梅魁說:“茄子不開虛花,小孩兒不說假話”,之后彭德懷指著自己說到:
“我這個老頭子像小孩子一樣不說假說,我要講真話,實事求是,梅魁啊,我希望你以后不要搞這些吹牛拍馬的事情,一定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兒,心里面一定要時刻想著人民??!”
伯父的這番話,對彭梅魁的內心觸動特別大,她激動地說道:
“伯伯,我一定牢記您的教誨,以后再也不說假話了。”
彭德懷教導他的侄女做人不要說假話,他是這么要求別人的,同時也是這么要求自己的,他曾經這樣說過:
“我這個人,拿共產黨十條標準來衡量自己,很不夠,但是有一條,我做到了,就是敢于講真話,實事求是?!?br/>
彭老總也對自己的侄兒女從不搞特殊化,彭德懷弟弟的女兒彭鋼從小羨慕解放軍,經常向彭德懷磨蹭,要求送她去參軍,為此彭德懷總是很嚴肅地回答:
“不行,我不能開這個頭,不能搞特殊化。”
彭鋼聽后便發奮讀書,決心用自己的努力爭取考入軍隊院校,不久就有人告訴她稱她不用考試,直接將她的身世告訴學校,一定會收留,彭德懷得知后,故意不做回答,彭鋼看到伯伯嚴肅的神情,就表示:
“我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我不愿意這樣去?!?br/>
彭德懷這才露出笑容大聲夸獎:“好,你就應該這樣。
彭德懷的一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直到1874年逝世,而彭老總的遺物只有四件,一枚紅星獎章,八塊銀元,一支左輪手槍,一包歷史資料。
在中南海工作時,他一直將這四件東西藏在辦公室的保險柜里直到逝世,對此,遺孀浦安修多年后回憶道:
“彭老總的一生嚴于律己,不謀私利?!?b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