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被八路軍總部調到獨立團當團長。不久,燕京大學出生的知識分子趙剛也被調到獨立團當團政委。
李云龍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軍人,不喜歡受約束,因此跟前幾任政委都尿不到一個壺里。趙剛來獨立團報到的第一天,老李就直接挑明:“軍事上我說了算,生活上你說了算。”
然而,李云龍說的這句話并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其實,政委軍政都要管,他與軍事主官起到了協調和合作的作用,并且對軍事行動擁有最后的決定權。在人事任免方面,政委居于主導地位,比如老李蕩平黑云寨,受到降職處分,也是政委趙剛當眾宣布的。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政治主官的權力要略微大于軍事主官。
這種現象取決于毛主席在三灣改編時就開始實行的決策,即“黨指揮槍”,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而古田會議上提出的政治委員制度就是為了貫徹這一宗旨而實行的有力手段。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最終,在一場戰斗過后,毛主席緊急下令修改軍事條令,取消了“政委的最后決定權”,將該權利賦予軍事主官。
這場戰斗就是發生在1942年6月的雪村戰斗,八路軍冀中軍區第8軍分區司令員常德善、政委王遠音雙雙犧牲。
常德善生于1911年,他是山東嶧縣(今屬江蘇徐州市)人,早年曾參加馮玉祥的西北軍。1929年,他所在的部隊被調到鄂西北瓦集廟駐防,剛好賀龍領導的紅四軍也在這一帶活動。
常德善早就聽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專打地主惡霸,便萌生了參加紅軍的想法,最終他帶著一挺機槍,并說服了一個班的弟兄跟他一起加入了紅軍隊伍。
加入紅軍后,常德善曾給關向應當勤務員,后調到賀龍身邊擔任警衛員。賀老總一生都惦記常德善,每次提到他,都會動情地說:“沒有常德善,就沒有我賀龍。”因為,在戰場上,常德善曾三次將賀老總從死人堆里背出來,自己卻三次掛彩。
紅軍時期,常德善最高職務做到紅二軍第6師參謀長。抗戰爆發后,他隨120師開赴晉西北,次年年底轉戰冀中。
1940年,賀龍師長率主力返回晉西北,但是常德善卻留在冀中軍區,擔任了第8軍分區司令員。為了挖到這員悍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曾再三向賀龍師長請求,這才將他留下。
常德善戰斗經驗豐富,很快成為呂正操麾下的骨干戰將,他在指揮作戰中靈活機動,常常讓敵人捉摸不透,因此日軍送了他一個“冀中之狐”的外號。
跟常德善不同的是,政委王遠音是知識分子出身,畢業于太原成成中學,曾經是太原地區的學生運動領袖,還曾受組織委派,進入東北軍工作。
全面抗戰爆發后,王遠音曾參與組織北平西山游擊隊,后來這支部隊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王遠音先后擔任支隊政治部主任、獨立師(由第五支隊改編)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1月,王遠音調任冀中軍區第3軍分區(1940年8月改稱第8軍分區)政治委員。按照時間來算,王遠音要比常德善更早來到冀中工作,他長于部隊建設和政工教育,在戰士們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王遠音與常德善一共搭班子三年多,兩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領導分區部隊打了不少勝仗。
時間來到1942年5月,日軍北駐屯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糾集大軍五萬余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出動坦克、裝甲車幾百輛,對我八路軍冀中軍區發動了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常德善、王遠音領導的冀中第8軍分區首當其沖,成為敵人“掃蕩”突擊的重點。
日軍的掃蕩一開始,常德善與王遠音立刻帶領23團第二營的戰士們,沿著滹沱河、子牙河、和滏陽河的蜿蜒河岸,在饒陽和武強等地秘密活動,迅速轉移位置。
根據以往的經驗,日偽軍的掃蕩最多持續一兩個月即結束。然而這一次,岡村寧次準備長期駐剿,意圖徹底瓦解和消滅冀中軍區的八路軍部隊。在原先的“囚籠政策”之上,敵人又新增了強化治安的漢奸“愛護村”,企圖通過分化統治來控制民心。
時光荏苒至五月底,隨著形勢的日益嚴峻,冀中軍區接到了八路軍總部的密令,一些受日軍侵蝕的村莊已出現“變質”,指示我軍必須盡快跳出包圍圈,轉移到兄弟部隊的防區以避免全局受困。
至6月7日,天色已晚,常德善和王遠音帶領著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急行軍穿越泥濘的河流,抵達灣里和泥馬頭地區。在那里,他們與第30團取得聯系,并計劃在次日黎明前會合。
此時,常德善已通過電臺與9分區及軍區溝通聯系,第二天日軍將對這一帶發起大規模合圍攻勢。在這關鍵的生死時刻,常德善與王遠音之間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意見分歧。
常德善認為形勢危急,主張立刻轉移,避開日軍的鋒芒;而王遠音則認為,根據地村落尚未“變質”,他堅持要留下來,與敵人斗智斗勇,直至所有的群眾和機關安全撤離。兩人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執,直至深夜,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最終,王遠音行使“政委的最后決定權”下令堅決留守,并鏗鏘有力地表示:如果常德善決定離開,他將獨自一人留下。
常德善是一個老革命,絕不會丟下部隊不管,在紀律面前,他選擇尊重了政委的決定。
6月8日凌晨4點多鐘,天還沒亮,第8分區部隊便與肅寧方向出動的日軍在雪村遭遇。戰斗打響后,河間、獻縣和饒陽三個方向的日軍也朝雪村合圍過來。
常德善和王遠音隨即率領主力第30團一部、第23團二營和分區直屬機關的部分干部共700余人,與圍攻的4000多日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
在激戰中,常德善身中27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政委王遠音腿部中彈,行動困難,為了不拖累部隊突圍,選擇用手槍自殺,犧牲時只有26歲。
此外,30團的政委汪威、副團長肖治國、23團第二營的營長邱福和以及其他多名干部也壯烈犧牲。
雪村戰斗的失利致使冀中8分區軍政主官雙雙犧牲,在八路軍的作戰史上還是頭一次出現,這件事震動了整個延安,也令毛主席一夜未眠,做出了修改部隊軍事條令的決定。
1942年9月1日,中央軍委做出決定,取消“政委的最后決定權”,所有的軍事行動必須由軍事主官做出最終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