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交往也由來已久,具有極其漫長的歷史。
在古代,日本一直屬于中國的藩屬國。到了近代以后,隨著滿清王朝的腐朽,日本逐步擺脫了中國的控制,并且通過明治維新走向強盛。
但是日本卻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并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更是恨之入骨。
中國軍民進行抗日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以及亞洲、世界和平的角度來講,提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標以及實現的途徑。但是日本卻作了美國反共的橋頭堡,中日兩國的關系也因此止步不前。
盡管官方的路走不通,但是民間卻保持著友好的往來,為中日邦交正常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到1972年9月2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恢復正常化。
就在田中角榮訪華之時,中日兩國進行了多輪談判,毛主席也親自接見了田中角榮。毛主席還贈送了《楚辭》六卷,會談結束后,田中角榮回到自己的房間卻鼻血狂流,怎么都止不住。
田中角榮
中日建交的迫切性
二戰結束之后,世界并沒有恢復和平,局部地區的沖突仍然時有發生。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針鋒相對,爭奪世界霸權。而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冷戰”當中。
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一年,美國就把戰火燒到了中國的“家門口”,美國命令“聯合國軍”向朝鮮進軍,并且不斷的派飛機轟炸我國的東北地區。
而日本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充當著美國反共的橋頭堡。盡管二戰后日本已經解除了武裝,但是仍然派遣了掃雷部隊,去支援朝鮮戰場。光1950年就派出了46艘掃雷艇和一艘試航船共1200多名官兵前往朝鮮戰場。
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以后,美國并不甘心,仍然參與了越南戰爭、中印邊境沖突等,企圖顛覆新中國的政權。
此后的形勢更加嚴峻,到了50年代末,中國和蘇聯關系破裂,兩國的國家利益也出現了沖突。同時赫魯曉夫針對美蘇關系提出了“三和路線”,即“和平過渡、和平競賽、和平共處”,希望緩和美蘇關系。
美蘇關系的和解,中國面臨著美蘇兩方面的壓力,為了打破僵局,毛主席和黨中央也開始考慮中日邦交正常化一事。
而此時的日本也在美國的扶植下實現了經濟騰飛,一度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中國和日本雖然經歷了五十年的對立,但是依然保持了數千年的交往,在戰后民間交往早已經開始了。
美蘇冷戰的漫畫
民間交往
二戰以后,日本民間有很大一部分人沖破層層阻攔,繞道中國的香港、澳門等地區進入大陸,與大陸展開多方面的交流。
1952年春天,日本三名國會議員繞道莫斯科,來到了北京,受到了中國的熱烈歡迎。毛主席也做出指示,通過長時間的協商,雙方簽訂了第一個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這個行為對中日政府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方面,不管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希望可以加強與日本方面的交流,繼續擴大合作。
而中日雙方都不拘泥于貿易等領域,希望可以在衛生、醫藥等方面展開多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加強民間的友好往來。隨著民間交往的不斷擴大,日本政府也在醞釀著更大的對華關系突破。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總理認識了日本首席代表高碕達之助,在周總理的邀請下,高碕達之助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并且參觀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工業建設。
萬隆會議
周總理邀請他訪華,也是希望更大程度地擴大對日貿易規模等。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簽訂了新的貿易合同,貿易的范圍也逐步擴大,中日之間的貿易額也得到了穩步的提升。
而中日之間的民間交流也存在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原因在于日本內閣頻頻易主,不同的首相對中國的態度也有很大的變化,但是一直卻沒有把這種貿易加以制度化和協議化,導致中日之間民間交往也不穩定。
美國的行動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希望改善同中國的關系,從而來加強對付蘇聯的力量。到了70年初,我國也不斷釋放出愿意和美國交談的信號。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的專機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中美關系也開始解凍。這場訪問也震驚了世界,日本人也是徹底傻了眼。
尼克松訪華
1971年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得知尼克松要訪華的消息,他始終無法接受。因為僅僅在8個月之前,尼克松還向佐藤榮作保證過,在對華政策上,美國一定會和日本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而尼克松的行為更是讓日本政府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而佐藤榮作在他的任期內,更是保持著傳統的日本政策,不僅阻撓著中日關系的發展,還干涉中國內政,不斷的阻撓中日之間的往來。
佐藤榮作一直秉持著“親美反華”的政策,我國人民對于佐藤政府更是深惡痛絕。
當佐藤榮作得知尼克松要來中國訪問時,不知所措。就在尼克松離開中國時。佐藤政府就向中國發出了信號,希望能夠親自訪華,遭到了毛主席的直接拒絕。
佐藤榮作
毛主席覺得佐藤榮作說話不算數,一方面反華,還企圖干涉中國內政。另一方面卻又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想要改善中日關系,堅決不同佐藤政府談判。
而此時日本國內的很多有識之士卻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改善中日關系,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在一片的反對聲中,佐藤榮作被迫辭去首相職務。
而在選舉中大勝的田中角榮當選為日本新一任首相,他在當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張改善同中國的關系。
同時中國也發出了善意的信號,周總理在同日本社會黨前委員長佐佐木更三時表示:“如果現任首相、外相來中國洽談邦交問題,北京機場準備向他們開放,同時歡迎田中本人來。”
最終經過兩方磋商,田中角榮決定于1972年9月訪華。
田中角榮
周總理不滿“添麻煩”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坐的專機緩緩降落在北京機場,同半年前尼克松來到北京相對,此時的北京機場則顯得更加熱鬧,就連停機坪上都站滿了群眾以及穿著鮮艷衣服的中小學生。
當田中角榮走下飛機時,他看到了溫文爾雅的周總理,他以為中方可能會給他一個下馬威,中國人的大度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內。
周總理主動走上前去,向他握手,親切地同他說道:“歡迎你來中國”。
中國人民對著日本這個國家有著強烈的仇恨,他們甚至不太明白為什么周總理要主動上去同他握手,甚至有一些高層干部都不予理解,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敵人的仇恨同國家利益相比,就覺得無法理解。
周總理迎接田中角榮
毛主席也多次進行教育,在公開場合也多次說道過:“我們不能總是把個人恩怨帶到國家層次上,凡事都要站在大局上考慮。”
田中角榮面對周總理的熱情反而顯得略微有一些緊張,他對著周總理低聲的說道:“我叫田中角榮,今年54歲了,來到中國,請多多關照。”隨后在周總理的安排下,田中角榮住進了釣魚臺賓館條件最好的18號樓,周總理更是親自把田中角榮送到了住處。
就在到達賓館的時候,周總理主動去脫自己身上的風衣,而周總理因為曾經在戰爭年代受過傷,脫風衣時顯得有一些吃力,這時候田中角榮主動上前幫助周總理脫風衣。
周總理同田中角榮敬酒
周總理連忙拒絕了,說道:“不行,你是客人,怎么能夠替我脫風衣呢,”田中角榮卻說道:“我既然這幾天住在了這里,我就是這里的主人,現在你是客人,主人為客人服務是應該的。”
就在到達北京的當晚,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廳為田中角榮舉辦了宴會,整個宴會的規模也達到了600多人,遠遠超出了尼克松訪華時候宴會的規模,可是在宴會上卻出現了一點小插曲。
周總理在宴會開始前首先致辭:
“自從1894年的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使中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災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樣的一個教訓,我們應該時刻牢記。”
周總理致辭結束后,田中角榮致辭,卻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場面。
周總理
田中角榮在講話中首先回憶里中日兩國的歷史交往,然后卻說出:
“我感到非常遺憾,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日中關系經歷了不幸,在此期間我國給中國人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本人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
中方工作人員聽到以后,本來鼓掌的手也逐漸放了下來,周總理也注意到了,再一次詳細的問道了翻譯人員。
原來中方人員對“添了麻煩”這個用詞不太滿意,日本侵略中國,使得中國人民遭受了嚴重的苦難,這樣的一個用詞顯然避重就輕,不太合理。
不過為了使現場不太尷尬,能夠順利進行下去,觀眾還是盡量鼓掌把他送了下去。
就在第二天中日會談一開始的時候,周總理就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表示中國人民對著這場戰爭所遭受的苦難用“添麻煩”這個詞顯然說不過去。
周總理和田中角榮在酒宴上
田中角榮卻解釋道:“從日文的角度來講,添麻煩是個分量很重的詞,表示誠心誠意的悔改。如果中方不太滿意的話,我們可以按照中國人民的習慣去改。”
聽到這番話之后,中方覺得這樣還能夠勉強說得過去,也就將這件事給揭過去了。
隨后中日雙方經過了多輪的談判,在臺灣等問題上最終達成了一致,但是在對關于戰爭賠款的問題上卻一直僵持不下來。
面對壓力,田中角榮鼻血狂流
毛主席得知談判不順利的消息之后,決定接見一下田中角榮一行人。
當時田中角榮結束了緊張的談判后,還沒有緩過來,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的通知, 他突然緊張了起來。在中方工作人員的安排下,田中角榮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書房里見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見田中角榮
就在田中角榮到達書房之后,突然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去上一下廁所,這個時候也引起了不必要的猜測,因為這種行為在外交場合是很不禮貌的。
毛主席得知后,笑了一笑說道:“沒關系,人有三急”,田中角榮聲稱自己第一次見毛主席還是比較緊張的,眾人一聽尷尬的局面也瞬間被打破。
當田中角榮回來之后,整個人還是顯得十分拘謹。毛主席笑著問道:“你們吵架吵完了嗎?”
原來田中角榮趁著上廁所的機會,同外相大平正芳討論了關于戰爭賠款的事情,兩個人還一度吵了起來。
田中角榮也沒有想到毛主席竟然注意的這么細致,尷尬的說道:“吵完了吵完了。”
毛主席又稱贊道大平首相的名字寓意著“天下太平”,說著說著,毛主席開始問起了談判的情況,并且不斷的說道:“總要吵一吵,天下沒有不吵的,吵出來結果就不吵了嗎。”
毛主席同大平正芳外相握手
毛主席突然又問道:“你們那個增添麻煩的事情是怎么解決的?”
田中角榮回答道:“我們準備按照中國人民的習慣來改。”
毛主席繼續說道:“只說了句‘添了麻煩’,年輕人也不會滿意,這是把水濺到女孩子裙子上說得話。”
最終毛主席談論到了關于戰爭賠款的問題,毛主席決定主動放棄戰爭賠款。面對毛主席的大度,田中角榮也不禁肅然起敬,最終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在會談的一個多小時里面,整個的氛圍都比較融洽。
就在會談要結束的時候,毛主席對著田中角榮說道:“我有讀不完的書,每天不讀書就無法生活。”
毛主席指了指周圍桌子上的《楚辭集注》六卷說道:“這是送給田中首相的禮物。”
毛主席送《楚辭》
說完,周總理從書架上取下來,遞給了田中首相,田中也激動的說道:“謝謝,謝謝。”
而毛主席之所以送給他這本書,也是有著更深刻的意義的,他是中國古典書籍的代表,更體現了中國的愛國情感,同樣也是在暗示中國人民的民族情感是不容侵犯的。
而毛主席盡管身體不太好,但是還是把他們送到門口,目送著田中一行人逐漸離去。
而毛主席與田中交融的這次會見,看似波瀾不驚,毛主席的表現也很隨和。但是在田中角榮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卻突然狂流鼻血,怎么都止不住。他多次叮囑道道自己的私人醫生,不敢把這件事泄露出去,可見田中角榮面對毛主席和周總理時壓力山大。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聯合聲明》的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日兩國也時隔27年再次走到了一起。
中日兩國建交 中日兩國建交
回國后被逼切腹自盡
田中角榮訪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但是需要面對國內多方面的壓力。在中日建交之前,日本和臺灣就簽訂了《日華和平條約》,親臺派在日本國內占據了大多數,跟臺灣斷交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田中角榮從中國回來以后,先是到了天皇那里去做了“國政報告”,隨后又參加了自民黨的大會。
在大會上,田中角榮遭到了親臺派的攻擊,他們要求田中角榮辭去議員的職務,同時剖腹謝罪。
但是盡管如此,中日之間建交也是大勢所趨,得到了日本民眾民眾的支持。只是有極少數親臺反共分子強烈反對,同時還要面對臺灣當局的壓力,但是面對這些田中依然不為所動,保持著既定的國策。剛上任就解決了中日兩國30多年的問題,這也是他在任期間的最大功績。
日本裕仁天皇
田中角榮還多次回憶道訪問中國時候的經歷,他高度評價了周總理,稱贊周總理“軀如楊柳搖微風,心似巨巖碎大濤”,他還多次說道周總理總是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當他得知周總理手臂有殘疾的時候,心里也更加慚愧了,心里想的這肯定是和日本打仗時受的傷,想到這,心里反而更加難過了。
而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多方面的結果,與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更是分不開的。毛主席站在一個更為長遠的角度,既考慮到了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又考慮到了中日兩國人民的交往,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和平為上。
毛主席和周總理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更加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大國領導人的風范以及高超的外交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