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篇不廢話,先說結論:中國第五次價格闖關開始了!
物價上漲這件事,從2023年CPI通貨膨脹率降至“0”附近就開始嚷嚷了。
可是過去20多個月,我們的CPI通貨膨脹率都特么賴在“0”附近,
到了2025年3月,CPI同比增長-0.1%,一點攀升的意思都沒有!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大非常務實的將通貨膨脹率目標從2024年的3%下調至2025年的2%。
換句話說,俯視960萬平方公里的宏大視角非常清楚,
從當下“縮縮”發育的狀態走到萬物皆漲的未來,并沒有那么容易!
所以,中國開啟了第五次價格闖關~
01
關于物價,大家一定會疑惑:
經濟預期喜憂參半的前提下,中國居民住戶存款余額160萬億的前提下,如何實現價格闖關,提高物價呢?
答案是公共服務價格全面上漲!
很多小白看到這里可能會問:什么是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包括三大類,分別是基礎設施服務、物業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三大類。
我們所熟知的公路、互聯網、水電燃氣就是基礎設施服務;而教育、醫療、文化、公共場館是社會公共服務;
像城市綠化、環境衛生、設施設備都屬于物業公共服務!
這兩年漲價聲音就集中的地方,就是基礎設施服務。
——2024年4月份,四川、重慶、江蘇、湖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城市天然氣價格上漲
——2024年從6月15日開始,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四條線路的票價全面上漲,漲幅在20%左右。
——2025年5月開始,四個一線城市出來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全部上調了水價,
——2025年5月起,北京市實施階梯水價,居民用水第一至第三階梯分別為5元、7元、9元/立方米;廣州水價上漲超過30%;深圳擬上漲13.5%
一線城市水價上調時間集中在2025年,像成都、杭州、南京等二線城市的水價上調時間更早,集中在2023年、2024年。
北京水資源最缺乏,所以水費5字頭,我按照北京水價,一家三口和一家5口大致推算了一下:
——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庭大概用20噸到30噸水,也就125元,對大多數家庭而言沒有壓力。
如果家庭人口多,用水量在50噸,那么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水費總額在450元㎡。
換句話說,雖然水價上浮的比例在15%到30%,但從收入角度看,對每個家庭而言壓力不算大。
那么,基礎設施服務的價格為啥要漲?
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基礎服務價格太低;
中國水價是全世界價格最低的國家,沒有之一;
——中國四大直轄城市用水價格排在全球173個主要城市的后位
除了水價,我們的高鐵、地鐵票價也遠低于國外,中國的高鐵、地鐵票價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
除了水費、公共交通的價格外,中國電費的便宜程度也位數全球第二便宜。
第二個原因:低價=補貼
中國的水費、電費、高鐵票價、天然氣價格之所以墊底全球,
并不是因為我們的成本更低,而是我們采取地方城市補貼方式,降低了公共服務價格。
但從2022年開始,中國樓市進入下行周期,土地財政斷崖式下跌,
2021年中國的土地使用權收入8.7萬億,到了2024年土地使用權的收入3.3萬億,跌幅超過60%。
在這樣的背景下 ,地方城市“補貼”基礎服務就顯得捉襟見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基礎服務漲價接踵而至!
我之前的文章就告訴過大家,國內公共服務產品(水、電、燃氣)和公共設施,
也就是公交、地鐵的價格之所以便宜,就是因為地方城市一直在補貼。
換句話說,為保障民生,地方城市一直用財政補貼公交公司、地鐵公司、水務公司、燃氣公司、電力公司。
但隨著土地財政減少,地方城市無法再像從前一樣給予補貼,所以只能漲價讓大眾分攤成本了。
文章寫到這里,不得不感慨民智未開,看不懂很多底層邏輯。
很多人說什么“望房興嘆”,似乎房子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常常用房子價格做文章,煽動大眾情緒。
可如果稍稍對“以利養利”、國家發展有基本認知,就會知道國家財富=公共財富+私人財富。
歐洲國家的國家財富=個人財富,其公共財富基本為0.
——比如英國、法國皆是如此。
——比較另類的是美國,沒有財富,只有負債。
而中國屬于第三種情況,我國的公共財富是以基礎建設的方式,體現在學校、醫院、地鐵、公園等社會軟硬兼施的基礎建設里面的。
如果你去過香港或者日本,再或者英美等國家坐過地鐵,你就會知道,國外的地鐵票、公交車票的價格都是非常、非常貴的。
反之,國內的公共設置和公共服務產品價格都非常便宜。
為什么便宜?
因為地方城市在補貼。
那么,地方城市補貼的錢哪里來?生活當中建設地鐵、學校、醫院、公園這些基礎建設的錢又從哪里來?
答案只有一個:土拍得來啊
這些公共財富以基礎建設的形式體現在城市的土地價格和房地產交易稅里面。
從土地拍賣到商品房銷售,本質上就是公共財富通過房產的形式向購房者進行的支付轉移。
換句話說,也就是相對富裕的人口,對相對貧窮的人口進行的公共財富補貼。
但大部分人的認知都看不透這一層。
所以,房地產有罪的言論一浪高過一浪。
殊不知,如果真有一天地方城市的土地財政無法持續,就不是水、電、氣漲價這么簡單了。
那時候,大家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會漲價
中產階層如何配置家庭資產,可以看文章《》
02
現狀是CPI通貨膨脹率呈現通縮,目標推動價格溫和回升;
那么,提升基礎服務價格,在現狀和目標之間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是價格闖關,
也就是打破經濟通縮的慣性,讓物價上漲拉升CPI 。
那么,什么是“價格闖關”?
結合中國近30年的通貨膨脹歷史給大家說說價格闖關的歷史。
中國一共有四次通貨膨脹。
1、1985年
1984年實施了兩個改革措施,分別 是:擴大銀行信貸和擴大企業工資、獎金的發放自主權。
這使得銀行盲目擴大信貸、企業突擊漲工資的局面,導致了由于工資性收入增長超額,而引發的通貨膨脹。
2、1988年
1988年是中國物價改革,通過短期提高部分商品的價格,也就是“價格闖關”從而解決“價格雙規制”的復雜問題。
但改革還沒執行,消息泄露物價上漲,CPI一度到達19%。
3、1991年
1991年開始事實物價改革。
1993年物價上漲幅度達到了14.7%,1994年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24.1%,其中糧食價格的增幅超過了50%。
4、2008年
2007年到2010年的通脹成因更復雜,不同于之前的幾次通脹,既有我們自己貨幣超發的問題,也有我國利率高,國外低利率低,疊加QE的輸入性通脹。
從1984年到 2011年,中國的通脹率,也就是CPI總共上漲了473%
嗯,就是三分錢一根的冰棍,上漲到30元一根的故事,而這也是價格不斷闖關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通脹永存最好的演繹。
那么,2025年的價格闖關為什么從“公共服務價格”開始?
因為相對房價和股價上漲CPI的過程,基礎服務價格上漲最直觀,也最有效。
換句話說,基礎服務價格上漲沒有中間傳導環節,立刻有效!
想買房的伙伴可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會告訴大家負債的關鍵是什么。
03最后,說幾點吧。
1、漲價這件事
大家還記得2023年四川樂山大佛門票權拍賣嗎?大家還記得濟南低空經濟特性經營權拍賣嗎?
從水電、燃氣、高鐵再到景區經營權,公共服務維度的漲價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地方城市補貼公共服務價格的時代漸行漸遠~
2、重點
在土地批租制度和土地金融化底層邏輯不變的前提下,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房價與GDP保持同步上漲有利于所有人、所有階層。
3、真理
知識不一定會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不會改變命運。
擁有房產不一定會階層躍升,但沒有房產一定不會階層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