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出生于1904年。1927年,長沙女子中學的丁玲創作了一篇小說《夢珂》發表于《小說月報》,一年后,又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當即轟動文壇,丁玲這個名字也火遍全國。
作家沈從文談到丁玲時,贊美地說,說到上海文壇,男作家中無人不知魯迅,女作家中無人不知丁玲。
有人說,名氣比丁玲大的并不是沒有,比如蕭紅,冰心,張愛玲。但蕭紅是薄命才女,40年代便英年早逝,冰心倒是百歲人瑞,但她的人生并不像丁玲那樣,曾在風口浪尖上創作。張愛玲也曾大紅大紫,但她輝煌時期,也就是在上海“孤島”那幾年。
1932年丁玲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不幸被敵人抓捕,1936年逃出監獄后,火速趕往陜北,在這里她受到了中共高層的熱烈歡迎,尤其是毛主席。
坦言說,當年來到陜北的文藝青年不算少,蕭紅、蕭軍、艾青、周揚、何其芳等,但毛主席為何對丁玲如此上心,大概有兩個理由。
第一,丁玲在南京被捕期間,宋慶齡和魯迅等人曾聯合抗議發聲,引發毛主席的關注,感覺丁玲是個才女,毛主席還讀了丁玲的很多小說。
第二,對于毛主席個人而言,還有一層特殊的關系,那就是她還是楊開慧的同窗好友。1921年丁玲在長沙讀書時參加一個培訓班,認識了來自福湘女中的楊開慧,在交往中逐漸成為好友。
1936年11月,為了歡迎丁玲,黨中央專門在窯洞召開了一次歡迎會,這讓丁玲受寵若驚,毛主席和丁玲聊了很久,詢問她以后想干啥?丁玲說想去當紅軍,想去前線找寫作素材。毛主席很吃驚,也很敬佩,當即說:好,讓尚昆同志帶你去。
丁玲到前線不久,就收到了毛主席用軍用電報發來的一首詞,也就是著名的《臨江仙·贈丁玲》,其中那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讓丁玲再一次聲名大噪。
《臨江仙·贈丁玲》毛澤東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一年后,黨中央遷入延安,丁玲被任命為“中國文藝協會”主任,隨著很多作家跟著她的腳步慕名而來,丁玲在延安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也正是因為眾多作家齊聚,大家對創作的想法和意見不已,所以丁玲多次和毛主席交談,這才促成了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
1948年,黨中央已遷至西柏坡,毛主席常常在作戰室里忙碌至深夜。一次,當毛主席結束了漫長的工作,踏出作戰室時,恰好聽到秘書胡喬木正與幾個衛士熱烈地討論文學作品。一番詢問后,得知他們所探討的是丁玲創作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胡喬木向毛主席詳細地介紹:“這個長篇小說,是丁玲同志在張家口附近的農村創作而成的。”毛主席聽聞,點頭道:“丁玲是個好同志。”這無疑是對丁玲創作的高度認可與肯定。
此后,丁玲由于創作事務的繁忙以及諸多因素的影響,與毛主席見面的機會變得極為稀少。新中國成立之后,毛主席與丁玲僅有一次在北京頤和園的會面,而那之后,歲月長河便再未促成他們的相見。
至于丁玲后來的蹤跡,蕭三的夫人甘露所撰寫的紀念丁玲的文章中透漏了一些往事。1958年,丁玲決定前往北大荒,這一去便是12年。有一次,她到甘露家中做客,在交談之中,談及了毛主席的故事,也道出了自己前往北大荒的緣由。
她說:“毛主席說我缺少基層鍛煉,我到基層鍛煉去,到工農群眾中去,比在北京關在屋子里好得多。”從她的言語之中,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她對毛主席的敬重與感激之情。
在她看來,毛主席的這一評價與建議,并非是批評,而是為她指明了一條成長與進步的道路。
在北大荒的歲月里,丁玲經歷了無數的艱辛與挑戰,但她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與抱怨。她與廣大的勞動者們并肩作戰,一同勞作,這些寶貴的經歷,為她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基礎。
1976年,當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傳來,丁玲悲痛萬分。她在給好友的信件中深情地寫道:毛主席逝世了,我再也聽不到他對我的囑咐了……
丁玲的晚年,過得極為簡單質樸。她始終堅守在文學創作的陣地上,即便身體狀況不佳,也未曾停下手中的筆。她相繼創作了《魍魎世界》《風雪人間》等眾多作品,累計字數達100萬字之多。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安詳逝世,享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